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时代脉搏,推动晶雕艺术创新发展

[日期:2021-08-26]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提要:东海水晶雕刻发展至今已近30年,水晶雕刻艺术伴随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发生衍变,艺术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每个阶段水晶雕刻艺术的表现内容都是对当下社会活动直接或间接的反映,符合人们对社会发展的特定需求。当今,东海水晶雕刻艺术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雕刻材料极其充足,雕刻题材极大丰富,大量雕刻人才更是齐聚晶都,东海晶雕走出了一条欣欣向荣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近年来,我国玉雕艺术市场紧跟时代发展,涌现了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精品,东海晶雕作为玉石雕刻的一个分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也在努力追求创新发展,寻求一条符合东海特色的水晶艺术发展道路。创新是雕刻艺术得以持续发展的灵魂,也让无数水晶从业者陷入深思。我从事水晶雕刻事业30多年,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浅谈一下如何推动晶雕艺术创新发展。
  
  一、注重文化修养,是晶雕创新的保障
  
  有文化修养不一定要有高学历,特别是玉雕行业的从业者大多十六、七岁就开始做学徒搞创作,但他们在后期的创作中也在不断加强相关文化知识的学习,十分重视自身文化修养的提升,在他们日后的创新创作中发挥了极大作用。
  
  作为一名真正的匠人,水晶雕刻师的责任在于为水晶赋予更高的价值。专业的水晶雕刻师除了要具备精湛的雕刻技艺和基础的绘画技能以外,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要能读透材料,以工艺衬托、强化水晶本身的魅力,同时又能将作品立意落回平实的生活和人类共同的情感。如果雕刻师只具备雕工和绘画技能,那他充其量只能当一名好工匠,而绝不是雕刻大师,其作品也经不起人们的品读,更无法同观者产生共鸣。在玉雕作品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传承的当下,玉器收藏爱好者们往往更看重的是玉雕作品的思想和创意,以及玉雕师的文化底蕴,而不只是精湛的工艺,在晶雕艺术方面同样如此。
  
  大多数玉石雕刻艺术大家都有在工厂和作坊的实践经验,具备一定的绘画和石雕基础,他们在艺术创作的路上从没有停止过自我学习和技艺提升,文化内涵是玉雕艺术不老的根基。玉雕师需要运用自己的人生见识来表达作品的内涵,尤其是在风景和人物雕塑中,只有对客观事物有深入的了解,才能让作品栩栩如生,因而提升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不断学习各方面知识,对于每位玉雕师来说就显得弥足珍贵。
  
  我长期从事水晶玉石雕刻,在雕刻实践中不断学习和积累博大精深的水晶文化,力争赋予作品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水晶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而且是一种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这就要求每一位水晶雕刻是时刻要保持一颗学习进取的心,努力提升艺术修养,创作出能够紧贴时代发展特征、富有文化内涵的创意精品。一件好的创意精品,是雕刻师实践经验和理论修养长期积累的艺术结晶,我的一件作品《金玉满堂》就是一个例证。当初拿到这块水晶原料时准备用来雕刻人物,但将外皮剥掉准备设计人物时才发现最需要无瑕之处的脸部有一些无法避开的瑕疵,于是全部推翻重新设计。再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的研究和学习中,查阅了无数资料,推翻了一个又一个方案,在传统题材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方才创作出《金玉满堂》。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每一件晶雕作品创新的背后都离不开雕刻师的学习和积累,也正是这种文化艺术素养的持续积累推动了晶雕艺术的创新发展。
  
  二、做好因材施艺,是晶雕创新的关键
  
  雕刻艺术根在民间,魂在匠心,重在传承,这种千百年来的传统技艺既要传承,更要创新,做好创新的关键在于雕刻师技艺技能的不断精进和磨炼,只有技艺技能的本质提升,才能做到因材施艺,推动晶雕创新的进一步实现。
  
  水晶雕刻创作,是对水晶原石的精雕细琢,让其焕发艺术的生命,通过对水晶原石的细致观察,根据原石晶体特征因材施艺,从中寻找水晶雕刻的创新灵感。在创作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要细致观察水晶原石的特征。水晶雕刻作品对于材质要求可以说是非常高的,但是水晶作为一种天然矿石,其形成条件十分严格,甚至达到了苛刻的地步。在雕刻创作中,人们往往需要品质较好的水晶原石来满足创作需要。例如,晶体是否纯净、内含包裹体矿物分布是否满足作品需要。同样,在雕刻创作中也十分注重水晶原石的颜色运用,巧妙运用色彩布局研发设计与之相匹配的作品题材,不同的颜色赋予了水晶作品不同的内涵与意义,这也是雕刻师寻找创作灵感迈向创新的重要一步。
  
  其次,要细致观察水晶原石的质地表现。水晶雕刻工艺的艺术美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石本身的材质之美,一件完美的水晶作品,无不是做到了对原石本身材质的充分展现与延伸。但是水晶品类复杂多样,质地更是各不相同,每一种水晶都各具特色,“因地制宜”在水晶雕刻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以此才能充分释放水晶作品的魅力,为晶雕创新打下基础。
  
  因材施艺在我的水晶雕刻生涯里贯穿始终,我创作的水晶作品《观音》摆件四件套,取材于形状不同、色彩纹理各异的四块不同原料,每块原料均需要精心构思设计,因材施艺,去粗取精,使原石价值最大化,这四幅作品姿态各异,均根据原石的形状和大小而设计,充分利用原石特点,运用俏色作为点缀,最大化表现水晶的魅力。因此,晶雕创新要依据设计与天然水晶形体的需要,达到造型优美、自然、生动、真实比例适当,同时要根据构图的布局、章法,做到主体突出、层次分明、疏密有度。
  
  三、培养艺术思维,是晶雕创新的灵魂
  
  艺术思维是水晶创作的灵魂,有了艺术思维的渗入,水晶作品才会拥有真正的生命。因此,晶雕艺术创新亦应该从艺术思维入手,包括想象思维、理性思维等等。
  
  总体来说,晶雕艺术的创新应该是一个系统化、多元化、层次分明和贯穿创作始终的思维活动。首先,艺术创新从来都离不开想象思维,晶雕艺术亦是如此。这种基于想象思维下的联想和创新,赋予了晶雕艺术丰富多彩的生命和永不褪色的意蕴。晶雕创作中,不仅要结合水晶原料本身的直观形象,而且要在内容塑造上进行取意巧做。一件优秀的水晶作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想象思维的创新。其次,水晶雕刻师在创作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理性思维,这是因为晶雕创作和其他雕刻艺术创作一样,需要理智的选择、冷静的分析、准确的判断、反复的思维,同时还要保留一定的思维空间用于后期创作。
  
  在从事水晶雕刻过程中,我十分重视艺术思维在晶雕创作中的重要性,经常提醒徒弟时刻保持清晰的艺术思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玉雕理念,创新晶雕艺术的发展,使水晶作品闪现出具有时代特征的精神内涵。几年前创作完成的水晶作品《孔雀》,其原料品质比较一般,原石底部为红色,兼有些许白色矿物,上面是片状的白色矿物,在创意上,我摆脱了传统的思维,利用想象思维对原料进行构思设计,并发挥理性思维的特性冷静处理晶体上的杂质部分,创意性的雕琢出两只孔雀,再以镂空的手法,运用浅雕、线雕的技法处理,把白色矿物部分雕刻成树干和树叶,两只孔雀立于大树之上,相向和鸣,栩栩如生。
  
  艺术思维是水晶匠人业务素养的精华浓缩,缺乏艺术思维的晶雕创作只能算是模仿搬运的体力劳动,即使作品再怎么令人惊叹,那也是没有生命和灵魂的,难以称之为艺术品。培养艺术思维是每位雕刻工匠的必修课,具备这样前卫的思维才能创作出富有自己思想的作品,也才能在晶雕创新的道路上找到灵魂引领。
  

  晶雕艺术的创新需要一代代水晶人的不懈努力,这不是哪个或哪些人在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这是一项持续的富有时代意义的艺术活动,艺无止境,创新更是没有尽头。晶雕艺术的创新发展作为当代玉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犹如老树新枝般地焕发勃勃生机, 为当代雕刻文化艺术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郑燕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