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葫芦画雕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日期:2021-09-15]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提要】葫芦画是一种古老的汉族工艺美术品,它将传统国画艺术和民俗艺术汇集一身,给人以古朴典雅、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随着时代的发展,葫芦画艺人不断继承发扬前人的优良传统,将传统的葫芦烫画、押画转变成极具创新意识的葫芦线刻、缕雕艺术,从某种意义上把葫芦画雕刻艺术推上了更加广阔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葫芦雕刻 彩绘 传承与创新


  “葫芦虽小藏天地,伴我云山万里身。收起鬼神窥不见,用时能与物为春。”这是宋代大诗人陆游对葫芦的赞誉和喜爱。葫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音近“福禄”,同时,葫芦里面长子,有多子多福的含义,因而人们通常把它当作吉祥物,叫做“吉祥葫芦”。葫芦文化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在我国农村小娃娃的身上,胸前常佩带小葫芦,以祈长命百岁。道家把葫芦视为神物,道士随身携带葫芦盛以“仙丹妙药"是为法器,传说中的铁拐李、麻姑南极仙翁皆携带葫芦作为法器称作“宝葫芦”,许多道观、佛庙把葫芦用来作驱邪逐鬼镇压五毒之符。葫芦除了食用、药用,干老成熟之后,还可以作为盛器,舀水挖面,盛药装酒,是极普通的生活用品。为了美观,在葫芦外面雕刻上各种图案,这就是葫芦雕刻艺术的原始功能,后来,逐渐演变成民间工艺品。葫芦雕刻便由此流传开来。

  
  葫芦画是一种立体艺术,是经过刮皮、泡洗、蒸、擦洗、审图、打稿、彩绘等十几道工序,创作出集拙朴自然和高雅精美为一体的传统民间艺术品。葫芦雕刻也非单纯的雕刻,而是将雕刻、彩绘、拼接组合融为一体,成为一门综合的葫芦画工艺。
  
  第一步拼接。葫芦的选材上十分讲究,要选用改良的特殊品种,在充分考虑厚薄、轻重不同的基础上将品种不同、大小不同的天然葫芦,剖开后利用不同部位,重新组合为造型各异的葫芦器物。而前期处理至关重要,所用的葫芦需要皮质厚,首先要将葫芦原材料进行清洗、凉晒,对葫芦上存在天然小瘕眦、小斑点用锉刀去掉表层的青皮,确保后期制作效果。
  
  第二步构图。拼做的葫芦画需要有丰富的联想力和超越的睿智,一般而言,依据葫芦的本身形状,先在葫芦上打稿构图,再在葫芦上用铅笔起稿,画出图形,经过若干次修改起到满意为止。绘制不同的图案需要不同形态的葫芦才能完成,故葫芦的种类、形状都很重要,只有根据葫芦形状,进行图案构思。如创作的《高瞻远瞩》,就是在上海城隍庙葫芦市场闲逛,意外发现一只外形酷似飞鸟形状的葫芦,在经过反复斟酌后,最终根据根据葫芦形状,确定了以雄鹰为制作主题的葫芦画。
  
  第三步雕刻。葫芦刻画始于唐朝,当时为走刀划针试画法,葫芦雕刻也称为刀刻,雕刻葫芦是集书法、绘画、篆刻于一体,技法以中国画线描为基础,用刀代替笔法,以其奇妙的构思、精美的图案、娴熟的刀法将人物、山水、花卉、飞禽走兽刻入画面,供人欣赏,表现题材多为中国吉祥图案、历史典故、人物、名人名言等。一般先用铅笔打底稿,这叫“引”。需要的材料工具有锯齿刀、葫芦刮、铅笔刻刀、锥子等等。雕刻葫芦技法上大致与笔雕相同,“刀法”轻于金石、重于微雕,点、挑、划、拉、刺、勾 ……轻重有致,力求眼心手配合默契,一气刻成。每一刀都十分小心,由于葫芦圆润且脆薄,稍不留神,整个制作会前功尽弃。在葫芦上走刀划针,这些雕法和刀法基本是从竹雕、木刻等工艺中借鉴而来的,根据画形的粗细、深浅不同,将国画“六法”融入其中,做到稳(心静气和)、准(准确度高)、轻(用力恰当)、慢(行刀缓稳)、巧(刀法娴熟),并将绘画中的素描技法用于葫芦雕刻,将光线的表现形式和线描的表现形式相结合,使其相得益彰、立体感强。为隆重庆祝新中国70华诞,特意创作的《中华民族大团结》,就是以精细的线条且配以重彩画面,表现了56个民族的特点,人物形象神情欢快,服饰装扮尽显名族特色,个个栩栩如生,紧紧围绕天安门载歌载舞,一个个欣喜的神态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无限幸福。在美美与共的艺术形式中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较好的雕塑了一个集精神、文化与艺术于一体的工艺佳品。
  
  第四步是彩绘。彩绘葫芦是葫芦艺术奇葩之一。而工笔画葫芦是彩绘葫芦中的极品,它不仅仅是工艺品,还是收藏品,对彩绘的功底是有很高的要求的。雕刻或拼做成型后的葫芦,有着清晰的分格,粗细线条最适用丙稀颜料,因为丙烯颜料有百年不退色的特性,画在葫芦上,即便有手汗对葫芦画也不会产生影响,同时在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调制颜料的时候不能放太多的水,不然画上去颜料不能附着到葫芦上面。最好在白描线条勾画好后在所要绘制色彩的部位先涂一层薄薄的白色颜料,然后在在上面绘制图案色彩。如不先涂一层白色颜料,除了黑色颜料以为,刚画上去颜色都是附在表面,比较透明。一般如果要让颜色艳丽,起码要绘制两次才能达到在纸上画的效果。上色过程要求甚高,通常需要上色4-5次,作品才会更具光泽。最后是进行有有效的后期处理。龙头上的封口点缀和足底的祥文图案是收官的关键,主要是对葫芦最上端的龙须进行红线缠绕,配上装饰品,起到点缀作用。
  
  随着近年来对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葫芦文化和葫芦技艺的研究都在创新中。我们只有继承老一辈的传统技艺,同时创新葫芦雕刻艺术,才能为葫芦工艺品的产业化发展做出贡献,其目的就是要广泛参与交流互动,抓住一切促进发展的机会,让世人更多的了解这门修身养性的艺术作品。


  作者简介:何以进(晶),1951年出生,东台台城人。自幼酷爱绘画,广涉各种美术形式,尤其对葫芦雕刻情有独钟,注重将国画“六法”融入其中,形成了独特的“随类赋彩”自创体,创建了东台市“锦艺葫芦斋”工作室,制作的“观梅阁雕绘重彩葫芦画”系列作品达500余件。先后被《扬子晚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发表,并成功举办多次个展及联展,产品已销往日本、新加坡、台湾、香港及西欧等国家和地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