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艺美术的鉴赏和审美——以红木家具为例

[日期:2022-03-16]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工艺美术品反映了时代审美、社会生产水平和文化发展,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对人们的审美情趣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笔者从红木家具的鉴赏入手,就工艺美术的色彩与材质、题材和主题、制作工艺等方面,浅谈对工艺美术的鉴赏和审美。
  
  关键词:工艺美术 鉴赏 红木家具
  
  自古以来,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工艺美术品,日常起居所用的家具,门楣上的雕花,既融入了日常生活,同时又具有欣赏的美感。现在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升,越来越多的人追求艺术品,购买工艺美术品进行收藏或是欣赏、点缀生活,满足自身的审美性需求。工艺美术品反映了时代审美、社会生产水平和文化发展,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对人们的审美情趣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笔者从红木家具的鉴赏入手,就工艺美术的色彩与材质、题材和主题、制作工艺等方面,浅谈对工艺美术的鉴赏和审美。
  
  一、材质与色彩:材料的个性美
  
  材料是工艺美术作品的物质基础,历来受到工艺美术创作者的重视。俗话说“好料配好工”,工艺美术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本身是无法光用金钱去衡量的,虽然对工艺美术作品的价值而言,不能单以材料的售价来判定作品的好坏,但材料对作品价值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材料会影响工艺美术品的外观,对制作、设计题材产生影响。不同种类的材料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材质美,玉石的晶莹,红木的庄重,丝线的柔美等,是通过不同材料的质地表达出来的。不同材料适用于不同的工艺美术品,丝线适用于刺绣,红木木材适用于古典家具,玉石用于玉雕,这些都是既定的材质,确定了工艺美术的门类。同时,同一种材料的不同分类也会产生颜色和材质上的差别,优质的材料能增加作品的价值,比如说一件以小叶紫檀为材料的小摆件,野生且年数长的老料制作成的工艺美术品,在同样的题材和刀工下,价值一定比新料高。
  
  另一方面,材料要充分发挥出其个性特征,就要讲究“因材施艺”。工艺美术创作过程体现着创作者的审美眼光和思想意识,对材料的因材施艺,是对材料的充分利用。材料带来的个性美,能影响工艺美术品的质量和颜色,通过对材料的制作和加工,对质量和颜色加以利用,才能突出材料的个性特征,提升作品的价值。有些材料在自然形成的过程中带有瑕疵,如果创作者利用巧思将其进行设计利用,就能变废为宝,让原本价值不高的瑕疵料提升价值,有效地体现工艺美术的艺术价值和鉴赏美感,这时,作品的构思和工艺价值就比材料本身更可贵了。
  
  材料具有的个性特征,是一种独特的个性美,这种美反映在作品的外表色彩和质感上,而对材料制作的工艺水平直接影响了其个性美的体现水平,因此应结合材料的个性特征,以及对作品的构思和制作技艺水平来欣赏工艺美术作品,提高对工艺美术品的鉴赏能力。以红木家具为例,木材的材质与色彩有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种类的木材能给人以不同感受,例如紫檀木色深而典雅,黄花梨色明而鲜丽,有的消费者喜欢大气沉稳的风格,有的消费者喜欢明艳活泼的风格,喜爱的风格不同,对木材种类的要求也不一样。除去个人喜好因素,质量高的材料往往价值更高,在材质上更为上乘,在色彩上也更自然,更有光泽,再加上家具工匠的设计和工艺制作,使木料的特性得到充分发挥。
  
  二、主题和题材:内容的形式美
  
  工艺美术作为民间艺术,主要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和环境装饰品,因此作品的题材和主题与生活息息相关,不论是刺绣、木雕、砖雕等,内容都涉及民间美好祝愿、神话故事、花鸟虫鱼等,并且通过夸张、变形等艺术手法,使物象变得更为图案化和装饰化,具有抽象的象征意义。相反的,这些象征意义并不是直接而具体地去描述客观主体,或者是对现实的再现,而是用象征手法和独特的艺术语言间接地概括现实、反映生活。在红木家具的装饰上,一般会雕刻吉祥图案、具有美好寓意或是神话故事的物象,例如龙凤、喜鹊、寿桃、梅花、蝙蝠等,寄托对生活的美好祝愿,这些物象的大小比例不会和现实一样,甚至是依靠现象设计来创作。比如龙凤呈祥这一题材图案,在现实中是没有龙与凤这两种瑞兽的,家具设计者一般参考古书古画,或是参考前人的作品上的造型来设计。而在作品比例方面,题材的分布形式往往要突出主体物象,其他物象较小,以此来衬托主体。因此有时会出现花比鸟大、花比动物大的情况,这都是通过艺术加工形成的,是一种艺术处理手法。
  
  作品的主题和题材反映了作品内容的形式美,这种形式美需要透过作品的外在形式的表现去鉴赏、去理解作品的内在情感,才能找到作品题材所象征的意义,这表现的是作品的内在情感和审美思想,因此要读懂作品的内在,在鉴赏前需要对作品题材和主题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体会到不同时代下的装饰图案所代表的不同意义,才能与创作者的审美思想产生共鸣。
  
  三、装饰手法和制作工艺:技艺的和谐美
  
  随着当代审美潮流的发展,当代工艺美术品的造型也增添了许多新的元素,工艺美术创作者在传承传统的装饰手法和制作工艺的同时,不断融合时代的特征,针对工艺美术品创新的造型设计,在制作工艺方面进行调整,使得制作流程更加适应现有的题材,更有利于作品的创作创新。在家具领域,随着现在审美潮流的变化,现在许多木雕小摆件结合了西方雕塑的知识,题材中雕刻的人物比例更加接近现实,脸部肌肉的变化也参考了现实中人们的表情,变得更为生动。现在随着审美的多元化,我们可以看到市场上家具的风格也趋于多样化,不仅有中式家具、美式家具、欧式家具,更有符合现代人审美的新中式家具,多种风格也使得雕刻工艺水平的要求更高,装饰手法也更趋于多样化。
  
  但与此同时,工艺美术创作者要合理利用多样化的装饰手法。对于工艺美术品而言,虽然在制作过程中高超的技巧和制作手法可以让作品更为美观,从而提升作品的鉴赏价值,但是这并不代表装饰手法在作品的设计中可以随意地去叠加。如果为了突出自身的技艺水平而一味地叠加装饰,则会变成滥用装饰图案,最终创作出的作品装饰会显得过于繁复冗余,反而失去了作品的特色。因此在鉴赏工艺美术作品时,不能单纯地将装饰图案和主题的难易程度作为评判作品好坏的标准,而是要将技艺与作品整体相结合,强调作品总体的协调和统一,技艺要反映出作品的题材造型追求的气势和韵律的审美特点,使人们感受到作品的生动和谐,从而领略到作品的造型美。
  
  四、结语
  
  我国工艺美术发展历史悠久,任何艺术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材料的个性美、内容的形式美、技艺的和谐美,这三种不同的审美表示了作品的材质、主题和技艺这三要素之间的和谐与统一, 这种和谐之美中蕴含着多种形式美的法则,比如对称、韵律、比例等,
  
  运用塑造外观物质形态的形式来体现内涵的精神意蕴,在提升工艺美术品的实用价值的同时,提升审美价值。因此,我们在欣赏工艺美术作品时,要分析并鉴赏作品的材质、主题和技艺,才能感受到作品所传达出的美感。
  
  参考文献:
  
  [1] 邹惠。浅议工艺美术的鉴赏与审美。大众文艺。2008
  
  [2] 陈静。材美工巧 应手愉目——浅谈工艺美术作品的欣赏。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
  
  [3] 丁征峰。工艺美术鉴赏方式试析。东方藏品。2018.05
  
  作者简介:
  
  李九生,男,1969年生,高级工艺美术师,善工木雕,技艺精湛,作品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金银奖。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