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本文从红雕漆作品近年来在拍卖市场的价值着眼,分析了红雕漆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进而从画面和创作要求等方面阐释了作品《八仙祝寿》圆盘的创作,以期对传统雕漆的收藏做出引导作用,提升社会对雕漆工艺的认同。
关键词: 红雕漆 收藏 八仙
2001年,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一个牡丹纹的剔红盒子拍价为1287万元人民币。2004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一件明永乐云龙纹的剔红盒子拍价为1194万元人民币。作为剔红作品,这两件作品在传统漆器拍卖中的成交价几属顶峰。当然,近些年来,在拍卖市场,剔红工艺品的价格走向也一直不俗,属于传统工艺美术品类中的佼佼者。
剔红又称红雕漆工艺,作为中国传统漆器工艺中的高档工艺,发端于唐代。黄成《髹饰录》记载,我国雕漆技法出现于唐代:“剔红,即雕红漆也。髹层之厚薄,朱色之明暗,雕镂之精粗,亦甚有巧拙。唐制多印板刻平锦朱色,雕法古拙可赏,复有陷地黄锦者。”后杨明加注补充道:“唐制如上说,而刀法快利,非后人所能及。陷地黄锦者,其锦多似细钩云,与宋元以来之剔法大异也。”唐后,历经明清两朝,红雕漆工艺发展成就显著。不仅出现了著名的雕漆艺人诸如张成、杨茂、张敏德等,浙江嘉兴一度为雕漆的制作中心。《古董琐记》记载:“元时攻漆器者,有张成、杨茂二家擅名。”元代的时候这两个人就非常有名了。在明永乐和清乾隆期,以皇家为主要特色的雕漆工艺更是创作了众多的漆艺精品流传后世。而就收藏品市场而言,雕漆工艺品还有着区别于其他工艺的特殊性,根据明代曹昭的《格古要论·古漆器论·剔红》中定位:“剔红器皿,无新旧,但看似厚色鲜红润坚重者为好,剔剑环香草者尤佳。”
与其他漆器工艺地域性明显稍显不同的是雕漆工艺发展地域性极广,在北京、江苏的苏州、扬州、浙江等多地均有发展。然随着历史的变迁,逐渐形成了以北京和扬州为主要代表的特色工艺。在实际创作中,由于北京扬州两地的不同地域特征,在髹漆方式和创作手法上又略有不同。作为在扬州从事30多年漆艺创作的艺术人员,在扬州雕漆的创作方面也形成了自己的想法,并将之运用于雕漆作品的创作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和风格。红雕漆《八仙祝寿》作品就是本人近年来创作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雕漆作品。
一、《八仙祝寿》作品的创作画面阐释。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题材作品中的常见表现形式,八仙的题材并不少见。因人物形象众多,且各有特点,八仙题材的作品创作难度颇大,对多数传统工艺来说都极具挑战性。八仙的故事,最典型的要数《八仙过海》这样的一个题材,俗话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因八仙过海的目的是为了祝寿,因而作品既具有美好的祝福之意,同时八仙各自所持宝物葫芦、扇子、玉板、荷花、宝剑、萧管、花篮、鱼鼓等“八”种物件,均具有一定的祝福寓意,故而又被称为“暗八仙”。故而,虽然难度较大,但八仙也成为很多喜爱传统艺术的艺术家的心头好。
据传说为吕洞宾等八仙正式成为位列仙班的仙人之后,适逢西王母的蟠桃会,八仙为了赴会需要经过东海。然而当八仙到达东海之际,发现彼时东海滔天巨浪,乘风已经无法安然度过。于是吕洞宾便提议八仙使用自己的法器,各显神通过海。故而八仙所表达的主要寓意为祝福长寿,所见流行图案有“八仙仰寿”即八仙仰望寿星形象、“八祝寿”即八仙举杯向西王母祝寿形象、“群仙拱寿”即众多仙人拱围寿石形象等。
而此件八仙祝寿题材作品,区别于传统的祝寿题材,以八仙即将达到天宫的状态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八仙的人物形象与中国的传统山水相结合,在仙家巍峨的宫殿、楼阁山水的主旨画面映衬之下,八仙人物形态各异,造型多样,呈现出一幅灵动的山水人物画面。在作品画面中,亭台楼阁,千岩万秀,层峦叠嶂覆盖画面,让人仿若置身于仙境之中,心生崇尚之感。在画面的右下角,八仙或以仰望之姿,或以俯视之姿,结合各自不同的代表法器,表达了前去祝寿的心情和崇敬之意。作品画面中,更多的呈现出的是大山水的意境,而不是以人物占据画面主旨,区别于传统的人物题材样式,突出了作品的主要构图结构。画面布局得当,疏密相结合,非常符合传统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特征,同时非常适合展示雕漆工艺的艺术特色。
二、雕漆山水与人物结合的独特意蕴。
在雕漆工艺品发展之初,花鸟题材和山水题材即较为多见。前文提及的雕漆大家张成与杨茂著名的传世作品即多为花卉盘和山水盘。山水盘著名的如“杨茂造”的剔红观瀑图八方盘。该盘为八边形,内壁八方开光,雕刻了三种不同的锦纹地以显示出天、水、地的空间区别。画面中呈现出殿阁,苍松为布景,一个老者正在眺望山前飞瀑,老者身后与阁内各有侍从一人,将人融于景,颇有文人画特征。盘底有刀刻填金"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据考证应为后刻。这件作品也充分体现出雕漆工艺山水作品的细腻、雕漆精细、人物山水造型把握精准等特点,为后世雕漆工艺的创作提供很好的借鉴作用。
当然,在传统雕漆山水作品中不乏人物题材的作品,但多以简单的处理,突出人物造型即可的雕刻方式为主,较少出现人物的细节处理。山水题材作品作为雕漆工艺的重要创作题材,多以繁复的山峦、树木、亭台楼阁相结合为主要题材,反映出文人寄情山水的乐趣。由于画面精细,山水流畅,非常容易表现出雕漆工艺的精工细雕的特色,所以受到漆艺设计方面的设计师和雕刻人员的喜爱。近些年来,扬州雕漆在山水题材作品的创作方面也是精品辈出,也曾多次获得各类大奖,得到了工艺美术界专家的认可。
雕漆《八仙祝寿》圆盘在保持传统山水雕刻的基础上,突出了人物形象的打造,根据八仙各自的造型特征,雕刻出各自的形态特征,突出人物细节特征,让人观之即能明白所表达的人物。结合大山水题材的运用,既有一隅的精华感,同时又有大布局的协调,体现了作品的完整性。整件作品运用多种雕刻手法,将绘画技法中的多中皴法用可到的形式展现出来,表现出以刀代笔之雕刻美,表达了传统雕漆的意蕴美。
红雕漆《八仙祝寿》作品既符合传统雕漆长于表现山水题材的特点,同时又创新性的增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在雕刻手法上,既运用了传统雕漆的高浮雕、低浮雕等雕刻手法,同时也吸收了竹木牙雕等精细雕刻手法。作品雕工精致,打磨圆润,当属本人近年来精心创作的漆艺之佳作,敬请各界方家鉴赏指正。
童兆鹤(1968—— )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主要从事扬州传统雕漆技艺创作,扬州市古鹤轩工艺美术品有限公司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