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民族乐器是具有音学和形体艺术性两大特性的工艺门类,二胡作为民乐的典型代表,始终担负着延续中国古典音乐文化的重任。本文以苏作二胡中的镶玉高胡为例,从工艺制作者的角度,对该琴的构思和技巧进行具体阐释。
关键词:苏作 高胡 雕刻 镶嵌
民族乐器是我国优秀的文化瑰宝,它诠释了本民族的情感、精神、信仰和价值观。然而,当今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传统民族乐器的传承与创新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在人们的心目中日渐式微。因此,部分民乐工作者为延续中华文脉,正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继承和发扬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国传统民族乐器中,二胡是重要的拉弦乐器,至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二胡主要有琴杆、琴枕、琴筒、琴皮、琴弦、琴托几大部件组成,其中琴筒的形制和琴皮的处理方式有所不同,进而形成不同音色、韵味和用途的一系列二胡,有适合二胡琴曲的独奏二胡,有为传统戏曲伴奏的戏曲二胡。因此,二胡在声学方面形成了独特效果,让人们感受到旋律的丰富和琴音的无限美。二胡有最具人性化的设计,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种天人合一的制作理念,延续了中国文化的内涵,追寻人琴合一的境界。在音色和演奏技巧方面,讲究心灵、意境与琴本身灵性的融合相通。在构造方面,充分考虑到乐器与人性的统一、乐器造型与演奏动作的和谐一致,这是一种符合人体行为的科学观念。二胡音色优美、表现力强,在其基础上提高定弦,能够改制成高胡,即“高音二胡”。高胡的产生,与中国民间乐种广东音乐、广东地区的粤剧有着密切联系,曾作为粤剧伴奏的主奏乐器,因此,高胡也常被称为“粤胡”。不过,在苏州,当地人又将其保存和发展,因而苏作二胡成为苏州民族乐器的独特品类,兼有工艺价值、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
镶玉高胡可以称为苏作二胡中的精品之作。本件作品在工艺上采用了老红木、缅甸金花蟒皮和青玉制作,运用周万春祖传苏式二胡制作手法历经数年制作完成。琴托的设计是行云流水浮雕图案,琴筒配有和田黑青玉雕琢而成的汉龙纹音窗,这是首次在二胡制作中融入了玉文化,整体展现出了苏州二胡制作、苏州木雕、苏州玉雕和金银丝镶嵌四大非遗技艺,在寓意祥瑞的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在继承中创新的精巧构思。
苏州木雕是江苏苏州地方民间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意义上,木雕作品是实用和美术的统一载体。一块平常的木料,经过匠人的构思,雕成一幅错落有致的立体画面,起到“自然天成,古朴雅趣”的艺术效果。刻在镶玉高胡琴托上的行云流水浮雕图案,精雕细刻、线条流畅,体现苏式木雕独具的“精、细、雅、丽”风格,给人以恬淡雅静之感。
苏州玉雕是古老的传统民间雕刻艺术,是中国玉雕的发源地之一。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以其为中心载体的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玉文化中包含有“宁为玉碎”的民族气节;“化干戈为玉帛”的团结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瑕不掩瑜”的清正廉洁,而玉雕工艺正是玉文化的最佳体现。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任何一块好的玉石,经过人工雕琢,才赋予其新的价值和魅力。明末宋应星所着《天工开物》记载:“有良玉虽集京城,工巧则推苏州。”可见,明清时期,苏州琢玉已然成为中国玉器的制造中心。镶玉高胡琴筒上的汉龙纹音窗细腻精巧,符合汉代龙形逐渐向盘龙发展,并趋向于四足兽的体形。东汉王充在《论衡》中写道:“世俗画龙,马首蛇尾。”这就是汉代龙纹的写照。
综合来看,整件作品以传统的龙文化为题材,沿用周万春家传的弯龙款式,与琴托的行云流水浮雕图案遥相呼应,散发出独特的中华气息。众所周知,中国人对龙带有一种特殊的情怀,龙作为远古一种有灵气的动物和灵物集合体,是中华远古多元文化逐渐融合、统一的象征,隐含着中国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兼容并包的文化观。它既是原始部落的图腾,又被尊为中华民族的祖先。远古时期的盘古、女娲、太昊伏羲氏、神农氏,都被认为是龙的后代,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称:“龙,鳞虫之长”。从古至今,人们表现出的对龙文化的崇拜之情,深深地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发奋图强的奋斗和进取精神以及永不止息的活力,它阐释的基本精神,也正如《易经·乾卦》中所言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因此,龙是中国人心目中最有威力的吉祥物,龙凤呈祥等说法反映了中国人逢凶化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高胡与龙文化的完美结合,可谓民乐工艺制作中的一朵奇葩。
老红木、缅甸金花蟒皮与和田黑青玉相映成趣,整琴的雕刻以龙文化为核心,雕工大胆细致,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从视觉上给人以极大冲击。作者将自身受到的文化熏陶及其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作为创作思路,将二胡与中国传统文化巧妙地融合,提升了二胡作品的艺术性、工艺性和观赏性。镶玉高胡是“周万春乐器行”在品牌之路上的不断创新与探索,是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乐器做出的一项贡献。期待苏作工艺继续在传统之上去粗取精,创制出更具文化特色的作品,使之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进入一个全新的艺术发展期。
作者简介:周健,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高级工艺美术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二胡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