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羲之爱鹅图》的创作

[日期:2021-08-10]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提要】苏绣是江苏省民间传统艺术,起源于苏州,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刺绣与缂丝、养蚕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刺绣又称丝绣。


关键字:苏绣 羲之爱鹅图

  
  苏绣作品大多是以名画家的作品来再次创作,是以针代笔,以线为墨来创作表现。俗话说的好“画家信手一笔,绣针千万表现”。可想而知一幅小型刺绣作品一个人需要花上三月以上来完成,大型的刺绣作品则需要两至三名,甚至更多人同时进行两年以上的时间来创作完成。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单位也尝试和当代一些知名画家共同创作,也多次展出斩获不少奖项,获得界内外一致好评。
  
  苏绣的八大特点即是:“细、密、平、齐、和、光、匀、顺”。“细”主要体现在丝线上,一根不到一毫米的蚕丝线,要被劈开,最细能劈到一百二十八分之一,相当于人头发丝的十分之一;“密”指的是丝线排针紧密,不管你的丝线是粗还是细都是要一针挨着一针不露针脚;“平”指的是绣面要平整,绣制过程中不能用力拉要受力均匀,这样才不会出现梆面拱起现象;“齐”主要是表现在丝线针脚整齐,比如绣花的时候出边一定要出齐,保证绣制的画面边缘整齐划一;“和”和“光”主要体现在色彩上,色彩要有整体性,丝线是有光泽的和平时画画用的颜料表现出的效果不一样。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线光。丝线的色线达到千种以上,每种颜色就有三十多种色阶。完成一件作品有时需要运用到一二百种颜色的丝线。“匀”和“顺”指的是丝线线条精细,每绣制一层都要和上一层一样均匀,顺畅。
  
  《羲之爱鹅图》是清末着名画家任伯年所创,任颐(1840年-1895年)即任伯年,其自幼随父卖画,后从任熊、任薰学画,后居上海卖画为生。与吴昌硕、蒲华、虚谷齐名为"清末海派四杰"。
  
  任伯年精于写像,是一位杰出的肖像画家。人物画早年师法萧云从、陈洪绶、费晓楼(费丹旭)、任熊等人。晚年吸收华岩笔意,更加简逸灵活。任伯年的花鸟画更富有创造,富有巧趣,早年以工笔见长,仿北宋人法,纯以焦墨钩骨,赋色肥厚,近老莲派。后吸取恽寿平的没骨法,陈淳、徐渭、朱耷的写意法,笔墨趋于简逸放纵,设色明净淡雅,形成兼工带写,明快温馨的格调,这种画法,开辟了花鸟画的新天地,对近、现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说到《羲之爱鹅图》这幅作品,就不得不提到王羲之,此人爱鹅的故事在民间可谓家喻户晓。据《晋书 ·王羲之传》记载:会稽有一个孤寡老太太养了一只好鹅,想要卖掉可是却没人要,王羲之听说了,就相邀朋友打算前去观赏。老妪听说王羲之要来,就杀了鹅准备款待他,王羲之一到,见鹅已死,感叹而归。又山阴县玉皇观有个老道士,希望得到一本王羲之手书的《黄庭经》,但右军大人名满天下,又怎会卖一个老道士的人情?幸好他得悉王羲之爱鹅,遂精心调养一批良种白鹅,每日於王羲之与友人郊游处放养。王羲之终於“偶然”碰见了这群白鹅,十分惊喜,便想要买下白鹅,道士说:“你只要给我写一篇《黄庭经》,我就将这些鹅悉数相赠。”王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欢喜异常。这篇书法世称右军正书第二,后人更是由於这个典故,便有将《黄庭经》称作《换鹅帖》的。李白在《送贺宾客归越》中所写“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便是引用这个典故。
  
  大致了解了这幅作品的创作背景后,我开始对作品进行了一番细致观察、分析、对各种细节也都有了自己的判断和理解。整个绣面是幅竖构图,绣面主要是由人物、白鹅、竹叶和石板桥组成的。根据原稿,深入理解画稿的所有形象,仔细观察画中想表达的意境,然后进行再创作。在绣制过程中,要以针代笔、灵活运针,要用丝线的颜色来区别,丝线的粗细线条来区分,同色丝线之间的明暗、深浅比例的区分来合理运用丝线从而表现绣品中不同形象、不同厚重、不同轻薄的质感。
  
  任伯年曾画过多幅《羲之爱鹅图》,此幅画笔意精审而不乏率意,流畅而洒脱,充分展现了任伯年人物画的高超技巧。
  
  任伯年笔下的人物造型,古绝生动,尤其适合表现文人雅士的高逸姿态。画中羲之宽袍大袖,儒冠长颐,风姿古雅,我则是运用了散套和施套针来表现,先用三丝把衣服填满,再用三丝到两丝把衣服的抠边表现出来,期间一定要注意笔头的顿触感。这是将书法的意趣融汇到画中的一种手法,是任伯年的高明之处;人物绣制,脸部则需要运用比较细的线条如两丝先打底,慢慢绣制,急不得。绣制过程中则需要留出五官的位子,再用一丝甚至更细的线条勾勒出,来凸显神态不一。这则是人物绣中最难的一步:开相。
  
  画中羲之手中的扇子我则采用了一丝到半毛毛来表现,既要表现出扇子的轻薄又要有光线的丝质感。画中孩童认真逗鹅的情形看着甚是有趣,孩童衣物也是运用散套和施套针来表现;三只白鹅姿态各异,敦实高傲,或用线描、或用点彩,相映相衬,生动传神。鹅颈的曲转采用方折法,看似不合常理,然而别有情趣,这也正是绣制白鹅最难的部分,绣制时需要运用比较短地针脚层层叠加绣制,不能着急!但凡有几针绣的过长就会影响脖颈丝理的走向,从而影响了鹅的形态。白鹅的鹅冠和鹅掌需要采用明亮的丝线来凸显,鹅掌拨水意趣盎然。
  
  伯年设色以古淡为主,色调高雅,层次细腻丰富,他善用墨和色,既显沉稳,又饶韵致。那么由此看来,竹叶则需要采用墨色的丝线来表现,前面需要用较深的墨色三丝到两丝线来凸显,后面则是运用浅色的两丝到一丝线来衬托前后明暗层次。石板桥则是运用五丝散套针法来绣制套实,这样才能展现石桥的敦厚质感,光一个石板桥就可以完全凸显丝线的:平、光、齐、匀、顺。
  
  功夫不负有心人,《羲之爱鹅图》绣成后,在《2018艺博杯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上夺得金奖。回想当初刚进单位时刺绣小白,经过三年培训能独立完成刺绣作品,到能熟练运用不同针法来表现甚至能获奖,这是对我这些年技艺进步的一种肯定。使得我在苏绣这条道路上增添了不少信心,制作每一幅作品对于我来说都是一次又一次挑战。我将更加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艺术文化修养和刺绣技艺水平。能为苏绣传承做出一份贡献。
  
  作者:王菲,苏州刺绣研究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