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细工制作技艺的形式分析

[日期:2021-07-06]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南京宝庆银楼作为金银细工制作技艺的传承代表,经历了多次困境。命运坎坷的宝庆银楼经过数代经营,沐浴了时代和战争的洗礼,不断创新、变革,从各地匠人技艺中总结南北金银细工技艺的特点,磨合锻造,最终形成了具有南京特色的金银器制作工艺。

  金银细工制作技艺以南京地区技艺体系为代表,其发展也随着南京在历史上的兴衰更替而演进。自东吴黄龙元年(229年)孙权建都,南京开始在历史舞台上崛起。之后的数个南方政权相继以南京为首都,故有“六朝古都”之称。也是由六朝开始,金银细工制作技艺依循着王朝建都的步伐萌芽兴盛,随着政权兴替繁荣完备。更令人瞩目的是,这项技艺并未一直固守传统,经历了民国时期的风云变幻、建国之初的百废待兴,终于在改革开放之后迎来了新的契机,得以创新与发展。

  南京宝庆银楼作为金银细工制作技艺的传承代表,经历了多次困境。1937年南京大屠杀的浩劫让宝庆银楼裕记被日军洗劫一空,直到民国1941年秋才浴火重生,迎来曙光。命运坎坷的宝庆银楼经过数代经营,沐浴了时代和战争的洗礼,不断创新、变革,从各地匠人技艺中总结南北金银细工技艺的特点,磨合锻造,最终形成了具有南京特色的金银器制作工艺。

  解放后,宝庆银楼以崭新的面貌再次踏上征途。1984年,“宝庆”品牌率先在全国同行业内恢复老字号店牌。宝庆银楼的“金银细工制作技艺”于2007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成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各国传统文化不同程度的损毁和加速消失,这会像许多物种灭绝影响自然生态环境一样影响文化生态的平衡,而且还将束缚人类思想的创造性,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社会的全面进步。

  国际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文书非常强调要面对这一现实危机。2002年《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主要因冲突,不宽容,极端重商主义,无控的城市化或乡村的衰败等原因,无形文化遗产面临消亡或边缘化的危险。

  在我国,传统文化面临的这种整体性危机是可预见的。我国政府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之间的重要关系,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这些都为保护金银细工制作技艺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机遇,在有效保护和传承的前提下,加强传统技艺的生产性保护,把金银细工制作工艺与人们的生活结合起来。

  在2018年文化部项兆伦部长在非遗司非遗传承人培训讲座上讲到,“做到非遗传承,注重非物质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传统手工艺,在学习、制作中体会传承和发展。“不顾社会历史条件、原样复制、原汁原味传承和一些人只做传承、另一些人专做创新,也是对非遗保护的误读,文化传统和现实生活密不可分。只有进入现实生活的传统,才是有活力的传统。”非遗保护的基本原则首先就是坚持“见人见物见生活,融入现代生活、弘扬当代价值”等基本理念。

  当前宝庆银楼金银细工制作技艺传承保护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是:第一,依靠口传心授方式加以传承的制作技艺受到传授方式的制约,优秀的特别是具备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的金银细工传承人寥寥无几。第二,法律法规建设的步伐不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性相适应,宝庆银楼工艺师们设计的产品,频遭盗版,维权困难。第三,保护标准和目标管理以及收集、整理、调查、记录、建档、展示、利用、人员培训等工作相对薄弱,保护、管理资金和人员不足的困难普遍存在。第四,高科技的介入,使得小件工艺品逐步被电脑制图机器生产取代,仅陈设类大件目前任然无法批量生产。第五,适合我国保护工作实际,整体性有效性的工作机制尚未建立,尤其是政府主导的有效性亟待体现。作为宝庆银楼,在生产性保护和保护非遗传统技艺原真性方面,急需所属文化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与把关。

  当前宝庆银楼金银细工制作技艺传承保护面临的机遇:

  第一,数字技术的发展将大大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在传统首饰设计及展示领域应用以后,将最大限度地扩展传统首饰设计艺术直观性、协作性、交互性,不仅能为传统首饰设计创新带来新思路,而且对增强我国传统首饰设计开发能力,促进金银细工技艺的创新与传承。例如通过虚拟现实珠宝系统,消费者可以进行虚拟首饰试戴。客户只需戴上简单的纸质标记,摄像头可将用户的真实数据传输到该系统,然后再通过该系统将自动对准纸质标记并实现数据替换,客户便可及时的通过在显示器中看到自己试戴各种首饰的情景,而这一切就如同照镜子一样简单虽然目前该系统还不成熟,因此短期内不会取代实物展示形式,但它提供给客户一个新奇交互的在线体验,预示了未来在线销售的发展方向。这一技术将大大减少金银细工制品的库存,缩短产品的上市周期,为传统首饰技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第二,全国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普及,扩大了金银细工制作技艺的年轻受众。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广大未成年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广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展示和普及教育活动。宝庆银楼参与的“传递亚青圣火传承非遗技艺”(南京)非遗技艺展等展演活动收到广大年轻人的喜爱。

  第三,我国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和实施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施方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有利于我们借鉴先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掌握文化发展主导权、促进文化创新和民族文化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南京宝庆银楼志—苏出准印(2006)字JSE-1001535

  作者简介:刘浩,男,1987年7月出生,籍贯江苏南京,汉族,中共党员,宝庆银楼金银细工制作技艺第八代传承人,非遗技术中心组长。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银细工制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乡村振兴技艺师,江苏省(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南京市国资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南京市青年联合会委员,南京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外聘讲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