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浪潮,带来了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冲击和共融。麦秸秆的编织、剪贴画从少人知晓的传统工艺到逐渐走进大众的视线,时下,人们对工艺品返璞归真的追求,更是赋予了麦秆画和麦秆编这种民间传统手工艺强大的生命力,并大量流通于市场,创造了显着的经济效益。现在,麦秸秆工艺的制作和生产已成燎原之势。本文将从麦秆工艺的起源入手, 探究它的工艺特点与发展, 希望能提高人们对麦秆工艺的注意和关注。
【关键词】麦秸秆文化;工艺特点与前景;
历来被人们看作是神圣谷物的麦子,它象征着丰收、更象征着财富。无论是古人祭祀天地,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微图案的选就等等,都让小麦的地位至高无比。可以想象,由麦子而产生的工艺,那必定是发自血液、源自骨髓的一种工艺。麦秸秆技艺在诸多的传统手工艺中,凭借质朴、本真、天然、清新的特点, 化作沁人心脾的一股涓涓细流, 浸润并滋养着人们心灵的纯净,麦秸秆工艺因为它的材质来源而不仅有浓厚的民间趣味,又有着高贵吉祥的象征意味。因此,麦秸秆工艺有着与众不同的技艺特点与发展路线。接下来就对此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麦秸秆工艺简介
麦秸秆工艺主要分为麦秆画和麦秆编
麦秆画是一种剪贴艺术。主要是将麦秸秆经过:“熏、蒸、漂、刮、推、烫、以及剪、刻、编、绘”等多道工序,依麦秆本身的光泽、纹彩和质感,一般不染色,根据需要进行剪裁和粘贴而成。
而麦秆编则是以麦秸秆为原料编制的日用品和装饰品。日用品主要用作草帽和扇子、提包等,其制作须先编成条带状的盘料,然后缝连成形,所以习惯称为“草帽辫”,北方产麦区都有生产。另一种是以观赏为主,如将圆形麦秸编成彩粽以及风铃挂件等,或将麦秸压扁,编成各种动物等等。
二、麦秸秆工艺的起源
据说早在麦子这种农作物进入中国的时候,就有了麦秆画和麦秆编这些与之伴生的工艺形式。那时候,麦子为人们带来了赖以生存的主要食粮,可以说麦子是奠基中国民众生存经济的骨髓,也是滋育社会发展的生命血液,与此同时,麦秆也没被丢弃,或许是麦秆那金光闪闪的色泽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先人们将麦秸秆运用到满足对生活需求的制作中,继而就有了麦秆画和麦秆编这些工艺形式的出现。
三、麦秸秆工艺的特点
1、 造型的模仿性
我们人类从发展之初就是从意象模仿开始的,造物起源在于模仿,麦秸秆手工艺也是这样。在作品的制作之前,首先必须是心中有一个造型,而这个造型几乎都是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听过的、适合制作者所应用的东西,通过模仿其形、意等而制作出来。是人将外在世界客观表现出来的一种内心思想, 在大脑里形成最起始的模型之后才形成的工艺。通过不断的尝试, 不断的改良, 巧妙将理念与实体结构融合在一起, 形成最初的美, 最初对民间工艺的审美,这就有了艺术性的出现。总之,艺术的素材始终是来源于生活,造型的设计永远离不开模仿。
2、内容共通性
麦秸秆工艺和其他种类的民间工艺一样,都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劳动之余,利用先前劳动剩余产品来进行美化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是人们将日常的美和生活中的需求融于劳动产品中制作出来的。后来由民间手工艺人通过对于物象的认识与理解,融入对美的追求进一步制作出来,寄托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当今则经过艺术工匠们的进一步美化使其更具有欣赏价值和实用价值。
3、 设色象征性
色彩具有人们对于生活特点喜好的映像,其中最主要是冷暖的对比在色彩中占有重要位置。在日常艺术作品中暖色代表热情、喜庆、积极、有动感。与之相反的冷色则代表寒冷、安静、收缩、缓慢。在中国民间工艺中,颜色也被赋予各自不同的含义,例如红色代表喜庆,黄色代表尊贵、丰收,绿色代表生机勃勃。用颜色表达情感也是民间艺术人对于物象的理解与认知。
麦秸秆工艺中,则是利用其本身具有的金黄色,极具审美意味。其中有着人们对富裕吉祥的追求,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四、麦秸秆工艺的前景
1、麦秸秆工艺的独特魅力
麦秸秆手工艺品用料安全环保。其中,麦秆画在制作时是依麦秆本身的纹彩、光泽和质感,一般不着色。深浅不同的层次和色变,是运用烙铁结合温度的高低变化,对需要烙烫部位进行轻重缓急的灵活处理,制作出来的作品给人以古朴清新,高贵典雅之美,不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还具有较高的欣赏、收藏价值。
麦秸秆的编织也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麦秆编日用品能在民间广为流传,材料易得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它的实用性,这是传统麦秆编最初兴起的原始动力。人们充分利用麦秸秆的特性,创造并总结出编辫、扣扎、缠绞、盘串等丰富的编结技法,编出的扇、帽,垫、包、等等,使之不仅成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用品需求的一个重要来源,同时还拉近了人与编织物之间的距离感,让人有回归自然的释然。
2、麦秸秆工艺的前景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们生活的条件和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太多的工作被生产线上整齐划一制造的产品包围时,你会突然发觉生活缺少了很多的灵性。因此,“重新回归大自然”又成了人们的追求,而麦秆画和麦秆编这种纯手工制作出来的工艺品自然成了人们的热宠,同时,地方政府也逐步意识到打造特色地域产业,是发展当地经济的重要手段,恒北村从创建麦秆编协会为起端,使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麦秆编成为大众文化的突破口,继而带动全村的经济发展,同时极大地促进麦秸秆工艺的向前发展。
五、结语
麦秸秆工艺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融入政府的支持,也需要汇聚民众的力量。做好麦秸秆工艺的深度挖掘与传承创新,建立起沟通大众与地域文化创造之间的桥梁,使之成为实现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平台,其意义是深远的。
作者:吴慧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