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苏作家具工艺的发展与传承

[日期:2021-12-16]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摘要:在诸多传统家具品类中,苏作家具以做工精细、线条流畅、打磨光滑等特色广受人们喜爱,苏作家具也通过一代代家具工匠的传承至今,在继承先人的基础上得到了新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艺术的载体。本文从苏作家具的诞生、工艺和工匠传承方面,浅谈当代苏作家具工艺的发展与传承。
  
  关键词:苏作 家具工艺 传承
  
  我国家具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人们利用各种雕刻工具和木材制作家具,不仅将其打造为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日用品,更是赋予了家具观赏性。在诸多传统家具品类中,苏作家具以做工精细、线条流畅、打磨光滑等特色广受人们喜爱。自明代以来,苏州地区的红木家具就独具鲜明的苏作风格,至2006年,明式家具(苏作)制作技艺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苏作家具也通过一代代家具工匠的传承至今,在继承先人的基础上得到了新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艺术的载体,记录时代的文化思想和地域特征,是传统工艺家具审美思想的体现。
  
  一、苏作家具的诞生与发展
  
  我国家具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品种和形制在长期的发展中不断完善,不同地域设计制作的家具都具备较强的地方风格。到了明清时期,家具从工艺上形成了广作、京作和苏作三种。苏作家具形成的原因除了明代江南地区经济富庶,以及手工业得到了发展之外,还得益于吴地自古以来优越的人文环境。明代大批文人和贵族极具江南,历史上着名的吴门画派、吴门书派、松江派、虞山派等,文人荟萃,久居苏州,这些文人阶层寄情山水,推动了江南园林的建造。有了园林宅邸,就要有同样风韵雅致的家具与之相配,当时江南地区的繁荣与也吸引了大批手工业者的聚集,为苏作家具的工艺制作提供了保障,因此形成了以文人亲自参与设计,再由家具匠人精心制作的苏作明式家具。在明清时期,苏作家具的造型设计以及工艺水平更是达到世界同时代家具工艺的顶峰。
  
  苏作家具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明代以来,苏州地区的家具设计结构构思巧妙,作为家具装饰的雕刻工艺充分运用了浅刻、浮雕、镂雕等技法,精细的工艺凸显出鲜明的苏作风格。随着不同时期社会经济、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审美眼光,苏作家具也具有了新的变化,其传承与发展也反映了苏作家具制作技艺的不断完善以及造型创新的过程。
  
  二、苏作家具的工艺
  
  在明清时期,苏作家具的传承从风格造型和制作工艺两方面而言,有着不同的变化。从风格造型而言,苏作家具的风格随着历史审美潮流的变化进行变化,因此苏作家具和苏式家具是不同的,苏式家具代表着设计造型风格,但苏作家具则更重视一种制作技艺,更重视对工匠技艺的培养。“苏作”是明清以来苏州传统手工艺风格特征的概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发展,历史已经淘汰了许多落后的生产技术。当代苏作家具工匠们必须要传承苏作工艺中最精华的部分,将千百年来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融入作品中,体现苏作家具的工艺精髓。
  
  苏作家具在制作工艺上方面颇为独特,并且是需要被我们当代家具工匠传承的。苏作家具制作工艺的独特,在于其构思巧妙的榫卯结构、纹样雕刻和髹漆工艺。在选择用料方面,苏作家具就十分严谨、细致。明清时期由于北京为皇城,广州为港口,因此京作和广作家具获取木材的途径更多,当时名贵的硬木多靠漂洋过海运输,例如紫檀、花梨、酸枝等硬木都是南洋种植较多,苏州地区要获取木料,相较京作、广作而言要艰难许多。在当时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苏州地区的家具工匠便惜木如金,为了珍惜来之不易的硬木木料努力提高自身技艺水平,以此避免浪费,节省木料。在筛选出虫蛀、霉变、开裂的木料后,用来制作家具的木料还要经过干燥处理。烘干处理后的木材能适应天气的干燥和潮湿环境,让家具不易开裂变形,以此保证成品的质量。随着当代科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木料的选择、检测和干燥处理有时可以用仪器协助。 
  
  榫卯结构是苏作家具技艺的精髓,当下许多新形式家具的设计,在连接方面会借鉴或使用榫卯结构以提升家具的坚固程度和质量。榫和卯能让家具在不用钉子和胶水的情况下组合起来,且各部份连接紧密,使用多年不散架。榫卯结构的样式有很多,常见明榫、暗榫、半榫、抱肩榫等,如同人体关节连接人体骨骼,榫卯结构也同样连接着家具的各个部分。当代做工精良的苏作家具仍然以榫卯结构作为家具的连接方式,这是苏作家具工匠必须传承的工艺。
  
  在雕刻图案方面,苏作家具上的雕刻图案寓意吉祥,这些图案多源于民间具有吉祥寓意的花纹图样,如龙凤呈祥、喜上眉梢、五福抱寿等,雕刻工艺要求精致细腻,图案必须生动,才是真正的苏工。当下得益于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出现了新型的雕刻工具和机器,新的工具有利于提高雕刻效率,但苏作家具并没有一味地依靠机器生产制作,而是在精雕装饰的环节仍然保持着传统手工雕刻,体现精细的苏工。
  
  髹漆工艺是苏作家具的特色之一,并被传承至今仍运用于苏作家具。髹漆工艺与苏州地区的气候有关,由于江南梅雨季节湿润潮湿,空气湿度适合漆干透。并且生漆自然、环保,并能保持木料的颜色,质感也细腻光滑,适合用于家具。
  
  三、苏作家具的传承
  
  千百年后的今天,苏作家具依然魅力不减,其做工技艺依旧影响了许多新形式家具。笔者认为,苏作工艺的精髓,只有在尝试中才会挖掘到根本。手工技艺的传承不仅依靠从书本上学习的知识,更依靠师傅对徒弟的言传身教,口传心授。
  
  一方面,家具工匠要完善自身,苦练技艺,扩充专业知识。传统工艺在飞速发展的审美与科技大环境下,只有经过创新才能赋予传统技艺以新的生命力。家具集艺术性,实用性为一体,不仅满足了人们日常起居需要,更是陈设于室内的装饰艺术品。长期的实践使笔者认识到,装饰艺术品在视觉效果上需要令人感到愉悦、舒适,这不仅需要设计出精美的外观造型,更需要工匠在创作时将主题思想与雕刻技艺融为一体。才能让作品富有生命力。但作品不仅反映了制作者的技艺水平,同时也体现了制作者对艺术的理解,因此需要家具工匠在苦练技艺的同时扩充专业知识,提高美学素养,才能更深入地认识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和审美思想,结合当代审美,将传统与现代设计元素相互融合再善加运用。
  
  另一方面,要开阔自身眼界,加深交流。笔者为了更加全面的学习,拜访了全国许多工厂和家具工匠,共同探讨、虚心学习。很多制作工艺知识是无法从书本全面了解的,从业经验丰富的老匠人会具备从漫长手工艺实践中得到的经验,同行之间的交流能将这些经验相互传授下去,保证苏作家具工艺的传承。
  
  四、结语
  
  苏作家具有着辉煌的历史,对现代家具的设计和制作具有深刻的影响。苏作家具是我们的前辈在特定时代创造出的历史产物,传承至今不应该只是依照形制仿造,这在于我们当代家具制作者的传承与创新,保持优秀的家具制作技艺,并用符合当代潮流审美的元素进行设计,不断努力地将苏作家具继续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唐梦骥:苏作红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思考[J]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
  
  [2] 濮国安:苏式明清家具[M] .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
  
  作者简介:
  
  谢瑜崑,工艺美术师,乡土人才“三带”新秀,苏州市宝树堂红木家具厂总经理,在传承前辈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融合现代设计理念,从事苏作家具的新品研制,设计出新苏作家具,亮相国际展会,引发了业内对苏作家具的关注,并多次在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类展览中获得奖项。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