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玉雕阴刻;传统绘画;结合
一、玉雕阴刻技艺概念
在夏商时期,人们开始用阴刻的方式将图案、线条雕刻到玉器上,这也被认为是玉雕阴刻的最初形式。柔、顺、挺、顿是玉雕阴刻技艺的四大特点。由于书法和白描是阴刻图案与线条的表现基础,因此玉雕阴刻技艺的线条大多顺滑、柔美、顿挫、挺拔。在玉雕阴刻花鸟等题材时,图案要尽可能表现出柔顺的特点,用柔顺的线条来刻画花鸟的轮廓;而植物、树干的阴刻,则需要展现出挺拔的态势;书法字体要体现出一顿一挫的特点,展现出笔画的顿点与起势。相较于其他的玉雕工艺,玉雕阴刻技艺往往更加单纯、简朴,没有那么多复杂的手法,但却能更加直接将创作者的情感与想法表达出来;玉雕阴刻的作品往往具备柔美的特点,作品内敛但却内涵优美与高雅,这是其他玉雕激发无法实现的;对比浮雕和圆雕技艺,玉雕阴刻无法用渐进式的方式去雕琢,必须做到一次性成功,在中途无法做到大幅度的修改。对玉雕工艺师而言,不同于其他技艺,玉雕阴刻的要求更加严苛,需要具备强大的专业素养和工艺水平。
而通过大量的玉雕阴刻实践,笔者本人也逐渐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相较于其他绘画形式,中国传统绘画与玉雕阴刻的融合,往往能迸发出奇妙的火花。在保留了玉雕阴刻原有震撼力的同时,中国传统绘画的加入让玉雕阴刻作品变得更加幽雅、细致。但需要注意的是,玉雕阴刻与中国传统书画的结合,需要从体裁、阴刻技艺、玉料等多个角度分析与探讨,才能创作出精美的玉雕作品。
二、玉雕阴刻技艺与中国传统绘画的有效结合
(一)合理选题是创作的基础
创作的灵魂就是内容和题材,好的题材能够让创作升华,同样,不合适的题材反而弄巧成拙。作为创作者,应当根据自己擅长的中国传统绘画内容,来确定玉雕阴刻的题材,擅长画人物的就选择人物题材、擅长画山水就选择山水题材,只有具备一定的中国传统绘画基础,对绘画题材有一定理解,才能将绘画的灵魂融入玉雕阴刻作品当中。中国传统绘画与玉雕阴刻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需要做出合理的转化与提纯,才能有效融合在一起。例如,山水画与玉雕阴刻的结合,就需要在玉石上体现出山水的主线条,将辅助线条进行弱化,这样才能避免玉雕阴刻变得臃肿,山水画的意境才能在玉雕阴刻作品中展现出来。花鸟画与玉雕阴刻的结合,可以尝试将鸟放大雕刻在玉牌主体上,在后面雕刻上枝条作为背景,使用微雕的技法让鸟变得更加精细。鸟与枝条进行鲜明的对比,为玉雕阴刻作品赋予活力与生命力。而人物题材与玉雕阴刻技法的结合应当是最难的,对工艺师的绘画水平和专业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英雄人物类题材可以通过动态的战马、战旗来展现英雄人物的气势;仕女题材则可以通过手中的花束来表现仕女的柔美。通过这样的形式,小小的玉牌上展现出人物活灵活现的神韵。
(二)掌握好技法是创作的前提
白描是玉雕阴刻作品使用最多的技法,也是绘画领域中的基础技法。一名出色的玉雕工艺师,对白描以及玉雕阴刻技法都必须做到深度掌握,才能创作出令人满意的玉雕作品。简单来讲,白描就是通过线条的方式对描绘对象进行艺术初加工,将复杂的画面以及多余的线条去除,用最简练的方式将所要描绘的内容表现出来。白描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却是绘画的基本功,后续各种类型的艺术创作,都需要具备扎实的白描基础。运用白描的方式,先绘画出一幅白描作品,然后按照白描的手稿进行比例调整,在玉石的表面进行绘制。确保各个部位的比例协调、人物与背景之间和谐、人物的形态足够生动。在绘制完成后,使用精制细小的工具进行玉雕阴刻,将绘画作品细致的部分完美的表现出来。
(三)处理好雕刻遇到的特殊情况
一件成功的玉雕阴刻作品,在经历了上述步骤之后也就基本完成,但在雕刻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例如玉石本身存在杂质,导致整个作品毁于一旦。对于用圆雕或者浮雕创作的玉石作品,可能这样的杂质造成的崩口不是很致命,通过一定的技法与修改都能解决,但由于玉雕阴刻的特殊性,需要在创作的过程中一气呵成,所以是很难弥补和解决的。为此,在将中国传统绘画与玉雕阴刻结合之前,工艺师需要在技法之外,考虑到玉石本身的纯净度和质量等因素,做好相应的预估与准备,了解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并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可以将容易出现问题的部位标注出来,在雕刻的过程中加以注意,防止产生无法挽回的后果。一件优美的玉雕阴刻作品,灌注了工艺师大量的心血,背后也隐藏着无数个细节,值得我们去深入的挖掘。但看到一个个精美的玉石上,刻画了充满意境的中国传统绘画作品,这一切就都变得值得。中国传统绘画与玉雕阴刻的结合,让书画入玉得以实现,在欣赏优美的中国传统绘画的同时,也能触摸到玉石温润的质感。人们的生活和精神需求,伴随着玉雕阴刻与中国传统绘画的融合,得到了丰富与满足,也推动了玉雕阴刻技艺的进一步发展。
结语:
不同于圆雕、浮雕等雕刻技法,玉雕阴刻有着柔、顺、挺、顿的特点,一气呵成的玉雕阴刻作品也有着自身独特的美感。玉雕阴刻技法与中国传统绘画的结合,需要结合创作者的绘画水平,选择合理的题材,掌握一定的创作技法,并处理好各种特殊情况,创作出更加精美的玉雕阴刻作品,也为广大爱好者、收藏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杨军.论玉雕阴刻技艺与中国传统绘画的结合[J].艺术科技
[2]王凯.浅析玉雕阴刻工艺[J].上海工艺美术
作者简介:陈思羽 1987年出生,2006年师承象牙浅刻大师张丽亚,2015年师承玉雕大师张清雷,现为助力工艺美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