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机械流水线制作的各种物品已经蔓延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钢筋混凝土为主的现代化城市早已遍布全球,这些土木森林依然浮躁且极为冷漠,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精神带来极大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我们该如何找回传统手工制作的顶尖工艺与辉煌,弘扬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业界研究的重点。本文结合核雕工艺现状,探讨了核雕工艺的创新要点。
【关键词】核雕;价值;传承;发展
自古以来,我国一直秉承中庸之道,盛行隐士之风。“小隐隐于林、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手工作品和技艺都是隐藏于山林之间、集市之中、朝堂之上,但也因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影响,这些传统手工工艺和作品不被重视而逐渐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之中。核雕作为中华传统民间艺术之一,自古以来便十分盛行,因地域文化、文化底蕴、生活习惯和审美观念的不同,我国核雕主要分为南北两派,文章以南派核雕的代表,就其现状与发展做了分析,结合匠心分析了传承核雕工艺的思考。
一、核雕概述
雕刻是一种艺术感十分强烈的表达形式,是按照物体、工艺以及构思雕刻而成的工艺品,按照雕刻物体以及工艺的不同,雕刻工艺又可分为不同的新种类,其中核雕便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核雕工艺主要是在橄榄核、杏核、桃核等果核之上进行雕刻,其在雕刻的时候必须要具备扎实的雕刻功底和非凡的想象力、创造力与艺术魅力,从而雕刻出别具一格的装饰艺术品。
1、核雕的发展
自古以来,民间核雕多以桃核雕刻,穿孔系挂在身上作为“辟邪”之用。有制成佩件、扇坠、串珠等为文人清玩。其艺术特点是在较小的果核上表现出复杂的题材,雕刻手法也细致入微。所刻有诗文或渔家乐、百花篮、罗汉等题材。江苏苏州和扬州、山东潍坊、广东等地均有核雕,较有特色。
2、核雕的意义
核雕与人感情是很深的。爱核之人佩戴了核雕一般都是不离身的,闲时还要常常把玩于手中,这样久而久之核雕就会与人体的分泌物相结合,使其越来越富有光泽和温润,充满了生机与灵性。这就是一颗普通的核雕,在人赋予其温情真心后给主人最好的感应和反馈,直让人心有所寄。
核雕所塑造之意境万千,山水、人物,还有园林等等,世间百态尽在其中。不能远行,亦不能离开钢筋混泥土森林,但若能有几枚自己喜欢的核雕佳作于办公桌或书房,工作间隙观想遐思,亦不失为一种理想精神意境的欢喜感受。
二、指间起舞——核雕艺术特色
核雕工艺来自于民间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发展和壮大主要依靠民间艺术家的大力推崇和弘扬发展。核雕是在果核上雕刻各种图形、人物、山水景色及神话故事等,其雕刻需要高超的雕刻艺术和精湛的雕刻技术。这种小众的艺术品以及艺术表现形式,在我国社会发展中深受广大民众的青睐,也被广大民众广泛的传播,这也极大的展现了中华文化深厚底蕴以及民族智慧。
1、核雕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核雕工艺而言,雕刻工具十分重要,选择合理、适宜的雕刻工具对提高雕刻效率、提升核雕工艺品质量和艺术感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核雕工作者所使用的核雕工具大多都是自制的,其主要有凿子、刀具、扶钻。凿子常见的有圆凿、线凿、平凿等多种,这些凿子大多都是雕刻者自行制造而成,根据自己的雕刻喜好以及雕刻方法进行制作,只有这样在使用工具的时候得心应手,才能雕刻出符合自己要求的工艺品。道具主要有锉刀、刻刀和刮刀,在刀具使用的时候要确保线条流畅平滑,不存在棱角和停顿点。扶钻在核雕雕刻的时候主要是用于打孔。
2、核雕材料
众所周知,核雕的主要雕刻原材料是各种果实,其中常见的有橄榄核、杏核以及桃核等,这些特殊的原材料选择让人在接触核雕之前便耳目一新,一个细小的果核如何能够展现出艺术魅力?给人留下很多下乡的空间。但也使得核雕在创作的过程中因原材料的限制对雕刻人员的想象力、创造力、雕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核雕与其他雕刻艺术不同的重点,更是核雕工艺的神秘之处。
3、核雕雕刻流程
果核普遍存在外表沟壑纵横、凹凸不平、形状和质地差异较大的特征,另外果核外形纹路分散、深浅不一且呈不均匀分布状态。这些特征和现象给核雕雕刻带来很大的影响,需要雕刻者结合这些果核的纹理、特征进行大量创作,因地制宜的进行构思和雕刻。基于这些要求,核雕人员在进行雕刻的时候,首先要完全熟悉果核整体外形,从不同角度仔细观察果核的局部特征和可变特性,然后在选择合适的雕刻工艺和流程。由于果核本身的与众不同,每一个核雕作品在进行创作的时候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地方,也就是说即便是雕刻人员选用同样的果核进行雕刻,由于果核纹路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雕刻,这也核雕创作的主要特征以及魅力所在。
在核雕创作的时候,工作人员需要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如果核的大小、纹路分部状况、果核质地、果核的差异性等,在全面了解果核基本情况之后精心准备、积极利用自身特征与差异将自然特征融入到核雕作品之中,进行提高核雕工艺品的艺术感。
三、传承技巧、接力匠心
在新世纪以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和机械技术的发达,越来越多的机械制品出现在人们身边,核雕作品也不例外,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机械化、流水线化的核雕产品。这些核雕产品的出现多了一些急迫势力、多了一些投机取巧,同时少了一份淡定从容和独特创新。这种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的核雕产品,使得核雕工艺品的质量大幅度下滑。面对这些问题,界内相关人员已经给出了新的答案和见解,要求核雕工作人员静下心来,摒弃浮躁、反思职业精神和核雕产品、总结匠心精神,以精益求精、精雕细琢、严谨专注为核心,用真心浇筑核雕技艺、用坚持塑造匠心,进而促进核雕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四、结束语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人们不仅追求生活享受,同时越来越重视精神享受。核雕作为自然领域不可替代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必然会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核雕工作人员利用小小的果核及精湛的核雕艺术,将一个个生动而又鲜活的人物形象、自然景观、神话故事展现在我们面前,满载了中华民族精神文化。
参考文献
[1]戴祖权。 方寸之间的天地——谈核雕艺术的魅力和创作感悟[J]. 现代装饰(理论), 2016, 000(007):P.166-167.
[2]许忠英, 李小松。 核里乾坤——核雕工艺大师许忠英访谈录[J].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2):64-67.
[3]郑良枢。 指尖艺术:浅谈核雕工艺与装饰艺术[J]. 天工, 2019, 000(003):133-133.
作者简介:冯丽,女,80后,2003年起在苏州舟山核雕村专业从事核雕创作,作品既具传统韵味,又兼时代创新特色,多次获得全国、省级工艺美术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