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核雕 香囊 雕刻
核雕是我国传统民间手工技艺,在饱经历史的考验后流传至今已经拥有了多种经典内容题材和雕刻技法,并经过新时代的核雕从业者的传承和发扬,这一传统手工艺在新时代焕发了生机。核雕是将橄榄核、桃核等果核材料用刻刀雕成预期的形状的过程,要用雕刻工具在核料上进行刻画并非易事,图案的设计和布局,雕刻技法的实践,最后作品形式的搭配等,都是我们新时代核雕从业者要考虑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数十年的核雕从业实践,在作品创作的题材设计、图案布局、雕刻工艺等各方面具有一定的看法,现在通过雕刻实践中的一些经验与自我感受,根据创新作品《鸟语花香香囊》的制作心得,从实践浅谈核雕艺术。
一、橄榄核雕的选材
无论是玉雕、核雕还是木雕,任何的雕刻门类中材料都是作品的基础,如果选材不当,没有及时发现材料的瑕疵,很容易会导致核料断裂,从而毁掉整件作品。进行橄榄核雕刻之前,首先要根据核料的特点进行严格的选料过程,要观察橄榄核的大小和形状,核色的均匀状态等。
笔者在为作品《鸟语花香香囊》选料时特意选择了进口大核作为雕刻材料,用橄榄核作为香囊是一种创新,香囊的特点是要大,还要具有实用性,因此大核最适合雕刻,软硬适宜,形体也最为美观。在选择核料时要注意核表面是否有缝隙和颜色不均匀的情况,如果核料上有缝隙,则在雕刻时容易开裂,整件作品就失去了价值。此外,核料表面色彩也要均匀,不能有异色的斑点,影响作品的美观。
二、雕刻图案的设计和布局
如今随着大众审美的多元化,无论是中国传统山水画还是西方油画、素描等,各种风格的绘画形式和风格都能被运用在雕刻图案的设计上。但在设计雕刻图案时,要注意整体图案的布局,根据橄榄核的大小和适合雕刻的具体面积来考虑,橄榄两头尖中间宽,这一特性决定了雕刻的主题图案通常在橄榄核的中间部位,橄榄核能雕刻的面积较小,在设计图案时就要根据橄榄核的这一特性进行布局,以防在橄榄核两头设计了过多过大的图案,不仅会使整体图案失去视觉上的平衡,也在雕刻时也会陷入无处可雕的窘境。
2020 年,笔者设计并雕刻的橄榄核雕作品《鸟语花香香囊》获得2020年中国(苏州)“苏艺杯”国际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作品选材取自生活中最常见的花鸟题材,盛开的牡丹与鸟语花香的情景一方面反映了江南文化,另一方面是笔者用这样的形式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祝福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在设计时,先在纸上设计好图案,确定设计的主题,待整体图案分布大致上满意后再在材料上按照比例进行勾勒和调整,并将各个图案的主次和层次安排妥当,在布局方面突出主题,主次分明。《鸟语花香香囊》雕刻了笼中鸟挣脱桎梏,细嗅花香的情景,笔者在设计时对设计图案进行了细致的考量,以盛开的牡丹为画面主体,而牡丹的位置并非在橄榄核的中央,而是在中间偏下的位置,在视觉上形成平衡。背景为鸟笼,点缀以鸟和蝴蝶,静中有动,线条以花为柔和的曲线,鸟笼为直线,一曲一直,一动一静,让画面整体更为生动,同时雕刻图案在饱满中不显拥挤。核雕香囊并非只能观赏,笔者在整体功能上的设计力求精巧,上方设计的旋钮开口可以打开,在香囊内部放置香料,并通过橄榄核镂空雕刻出的鸟笼飘出香气,仿佛花香阵阵。整件作品的大小又正好适合当做手把件,不仅能作为香囊,还可以在闲暇时置于手中把玩,既美观又具有实用价值。同时,橄榄核的特性是在吸收人体油脂后越来越润,越来越亮,油脂也能起到对橄榄核的保养作用,使橄榄核不易开裂。随着时间的推移,橄榄核会变得红润透亮,见证了成长和年代更替,具有收藏和纪念价值。
三、雕刻技艺的磨练
雕刻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基本功往往需要多年的练习和积累,橄榄核上的形状图案要显得生动,靠的是核雕从业者多年来对技艺的磨练。苏州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独具魅力的吴文化,苏州雕刻工艺以做工细腻、技艺精湛闻名遐迩。随着现代雕刻工具不断改进,核雕匠人们的工具更适合精工细作,作品的细节雕刻更为到位,相较古时更为便捷。
核雕常见的雕刻技法有圆雕、浮雕、平雕、镂雕。圆雕,是指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赏的三维立体雕刻。要求雕刻者从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进行雕刻。而浮雕则是将所雕刻的图案和花纹凸出底面的雕刻方法,以线和面结合的方法增强画面的立体感。苏州砖雕门楼上的图案多是使用浮雕刻画而成。平雕又被称为阴刻,要求雕刻者要有较强的绘画能力,用平凿侧尖或特制刻刀拨刻以达到塑造图案的效果。镂雕是非常考验雕刻者功力的一种雕刻技法,特别是在核雕创作时,镂雕使用较多。《鸟语花香香囊》采用的是镂空高立体的手法,但橄榄核内壁结构复杂,在镂雕过程中要控制好力量的轻重,注意刀锋行走的缓急,一旦用力多度极易造成橄榄核开裂,所以镂雕对施刀的功力非常讲究。一般而言,一件雕刻作品往往会使用多种雕刻技法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比如许多核雕人物作品都会使用圆雕结合浮雕的形式进行雕刻。雕刻技艺是从实践中逐渐积累经验并熟能生巧的,雕刻的熟练即是在经验教训中习得雕刻的精髓。
四、结语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作为核雕从业者,如何抵御名利带来的浮躁,并做到静心创作,是每个人都面临的难题。唯有自我静心,摒弃浮躁,放平心态,才能创作出优秀的雕刻作品。熟练的雕刻技艺并非一蹴而就的,作品也不可能经过寥寥数刀就能雕刻完成的,生动的图案塑造不仅依靠基本功,更反映了创作者的美术基础和艺术功底。
参考文献:
[1]汤钰林。《苏州工艺美术》。文汇出版社。2012年
[2] 袁牧。《苏作核雕》。苏州大学出版社。2015年
作者简介:
肖雪芬,现为雕刻·芬品牌创始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工艺美术师,文创设计工程师,吴中区人大代表,东吴匠师新秀,苏州市好青年,最美巾帼奋斗者,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并担任苏州工艺美院核雕专业教师,苏州振华中学“苏作”课程核雕校外专家,苏州东湖小学校外辅导员。雕刻的作品凭借独特风格和题材创新,在各大工艺美术评选中斩获数十项大奖,多件作品被江苏工艺美术馆、苏州博物馆和苏州核雕纪念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