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二十四节气文化;视觉传达设计;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丰富且独特的文化积淀,二十四节气文化是中国文明的智慧结晶,将其融入现代平面设计中,对二十四节气文化起到传承作用。
一、传统二十四节气文化的概念
二十四节气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流传下来的一组节令名词的总称。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它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既是用来指导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等农事,也是生活起居不可或缺的准则。2016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二十四节气文化的艺术性
二十四节气文化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节气传承的绘画、诗歌等不胜枚举。在我国历史中,将节气文化使用在视觉设计中的现象比比皆是,例如年画、木版画、剪纸、刺绣、篆刻等都可以找到相关的元素。将节气文化中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融入现代视觉设计中,可以增强公众对节气文化的了解,提高公众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可度和自豪感,更好地宣传和继承我国良好的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文化与现代视觉艺术的融合,适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展现了节气文化的底蕴和内涵,传达出了设计的神韵,丰富了现代视觉设计的素材和创作技巧,是传统文化与设计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结合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分析二十四节气文化
文字、图形、色彩是构成视觉传达设计的三个基本要素。在进行二十四节气文化视觉作品设计时要将这三要素进行巧妙的编排,取得视觉上的艺术效果,以宣传和发扬二十四节气文化。
1. 文字
物候现象是大家随时随地都能感知的物态存在。以芒种为例,芒种又名“忙种”,顾名思义是一个忙碌耕种的节气,在农耕上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芒种节气适合种植有芒的谷类作物。我国古人将芒种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鸣,三候反舌无声。意为芒种节气时,螳螂在上一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对于季节这个种类的自然元素,在字体设计上就应充分考虑相关节气特点和性质。
在设计师石昌鸿的作品《二十四节气字体设计》中,二十四节气被赋予了生命,变成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动图。打开作品,一股浓浓的中国风扑面而来,自然灵动、富有诗意。设计师把节气的特色、含义、元素综合起来,将凝聚了中华民族千年的智慧结晶的48个字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符号,用独特的视角重新解读出二十四节气的美。

▲ 石昌鸿 《二十四节气字体设计》
作品中,“清明”摇曳的柳枝,“立夏”鸣叫的蝼蝈、爬行的蚯蚓,“白露”归来的鸿雁,“小寒”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这些元素紧紧贴合二十四节气的风俗习惯或物候现象,每个节气的自然之美都巧妙的融入画面之中,让公众了解二十四节气,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图形
图形是人类交流和传播信息的重要工具。作为最能传达思想感情的媒介之一,成为人类互相沟通的首选形式。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图形选用无疑是侧重自然性与民族性,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文化色彩。
一是以自然景象表现为主。二十四节气文化的图形表现中对于自然景象的描绘特别多。如雨水节气春雨细润大地,在图形设计时就可以使用水滴、云纹等图形图像,展现雨水节气的音律之美。“二十四番花信风”出现于从小寒到谷雨八个节气的二十四个物候之中。在具体的图形设计中,针对八个不同节气不同花卉进行视觉化的图形设计,以简化造型准确表现每一种花卉物象特征,以达到易辨易记的视觉传播效果。
二是中国传统风俗习惯元素。主要表现在节气中独一无二的节日习俗、生活习惯。每个节气都留下了特有的生活习俗,立春吃春饼、春分立蛋、夏至吃面、冬至吃饺子等,这些元素都可运用于二十四节气的图形设计之中。

▲李晓林 相辉《念想:绘味二十四节气》部分作品
三是将中国传统纹样进行改变和重组。如中国传统纹样谷纹,是玉石上的图案,形状像倒置的字母e。谷纹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的玉器中,到战国时期发展为逗号的字样。谷纹是谷物发芽叶的样子,是农耕文明发展的产物。它象征着万物苏醒,生机勃勃的景象和人们对丰收的期盼。在进行谷雨节气视觉设计时,可对谷纹的形式和特色进行提取,制作谷雨节气图形,以表现谷雨时节谷物发芽生长之意,提高二十四节气的设计感。
3. 色彩
最后一个元素是色彩。传统的色彩具有鲜明的艺术代表性。我们祖先很早就提出了中国“原色”——五行五色,并形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色彩原色观念。马克思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全人类大都把色彩看成是一种美,并直接感受到了这种美。
色彩源于大自然。在表示自然时节变化的二十四节气中,色彩同样具有象征自然万物、代表不同时节的独特含义。节气的色彩,可以从四季自然界中提取自然色系,以契合这一时间和地域的节气风貌,再结合中国传统色彩及当下的文化背景、环境色彩,进行节气色彩的搭配与运用。每个节气的色彩运用整体统一,区分出各个节气的微妙色彩变化,形成二十四节气整体的色彩体系。
插画师朴缜创作的《二十四节气》插画,画面色彩主要以中国传统色见长,再辅以与气候相应的小景,清新、质朴、高雅、动人。春天的六个节气主要用青色来表达。立春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天气开始慢慢回暖,在自然界,立春最显着的特点就是大地呈现万物复苏的迹象。在中国传统色里,绿色是广纳万物的颜色,是立春东风解冻、雨水草木萌动、谷雨萍始生之色。绿色的种类非常多,有天缥、沧浪、苍筤、缥碧、欧碧、春辰、碧山等,这些绿色总体是一种灰绿色,表达了大地解冻、万物萌发的希望之意。进入夏季,绿色发生了变化,相较于春天的绿,这组色彩添加了黄色调,显出夏季的苍翠和生机勃勃。秋风起后,天空开始变得湛蓝,绿色又加入了蓝色调,如同把秋高气爽融入色彩之中。到了万物凋零的冬季,多使用偏蓝、灰的色调。

▲朴缜 《二十四节气》
四、结语
总之,传统二十四节气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对其传承和发展是文化自信的表现。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不是一味的套用,而是有必要依托于新的表达形式,将中国传统艺术元素与现代设计融会贯通,推陈出新,以现代的设计手法表现传统文化或者提炼传统文化中的元素,将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使现代艺术设计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迸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刘晓峰。二十四节气的形成过程[J].文化遗产,2017(2)
[2]石昌鸿。魅力中国二十四节气[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
[3]刘智源,候建美。中国传统纹样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8(12)
[4]李霞。二十四节气色彩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20
作者简介:马静 江苏省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