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发绣的主要针法及其运用

[日期:2021-11-01]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提要】东台发绣起源于唐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绣娘形成了一整套发绣传统针法。进入新时代的绣娘,融汇其他刺绣针法,并结合发绣特点,创造了许多针法,并在实际中加以灵活运用,产生了一系列发绣精品力作。


  关键词:发绣    针法    运用

  
  发绣,是用头发绣制的工艺品。头发具有特殊性能,坚韧光滑,色泽经久不褪。发绣以发代线,利用头发黑、白、灰、黄等自然色泽,以及细、柔、光、滑的特性,用接针、切针、缠针和滚针等不同针法绣制。发绣一般为白底黑线,适宜白描人物、山水和建筑物等,人物一般背景较少。这种发绣以质朴素净取胜,绣品针迹细密,色彩柔和,风格独特。
  
  想要绣出好的发绣作品,不仅要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还要能熟练掌握针法,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才能绣出优秀的作品。
  
  本文主要谈谈发绣的主要针法及其运用。
  
  一、传统针法
  
  传统针法主要用于欣赏性,如画屏发绣、堂彩发绣、卷轴发绣等。此类作品中,大部分为中国画风格的花鸟鱼虫山水风景、仕女等题材,也有油画、摄影、素描等。由于要表现这些物象复杂的色彩变化和造型特点、肌理质感、光感变化等,因此在用针技巧上要求刻意追求原作的效果,在几百年的实践中,发绣艺人们创造积累了一整套表现各种效果的针法。
  
  在发绣刺绣之前要先学会打线结。当能够打一个很漂亮的线结后,就可以学习具体的针法了。打线结时应注意线头不宜留得过长。一般做法如下:
  
  第一步,将线尾压在针下,左手往针上绕线,绕两下即可。
  
  第二步,右手拇指和食指把线套捏紧,左手拔针,把针从线套中轻轻拔出。
  
  这样的线结,小而秀气且不易散扣。
  
  此外,还有一种方法叫作藏线法,也叫记针与定针,其作用与打线结一样,但没有线疙瘩,布的反面也很平整。具体做法是:先在图案的起针部位出针,再从紧挨出针部位进针,布的反面留有1厘米的线头,再从布的反面出针并压住线头,这样一边绣一边把反面的线头压住并隐藏起来。
  
  二、针法运用
  
  1、齐针
  
  这是一种最基本最简单的发绣针法,是从纹样的一端到另一端用直线直接绣出纹样的形状的一种方法,包括指针绣和缠针绣两种。
  
  (1)直针绣
  
  直针绣也称“直纹绣”,完全用垂直线绣出纹样的形体,起针落针全在纹样轮廓的边缘处,绣线纹路全部平行排列,要均匀,不能重叠,不能漏底,绣面与边缘整齐光洁。
  
  (2)缠针绣
  
  缠针绣也称“斜纹绣”,采用斜行的短线缠绕纹样的轮廓绣制,多适用于绣制一种颜色的形体,也可用两色相接的方法来处理颜色的变化。
  
  使用齐针,务必要按照绣稿的轮廓线来绣,不能产生一丝一毫的偏离。平面的线一定要绣得均匀,均匀便不会有疏有密,没有疏密的问题,绣面也就自然平整了。
  
  2、切针
  
  切针也叫“刺针”。针迹与针迹相连而刺,第二针须接第一针的原眼起针,针迹要细如鱼籽,这种针法可以绣曲线,也可以绣直线和其他线条。由于切针不能藏去针脚,一般多作辅助针法。
  
  3、接针
  
  齐针不可随意延长线条,线拉太长时,会因线松而抛起。切针可以延长线条,但会露出针脚,接针的产生弥补了切针和齐针的不足,既容易藏去针脚,又可以随意延长线条。接针的操作是先平绣一针,然后以第二针紧接第一针尾的里面,连续操作,针迹长短要一致。接针常用于绣线条,绣马鬃、松针、水草、花须,绣字等。用短针接绣曲线也是适宜的。在绣制行书、草书的转折处时,最适宜采用这种针法。
  
  4、滚针
  
  滚针也叫“曲针”,针针逼紧而绣。第二针插入第一针中偏前些,紧逼其线,把针脚藏在线下,第三针接第一针针尾偏前些,下面以此类推。除第一针外,其余的起落针全要在花绷上面,一手拉起原来的线条。藏去起落针脚。绣成后,犹如一笔写成,不露针迹,并且粗细整齐如一。
  
  5、套针
  
  套针又名“插针”,其针法是一批一批地施绣,将下批插入上批成套,故称套针,是苏绣的主要针法。套针的基本方法有单套和双套两种。
  
  (1)单套针
  
  单套又名“平套”。套,就是指前批和后批如鱼鳞一般层层覆盖,又像犬牙一样互相错开。其绣法是:第一批从边上起针,用齐针绣,边口要齐整,每针之间须留一针的空隙,以套第二批之针;第二批开始用套针,第二批在第一批之中四分之三处落针;第三批须转入第一批尾部1厘米处,然后留第四批针的空隙;第四批又接入第二批尾部1厘米处;其后依此类推。绣到边界处改用齐针绣完,边口仍须齐整,在分界的地方留一水路。如每批逐渐变换色线深浅,则可达到和色的效果。单套针针迹需平直,不能歪斜乱插,要有一定的规律。
  
  (2)双套针
  
  双套针依旧延续单套针的针法,只是比单套针套得深,批数更紧密。它以第四批和第一批相接,即第二批接入第一批四分之三处,第三批接入第一批四分之二处,第四批接入第一批四分之一处,依此类推。双套针针路较单套针短,更易于转折,而且用针较密,和色效果更胜于单套针。
  
  单套针的针脚长,丝理难于圆转,晕染颜色不容易和顺,用针比较简单,绣线也比较粗;双套针则针脚短,丝理及和色都容易达到圆转和顺的效果,用针比较密集,绣线比较细。
  
  单套针只适合用来绣一般绣品中的花卉,然而一般绣品中的翎毛表现,最好采用双套针。单套针在转折的地方针脚长,针脚容易外露,色线的光泽也微弱;双套针在转折的地方针脚短,不容易露出针迹,色线的光泽也就饱满厚实。转折越多,针脚就必须越短,花卉、翎毛都是如此。若是绣大面积的树干、树枝,针脚可略微长些。一般的绣品中禽鸟、走兽的翅膀和尾巴,也可以用套针来绣。
  
  (3)擞和针
  
  擞和针,又名 “长短针”“犀针”“掺针”“参针”。这种针法是长短针迹参差掺用,后针由前针的中间缝隙处插出,边口参差不齐。操作顺序由内向外,线迹呈放射状,由于增加了色彩变化,色线交错排列,形成色彩空间混合的效果,因此色彩比较调和。
  
  6、抢针
  
  抢针,又叫“戗针”,是指用短直针顺着形体的姿态,以后针继前针,一批一批地抢上去的针法。可以说,这种针法是齐针的发展。其配色是把深浅分成批数,一批一批地逐渐使其匀接,按照配色的难易程度来看,抢针可能产生在套针之前。它要求批批匀净,针口齐整。
  
  (1)正抢
  
  正抢,又叫“顺抢”,用短直针顺物体的形态,由外向内绣,第一批出边用齐针,阔度为0.3厘米,第二批必须接入第一批的三分之一处,依此类推,批与批之间必须匀齐,颜色可以由浅变深,也可以由深变浅。遇有花瓣重叠,叶片交错,枝茎分歧时,在显出的地方留一线距离以露出绣底(也称留一条水路),分清界限。
  
  (2)反抢针
  
  反抢针绣法与正抢针相反,即由里层绣到外层,第一批做好后,将针刺在原批的边缘,再在另一边落针,使绣好的批上压一条线,在做下一批时需将这一条线罩去。绣制时要求均匀、齐整。此种针法在处理有弧度的形象时,压线往往不好处理,经过改进的方法是按弧度分弯压线,可取得较自然的效果,如在处理凹凸转折的形象时可以采用此种针法。
  
  凡是花卉的花和叶均有颜色变化的问题。就花而言,其颜色是花瓣边缘处深,与枝茎相连处浅;就叶子而言,不论它的姿态是正的、侧的,还是卷的,都一定是背面色浅而正面色深。要让这些由深到浅的颜色分批衔接起来,就要采用抢针,使颜色逐渐晕染开来。
  
  如牡丹花瓣有弯曲凹凸形状,若用通边压线,便显得呆板,而用瓣端弯曲的形状,一弯一弯地压线就会觉得很自然。再如玉兰花的长瓣,其花脉是两端聚,中间散,若用通边压线,看上去就不顺眼,而改用滚针代替压线,效果就比较好了。这两种改进,的绣法,笔者拟名前者为分压法,后者为滚压法。
  
  7、散整针
  
  散整针是套针、施针、接针、长短针兼用的混合针法。绣时视实际需要采用针法,如绣云烟时,浓处用套针细线,是整针;淡处、曲处用接针、长短针和施针;极淡处用稀针;若用更细的线绣,则是散针。
  
  8、虚实针
  
  虚实针是虚、实并用,以实形虚的针法。针愈稀,线愈细,色愈淡,乃至于不锈的地方与绣得地方相同,这就是虚针。例如,绣铅笔画的人物面部,按光线明暗的部位,用旋针及纵横参错的短针绣,针眼不覆,针迹不露。印堂颔下,耳孔、背光的阴暗面,用纵横参错的实针,以显示光线的阴暗面。面额、眉睫中间、眼珠、脸颊、鼻梁、鼻端、耳轮、耳垂、唇、颊下、等背光的阳面,用短针、稀针渐至于虚,以显阳光的明亮。又如,毛笔画中的山水,顺着画意及其笔意而绣,如荷叶皴的山水,像斧劈的石,平远的水,在着墨处皆用密针深色,不着墨处则用虚针淡色。
  
  9、铺针
  
  所谓铺针,就是用长直针顺着背部的方向,只绣正面,或者连着反面一起绣,如平铺一般将背部绣满。铺针的线条组织简单,但排针宜密,使铺针方向与物体的中心线一致。让绣线平铺于绣面,作为扎针与刻鳞针的底层,有两种铺法:一种是直铺(一针一针平铺绣满);另一种是依据纹样转折,用接针铺满绣底。绣凤凰、孔雀、仙鹤、鸳鸯、锦鸡、鲤鱼等动物的背部,要先用铺针打底。普通绣品采用粗线而且只绣正面,精品则必须要兼顾反面;绣腹部时,普通绣品采用双套针绣,精品则在双套针上再绣施针。双套针用浅色线,施针用深色线。
  
  10、施针
  
  施针是施加于其他针法之上的针法。这种针法要求疏而不密,歧而不并,活而不滞,参差而不齐。施针的刺绣步骤是:第一层先用稀针打底,线条长短参差,线条间的距离可根据需要灵活运用,一般间隔两针。如果色彩复杂,需绣多层者,可酌量排稀,便于加色,但排针距离要相等。以后每一层均用稀针按前一层组织方法,依绣稿要求分层施密,逐步加色,直至绣成。例如用套针绣翎毛和走兽时,就可以施一层在套针上面。精细的则可以以施针为底,然后重复加四、五、六层。但是第二层与第一层的底线要相让,不可叠合。而第四、五、六层也要这样,使层层不相掩盖。线色由淡而深,绣底色最淡,依次加深。阳面光照的地方用浅色的绣线,阴面光暗用深色的绣线,用最浅的颜色打底。其用意是为了安排阴阳面众多颜色的深浅次序。阴面色最深的底层可较阳面的底层深一色,在阴阳面衔接的地方用长短针使色彩和顺,不可露出界限痕迹。在转折的地方用短针使其圆活。
  
  施针的方向要随姿势而异,可以直施、横施、斜施,也可以合抱而施,总之,要视纹路而定。但这只能作为施针应用上的变化,不是针法本质上的不同,不能根据应用对象不同而进行不同的施法另立名目。
  
  施针的应用极为灵活,这种针法多用于翎毛、走兽的绣制,但也可以用于绣制其他物体。
  
  参考文献:《东台发绣艺术》《陈伯余发绣作品选》
  
  梁海霞:女1976年生,江苏东台人,从事发绣艺术制作20多年,先后带徒30多人,东台市嘉丽发绣厂艺术指导、盐城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员,师承于刺绣艺术大师陈伯余以及前辈们的精心指导,深得发绣艺术的精髓,、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技术能手、东台市首届十大绣娘,在2020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一全国工艺美术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工艺美术行业技术能手”称号。先后获国家级金银奖数十次。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