錾刻,是我国最普遍应用于金银首饰、器物装饰造作的传统金属工艺之一,其历史可上溯至春秋晚期——比花丝工艺更为悠久,且在很早,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技艺水准。如贺知章在其诗《答朝士》中曾有一句“鈒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此处之所谓“鈒”,意为雕刻,“鈒镂”则指雕刻纹样,即錾刻(当时也称为镌刻、攒刻等)。可见,錾刻技法在唐代时便已经达到相当成熟繁复的境界了。
依照古代传下的文献、前辈学者所作专着可知,传统錾刻大体分为三种技法,分别对应三种艺术呈现:
第一种,平面錾刻,即阴线錾刻。其工艺核心是利用錾头锋利如凿子的錾刀以锤子敲锤走刻的方式在金属表面“錾画”出较为细腻的图形,由于阴线平錾大多数以各种花纹为主,故也称作錾花,传统錾刻中的纹饰五花八门,如牡丹、菊花、八仙、仙女、寿星、麒麟、龙凤、飞鸟、山水等,多聚焦于具体图腾、画册式形象,讲求在一定平面内呈现具有吉祥寓意的图形组合。
▲清 银錾刻万寿纹碗 故宫博物院藏 阴刻走錾器具
第二种,立体錾刻,即立体錾刻。其工艺核心是利用錾头平滑、有一定面积的平面錾刀进行“高留低踩”的重力挤压型作业,通过这种重力挤压,在金属表面做凹痕层层下压的作业,形成阶梯式凹痕,从而凸显出立体感——其立体感的体现,主要靠“低踩”的下凹形态与金属原平面高度的对比形成。

第三种,镂刻錾刻,即透空雕刻。其工艺原理是将图形中不需要的部分錾断、錾掉,形成透空。镂空雕刻一般应用于线条较为密集的图案,如唐代所流行的金、银香囊即是这种工艺的代表。
▲唐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陕西省博物馆藏 透雕代表作
传统錾刻工艺繁复细腻,技法之复杂高超可谓超乎想象。目前,云南、贵州等少数民族中还流传着传统錾刻技艺的传承,其上尚保持着清代至民国的老银首饰錾刻的风貌。
然而,一项传统技艺之所以可以流传、承袭下去,单单延续古法是不够的,反之,与当下的设计新理念、佩戴使用新要求相结合,才能散发出长久、崭新的魅力。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錾刻这门历史悠久、可堪传承的手工艺,可发现其内在应用逻辑的变化:
首先,在古代,由于等级观念森严,无论器物或者首饰的功能多半旨在礼仪的体现、身份的象征方面,故而,其总体总会呈现出大体形制固定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才是纹饰题材的不同、工艺的繁复精细程度而产生的区别。
其次,古人信奉“纹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原则,这在影响当代首饰、器物工艺风格最为深远的明清尤为显着,很多纹饰的搭配专门用作吉祥意义的表达,如喜鹊登梅、松鹤延年、吉祥如意等,纹饰题材的固定,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是饰物、与器物的呈现。
▲清金寿纹银手镯 故宫博物院藏
而时至当代,首饰的佩戴、器物的使用理念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择一物、戴一饰的眼光更加呈现出个性化、自由式的倾向,此时,金属工艺成为服务于物的装饰性、艺术性实现的工具。在此前提下,古老的錾刻手艺自然渐渐呈现出全新的应用方法与呈现理念。
在古人的设计逻辑中,整体造型与表面装饰大体分属于两套逻辑。如手镯,先有圆镯、扁镯、贵妃镯、蒜头镯,再分装饰题材——一只蒜头镯上可以錾刻花鸟阴刻,也可做神话人物浮雕。
而在当下的设计逻辑中,整体造型与纹饰图案则更呈现出整体化的趋势,即,纹饰图案可能是整体造型的其中一部分实现——下文将结合两件以錾刻为工艺呈现手段的原创设计作品来对这种整体化趋势做详述:
在本作以荷塘为设计主题的《清净无染》茶杯托套装中,使用了錾刻中最为基础和经典的平面阴錾来表现荷叶的叶脉——此亦可称为本套茶杯托最为生动和拟物化的点睛之笔。

以工笔拟物的手法来呈现整体意境美——与传统阴錾所强调的繁复图腾性、画面感不同,本作《清净无染》荷塘主题茶杯托作品强调以拟物仿生的手法建立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情景感。
这中创作意图在作品的草稿阶段就已然灌注其中了:以在莲塘旁写生的实际观察为依据,提炼出鱼戏、素叶、莲绽、荷尖、垂蓬五种情态,以展现荷塘全貌与四季变化。
在工艺表现的过程中,无论是复层莲花的取形与焊接、莲苞与莲蓬的立体造型、线锯镂空的鱼嬉的动态呈现、荷叶的徒手生态塑边、还是对叶脉的錾刻,都强调一种水墨画式的生动感——所有步骤都并非是孤立的,而是具有整体思维的一贯性。
以錾刻的手法表现荷叶的叶脉,此时并非錾刻技法的单独表现,而必须拿捏力道,既要呈现出荷叶的不规则延展情态,又要收起刀痕锋芒,表现出叶脉纹理隐在碧绿深处若隐若现的暗脉感,此处下錾刀需要借鉴工笔画中“钉头鼠尾”的笔法,强调线条的飘逸和细腻,并在錾刻之后在做锤揲纹褶皱纹理,以便覆盖掩藏。
这样的阴刻走线錾刻必须要放弃传统錾刻中下重笔、刻意强调出线条的传统思路,做到与其他部分的物象相谐,从而呈现出整体情境。
据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应用了立体錾刻工艺的作品——《龙鳞》。
▲《龙鳞》
古人做立体錾刻多半是图案式样的,如在壶、盘上挤压錾刻出轻浮雕的图腾,虽然手法不同,但工艺理念、设计图景与平面线条化阴錾的“图腾感”同出一辙。而本作龙鳞则是以拟物仿生的姿态即抛弃传统立体錾刻的“立体画”效果、追求整体的物象,在抽象的取型下,呈现出龙鳞题材的苍劲。
其表现效果与《清净无染》截然两样,但以仿生代入情景感的设计手法却是如出一辙的。
具体手法是,先使用尖利线錾阴刻勾勒出整体轮廓,而后使用平头面积较大的錾刀层层“高留低踩”,以錾刻出鳞片错落的大体情态。最后,再用平头较小的錾刀在每一片鳞片上立錾出鳞片的切面、角度与表面质感。看起来简单利落的一片龙鳞,大概会雕刻三到四个层次。

在全新的审美倾向下,具体的工艺操作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变化——这便是所谓的古法新生,即在当代设计的语境下,灵活取用古人流传下来的工艺理念,以全新的呈现角度,创作出全新气象、表现型、审美理念的作品,这是审美的需求,更是传统技法传承与新生的法门。
作者:冷文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