【内容摘要】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每个朝代都有独特的对于宝石的爱好,一般来说传统玉石是中国人喜欢的宝石类型。碧玺是电气石的工艺名称,是电气石达到珠宝级的一个种类,有着各式各样的颜色。碧玺一传入中国,就得到包括最高当权者的很多中国人的钟爱,并沿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逻辑,逐渐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成为宝石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本文分析历史史实,研究碧玺进入中国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而生出的社会现象,有助于我们认识这两者并更好的解读其中的关系。
【关键词】碧玺;传统;文化
一、碧玺的基本介绍
(一)基本概念
碧玺又称为电气石,是一种混合宝石。碧玺晶体的颜色多样,一共可多达种复色。以无色、玫瑰红色、粉红色、红色、蓝色、绿色、黄色、褐色和黑色为主。碧玺中最抢手和比较普遍的是粉红色和红色类,宝石业内称之为红碧玺。有着令人赏心悦目、色彩柔和的绿碧玺,能替代色彩浓郁的祖母绿,以及相对柔和的绿色橄榄石。近期在宝石市场大出风头、来自巴西、拥有耀眼的霓虹蓝色和绿色的帕拉伊巴碧玺,形成于伟晶岩,含有大量的锰和铜等微量元素,以独特、生动的色彩有别于其他碧玺,被全世界所疯狂追捧,成为价格特别高的贵重宝石之一。而在中国,最先被高层接受的是多色碧玺。
(二)基本特征
多色碧玺中,最通俗的是西瓜碧玺。这种中间红、两头绿的彩色宝石,很像西瓜的绿皮红瓤而得名。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在晶体的生长过程中,当微量元素的浓度或构成发生变化时会出现这种多色分区,一般红色的致色元素是锰、锂、铯等,而绿色的致色元素为铬和钒。这种多样性的颜色,最能吸引女性特别是高端女性的注意。
众所周知,慈禧太后拥有两枚“翡翠西瓜”。据《爱月轩笔记》记载:“(慈禧太后安葬时)足旁左右翡翠西瓜各一枚,青皮、红瓤、白籽、黑丝,约值二百二十万两(白银)。”翡翠西瓜的制作原料一直众说纷纭,传闻不断,但目前学界的一种主流观点倾向认为:翡翠西瓜正是进口自美国的顶级双色组合碧玺,即绿皮红瓤的“西瓜碧玺”。
(三)主要装饰范围
作为西方比较喜欢的宝石,进入中国后,首先是要迎合驻留的首饰佩戴习惯,这样才能第一时间抢占市场。其中的装饰品,主要的是挂件和摆件。
挂件是由古代的一种礼器演绎而来。这种礼器古人称其为瑁,竖长方形,厚薄大小与当前的正规挂件差不多。上端部有不大的中眼,可系绳带,是天子的专用。“曰瑁者,言德能覆盖天下也。四寸者方,以尊接卑,以小为现平安吉祥、长命百岁、望子成龙、金童玉女等寓意,多为婴幼儿饰用,寄托父母的祈求和祝愿。青年女性佩戴,以娇美华贵表现自我,突出音乐声感和不可侵犯的威仪。男性佩戴腰牌,显示的是身份和地位,表现着特权。古时士大夫佩戴腰牌,较多的是突出自己的风度和修养;现代人佩戴腰牌,表现的是一种文化心态,以继承先辈的君子风采,追怀着高尚的人格,是佩戴的讲究,也是气质的流露。这样,碧玺挂件就作为护身符,祈求辟邪养身。也可以作为幸运石,希望自己好运长久,心想事成。
玉石挂件的种类我国自明清以来制作的旧饰挂件,大多采用优质的羊脂玉、白玉、青玉、青白玉、岫玉、松石、东凌石、黄玉、象牙和翡翠。尽管碧玺挂件在当时不普遍,但它的坚硬和鲜艳的颜色则是人见人爱,故而被皇室及富豪人家优先享用,一般人可望而不可及。旧饰挂件的形制比较讲究,规格尺寸很严谨。如明朝的陆子冈大师,他雕琢的挂件,不仅技艺卓绝,图案规范,其形制讲究别无二致。大凡见过子冈牌的人,无不为之倾倒,过目难忘。
现代的玉石挂件,因材质珍贵,技师们不舍浪费,形制也就随意而不太苛求。大多因材施艺,款式多种多样。就珠宝市场上常见的碧玺挂件而言:有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三角形、菱形及随意形。较为罕见的是旧饰中的球体形、开合形、活动形及组合形,这类挂件的工艺制作复杂,虽是以装饰为主,也适于把玩,但容易损坏。如香囊、转心佩等的挂件,现代工匠认为费时费力,也就很少有仿制了。
摆件是摆放在公共区域、桌、柜或者橱里供人欣赏的东西,范围相当广泛。像雕塑、铁艺、铜艺、不锈钢雕塑、不锈钢、石雕、铜雕、玻璃钢、树脂、玻璃制品、陶瓷、瓷、黑陶、陶、红陶、白陶、吹瓶、脱蜡琉璃、水晶、黑水晶、木雕、花艺、花插、浮雕、装饰艺术、仿古、仿古做旧、艺术漆、手绘大理石、特殊油漆等都属于这一系列。
摆件的造型有瓶、炉、壶、如意、花瓶、花卉、人物、瑞兽、山水、玉盒、鼎、笔筒、茶具、佛像等。碧玺宝石由于整体大小的限制,在摆件中只能是衬托,不像在挂件中那样具备主导地位名。
二、碧玺进入中国的状况
碧玺一进入中国,引起高层比如慈禧的喜爱。碧玺也逐渐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衍生出多种发展形态。
中国传统文化中,玉是吉祥的象征,故中国人喜以玉护身、保平安及辟邪,甚至以玉陪葬。而玉德成为了君子立身的重要手段。《梁书·王僧辩传》:“维尔世基武子,族懋阳元,金相比映,玉德齐温。《管子·水地》载:“夫玉之所贵者,九德出焉。夫玉温润以泽,仁也;邻以理者,知也;坚而不蹙,义也;廉而不刿,行也;鲜而不垢,洁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皆见,精也;茂华光泽并通而不相陵,客也;叩之,其声清扬彻远,纯而不淆,辞也。是以人主贵之,藏以为宝,剖以为符瑞,九德出焉。”
作为泊来物的碧玺,不可能在道德层面和玉石相抗衡,只能在自有特征的基础上走出一条独特的道路,下面将一一论证。
三、碧玺和中国文化结合及发展的几个方面
(一)颜色的借势和沁入
中国传统的五色体系把青、白、红、黑、黄视为正色,分别代表着东、西、南、北、中,这五个方向,也对应着木、金、火、水、土这五行。
天地玄黄,黑色在《易经》中被认为是天的颜色。从原始氏族社会到大秦王朝,黑色一直都是人们崇尚的颜色,可以说黑色在古代中国是众色之王,也是中国古代史上单色崇拜最长的色系,黑色包揽了中国文明的源头。在古代中国文化中,黑色是北方的象征,代表五行中的水,是五色之一,没有贬褒的含义。秦朝尚黑,我们在影视剧中可以看到,秦朝无论是帝王、大臣、还是兵士,他们的服饰、铠甲都是以黑色为主颜色的。
白色在中国古代色彩观念中,具有多义性。白色在方向中是西方的象征,代表五行中的金,在汉民族文化中,白色与死亡、丧事相联系,红白喜事中的白指的就是丧事。今天,在中国人的葬礼上,死者的亲属朋友通常还臂挽黑纱,胸襟上别着白色的小花,以此来表达对死去亲人的哀悼和敬意。在中国传统戏剧的脸谱中,白色还代表着奸诈多谋和刚愎自用。白在封建社会是平民之色,平民百姓被称为白丁、白衣、白身。
红色是一种鲜艳的颜色,象征着吉祥喜庆,在五行中代表火,方向中代表着南方。自古以来,逢年过节、婚嫁喜事,从张灯结彩,服装用具,装饰配备,无不用大红的颜色来体现喜事的丰采,不仅表达了对节日的祝贺,内心的喜悦也从红红的喜气当中散发出来。这象征吉祥的红色,也绵延地传递了恒久的喜庆气息。
中国古代,黄色是高贵的颜色是象征大地的颜色,五行中代表着土,方向中代表中心方位。汉以后的历代王朝,黄色以近金色的灿烂成为皇家专用色彩象征,平民百姓不得以赤黄为衣。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时,诸将给他披上黄袍,便代表拥立为帝,成为一国之君,可见黄色即为代表皇权的高贵颜色。
青色代表着五行中的木、在方位中代表东方,在我国古代文化中有生命的含义,也是春季的象征,它象征着坚强、希望、古朴和庄重,中国古代器物和服饰常常采用青色,在我国古代社会中青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各类色彩运用的都比较普遍,而拥有青、白、红、黑、黄等多种色彩的碧玺,自然成为客户的幸运儿。
(二)首饰及其他工艺品类的结合
碧玺属于贵重宝石,可以广泛用在首饰和其他工艺品中。对于首饰来说,有发饰、耳饰、鼻饰、颈饰、胸饰、腰饰、肩饰、手饰、脚饰,碧玺的颜色多样,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可以通过贵金属镶嵌,成为人的各种首饰品种。
除了个人饰品,家居饰品,如窗帘、沙发套、靠垫、抱枕、毛绒饰品、工艺台布及装饰工艺品、装饰铁艺等,也是碧玺可以植入的元素。因为家居饰品可以对室内的二度陈设与布置,作为可移动的装修,体现出主人的品位,是营造家居氛围的点睛之笔。它打破了传统的装修行业界限,将工艺品、纺织品、收藏品、灯具、花艺、植物等进行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理念。家居饰品可以根据居室空间的大小形状、主人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各自的经济情况,从整体上综合策划装饰装修设计方案,体现出主人的个性品位。作为贵重宝石的碧玺,可以成为家居饰品的点睛之魂。
(三)仪式感的需要
仪式感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仪式感无处不在。法国童话《小王子》里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钻石是21世纪全球最精彩的营销案例。在最早的时候,钻石并不值钱,作为工业原料,钻石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切割玻璃。当以戴比尔斯为首的商家跳出来,钻石开始值钱。“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戴比尔斯告诉你,女人离不开钻石,珍贵稀有。一颗钻石成就一段人生,永恒的爱情离不开一颗钻石。钻石就是婚姻的见证。在钻石文化上,戴比尔斯做了很大的努力,这是因为全世界的钻石基本上都是戴比尔斯的。
同样的故事,在碧玺上也存在,碧玺被用在各个仪式感很强的场合中,作为强调和提升仪式感的一种方式。
(四)碧玺和养生学和结合
养生不仅仅是女性的需求,更是人类共同的愿望。所以,自然而言的,有着鲜艳颜色的碧玺,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群作为宣传的噱头。比如具有能量场,可以治百病。由于碧玺是电气石,含有多种致色化学元素。被包裹了现代科技,比如具备荷电、热电性、压电性,还能激活细胞,属于有神秘力量的那类。
这种似有似无的神秘力量,在当代中国都普遍存在,在科技尚不发达的古代中国,能“吸粉”的能力就更强,这样大量吸引了有养生需求的客户。
(五)文艺方面的结合
由于碧玺的使用范围比较广,这也吸引了大量的艺术工作者利用碧玺创造各种产品。大部分都是以民间小说的形式流传。比如《何日碧玺》,《深海碧玺》,《家有碧玺》等等。
在大家作品中,很少有碧玺的出现。主要原因一是碧玺传入中国比较晚,没有为大多数中国人所知晓。另外,文学大家的出身一般都不太富裕,对碧玺的认识比较少,无法提炼出适合普通大众作品的碧玺桥段,所以能够进入严肃文艺圈的碧玺作品比较少。
(六)审美方面的结合
中国传统审美,是一种综合的朦胧的合成颜色,以弧面型为主,加以一些故事的辅助支撑。单个碧玺的颜色比较单一,宝石形状刻面型为主。从而让碧玺只能靠浓郁的单色吸引客户。当然,也有类似把几种颜色的碧玺放在一起,穿成串的形式。但是这类彩色的碧玺手串,发展起来比较慢,不太容易吸引普通消费者。
四、结论
作为彩色宝石中颜色最广泛、形状最多样、价格最宽泛的碧玺,从其第一天到中国后,注定会进入一条特殊的道路。不仅仅是作为宝石本身的一些基本性质吸引最终客户,更多的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从而生长出一种特殊的使用习惯。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有助于我们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和新宝石形态的结合有着更深刻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张蓓莉.系统宝石学.第二版.2006
[2]《易经》
[3]《梁书》
[4]《管子》
作者简介:李琴,女,1978年生,江苏省工艺美术有限公司湖南路分公司负责人、江苏省金银珠宝首饰行业协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