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东海水晶雕刻艺术创作与发展趋势

[日期:2021-08-26]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提要:水晶雕刻艺术,是伴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历史进程逐渐形成的,是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一个重要元素,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水晶艺术创作体系。经过无数水晶人的拼搏和沉淀,水晶雕刻的内容、形式、风格、工艺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提高。本文将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以及当今时代特征,和大家一起探究东海水晶雕刻艺术创作及其发展趋势。
  
  一、水晶雕刻艺术创作的探究
  
  我从事水晶雕刻已经30多年,见证了东海水晶的发展历程,我的水晶事业实现了从零到如今的跨越式发展,创作的水晶作品不计其数,题材涵盖各个方面,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我积累了大量丰富的雕刻经验,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尝试新的突破,努力推动水晶雕刻艺术创新发展。在水晶雕刻生涯里,简单梳理了以下几点创作心得。
  
  (一)雕刻创作相石先行
  
  水晶是上天赐予人类的瑰宝,是大自然亿万年的杰作,每位水晶人都要对水晶怀有敬意之心,以虔诚的心态面对每一块水晶,并以这种态度去考量石头,构思作品。由于水晶区别于其他玉石的独特材质属性,在水晶雕刻过程中,既要准确把握其硬度、纹理等特点,又要由表及里仔细相石,探究解读晶体内部的色彩变化及包裹物的特征。在所有玉石当中,水晶的品类最为丰富,每一块水晶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审石是水晶创作的一个关键环节,平常行内“一相抵九工”的说法就是指这一环节,真正了解水晶原石的本质特征是作品成功的根本。一名优秀的水晶雕刻大师,要能够做到慧眼识珠,要有洞察力,通过石头能够在脑海里勾勒出作品的基本模样,还要做到去粗取精,锦上添花,因而可见相石的重要性所在。
  
  自古玉雕大师就高度重视相石环节,林清卿大师有言:“刻当相石。凡不色俏,则宜花卉;凡石呈裂痕。宜山水,以尽石势。下刀之先,心开一境,以尽画意诗情。”这段言语简明扼要点出了在雕刻创作之前相石的必要性,他的话深深印在我的记忆中,时刻提醒着我要珍惜水晶之来之不易,每次拿到一块水晶原料,我都会对着石头认真揣摩,特别是遇到红水晶、绿幽灵、金发晶这些更加稀缺难得的原石时,有时放了好多年都不舍得下刀雕,一旦相石完成,雕刻创作便是轻车熟路,尽情享受创作过程。
  
  1995年,我第一次拿到一块100多公斤的水晶原石,经过反复相石后打算雕一件金玉满堂摆件。然而,原石胶质杂乱,雕刻难度非常大。面对巨大挑战,我不停思考、反复测验继续相石,为了寻找灵感,掌握鱼的神韵,我甚至跑到市场上去观察活鱼的动态。几经周折作品终于完成,这一过程让我深深体会到,工匠之心,决不可急功近利,更要重视相石在前期工作中的特殊意义。
  
  (二)天道酬勤练就精湛工艺
  
  精雕细琢是水晶雕刻艺术永恒的追求,也是雕刻师们一生为之努力的方向,一件精美绝伦的水晶作品之所以能够吸引眼球,不外乎优美的材质、新颖的题材和精湛的工艺。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好马配好鞍,好的水晶原石更需要精妙的雕工加持,否则随便施之以工,便是对水晶、对大自然的不敬,更是对稀缺资源的浪费。
  
  “石不能言最可人”,水晶的材质之美肉眼可见不言而喻,若要充分展现它的魅力并使之具有文化内涵,就需要加以工艺雕琢,精益求精方能最大化其价值。追求精益求精靠的是耐心和毅力,30多年的雕刻实践告诉我:艺术修行的道路没有捷径可言。水晶雕刻做的是减法,慢工出细活,每一刀下去都十分考究,这些需要在无数个具体的雕刻实践中辛勤耕耘,在日积月累中逐渐练就这身绝技。
  
  近几年雕刻完成的环境保护主题作品《海底世界》,由天然黄水晶匠心精雕,重达260多斤,工艺精湛绝伦,造型恢宏大气,比例搭配协调,层次明朗清晰,动物种类繁多,器型非常壮观。作品顶部保留的水晶原皮俏形巧雕成一座冰山,企鹅、海豹成群结队漫步在冰川脚下,海豚欢腾跃出海面;冰面之下的海底世界更显奇特。匠心精酿,珍品典藏,每一处我都力求以娴熟的立体雕技法把每一只动物都雕琢得富有动感,赋予其生命,充满生机活力。
  
  (三)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敢于创新
  
  传承与创新,是推动水晶雕刻持续发展的永恒动力,传承不是模仿,不是追求外在的形似,而是讲究内在的神似,做到形神兼备。因此,水晶雕刻师一定要注重自身的文化修养,特别是要多学习玉雕文化的传统精髓,领会经典玉雕作品中隐含的深刻意义。
  
  从事晶雕首先要有扎实的功底,娴熟的技艺,这是玉雕艺人的基本素养,在研究传统玉雕文化艺术构思、工艺特征、技法运用的前提下,能从中悟出心得创出新作,既遵循传统,又能融入创新元素。现在的雕刻工具虽然比过去有了很大改进,但是如何运用新工具、新技法达到更高层次的工艺水平,塑造出新的艺术风格,是我们水晶匠人需要面对的一项巨大挑战。天然黄蕉花水晶作品《恩爱》作品造型高端大气,雕工精美绝伦,设计大胆新颖,在遵循传统创作思路的基础上又有突破,采用完全立体雕的手法创作出一对恩爱甜蜜的鹦鹉,雕琢细腻传神,每一片羽毛都倾尽匠心,纹理细节之美令人惊讶,透过晶体的黄蕉花矿物造型奇特清晰可见。另一方面,这件作品体现了当下社会和谐友爱、生活幸福的美好风貌,极富现代气息,打破了人们对水晶雕刻的传统认知,以新的形势展现水晶的创新魅力。
  
  二、水晶雕刻艺术创作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一)水晶雕刻的发展现状
  
  目前,水晶雕刻正处于繁荣发展阶段,作品体量之大、题材之丰富、雕工之精湛均达到空前,它的发展状况与当今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密切相关。世界范围内的水晶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当前对这一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却是非常巨大的,如何理性利用水晶资源,最大化水晶的价值,使之能够传承千年万载,是我们当下面临的严峻挑战。
  
  随着雕刻工具的改进、雕刻技艺的进步,当今水晶作品的精细程度与十几年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但这种进步并没有给水晶雕刻行业带来质的提升,大量传统题材作品不断涌现,工艺粗糙的作品更是层出不穷,真正体现时代精神、富有时代意义的作品比较稀少,大多数的水晶雕刻工匠为赚钱而雕,难以称得上艺术创作。缺少品味,题材雷同,更是对水晶雕刻的一种资源浪费。
  
  水晶文化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底蕴,东海水晶作为行业发展的领头羊,肩负着发展壮大水晶雕刻艺术的历史使命,水晶艺术创作的未来根基在东海,这里是水晶人艺术创作的圣地。
  
  (二)水晶雕刻的未来趋势
  
  谈到水晶雕刻的未来,我们不要迷茫,要有的放矢,作为国家非遗传承项目,我们要继续借鉴传统古法,坚定创新之路,学习传统玉雕文化,而又不受传统约束,做到尊重传统,继承古法,借古开今,勇于创新。
  
  文化内涵是水晶艺术的内在灵魂,提升文化品位,树立精品意识,才能将水晶雕刻艺术推向更高层次,真正有文化内涵、有艺术魅力、有时代精神的艺术精品,是我们为之努力的方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有底气去推介水晶、宣传水晶,让水晶雕刻艺术融入人类历史长河。
  

  江苏东海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水晶集散中心,当下99%的水晶雕刻创作原料都是来自巴西、马达加斯加等境外国家,作为新时代水晶雕刻匠人,我们要重视水晶资源的稀缺性,在有限的水晶资源里创作出无限的晶雕艺术魅力,持续提升水晶文化内涵,不断精进水晶雕刻技艺,努力弘扬水晶艺术魅力,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魅力、体现工匠精神的水晶艺术精品。


  作者:郑燕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