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留青竹刻是常州三宝(常州梳篦、留青竹刻、乱针绣)之一,自古以来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历史悠久,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也很高。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留青竹刻也渐渐的变得越来越小众,甚至可以说大多数人都不太了解这门古老的技艺。2008年,留青竹刻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由于国家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视非遗人才培养与传承,使得留青竹刻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道所喜爱所收藏。
留青竹刻的存放
留青竹选材是非常讲究的,一般都是选用四季分明、水源充足地带、靠西北面背阴处、土质软硬适中颜色偏黄的黄土地、满足以上生长条件的玉竹。竹料生长的最佳的环境就是夏天非常酷热冬天潮湿阴冷,就如同人一样经历酸甜苦辣,人间冷暖才会阅历丰富。当精挑万选的竹料经过三到五年的存放成为一块好料时再经过雕刻师们的鬼斧神工,一件件美轮美奂的艺术品横空出世,让人喜爱不已。但同时,留青竹刻的存放也有一些注意事项。
第一,留青竹刻一定要避免阳光直射与暴晒。这一点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有很多人急于求成,为了让竹刻更快的变红加速氧化,直接把留青竹刻放在太阳下晒,最后导致开裂,雕刻好的画面变得灰暗无光,毫无精神,甚至会起牛毛纹,就算后期包浆了,效果也会差很多毫无精气神。所以大太阳晒是最不推荐的。
第二,留青竹刻需避免风吹。平时很多人都容易忽略了风的因素,将竹刻放在书柜上,或者工作台上,窗户却是开着的。长期吹风的留青竹刻容易开裂,竹皮表面起跷皮、竹肌变毛燥,雕刻过的画面部分也会黯淡无光。因为风会带走竹子中的水份与油脂,就和人一样,长期风吹日晒不保养的话,衰老的速度肯定快,所以不建议长期吹风,只能偶尔通通风。
第三,留青竹刻需避免过分干燥。很多北方的收藏者们都深有体会,绝大多数的文玩怕干燥怕裂,留青竹刻同样也是如此。比如到了大西北、内蒙古、新疆这些很干燥的地方,竹子很有可能会开裂。所以有条件的尽量把竹子放入玻璃柜里,柜子里再放一杯水即可,用这种最简单的方法就能避免竹刻开裂了。
第四,留青竹刻怕长霉。大家都是知道的竹筷子、木头碗筷会长霉,留青竹刻也一样都会长霉。特别是在南方地区,雨水相对较多,温度湿度也比较大,竹刻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大概十天左右就会起霉,如果遇到黄梅季节那就更严重了。防止竹刻起霉其实也很简单,戴上文玩白手套,或者干净丝滑的好布料,每天盘一下竹刻,擦一擦就行了。秋冬季是不容易起霉的。
第五,留青竹刻怕蛀虫。蛀虫相信大家都只是听说过并不了解其破坏性,特别是竹木类别的器具是相当害怕蛀虫的。首先,蛀虫的破坏性极具隐蔽性,往往当人们发现不对劲时早已为时已晚。当发现留青竹刻上有一个小眼的时候,基本上可以断定其竹刻内部已经被蛀虫钻了很多部分,虽然从外表看不出来什么情况,但是竹刻的内部就如同挖的一条条的地道,由于竹肌与竹簧是竹子最坚硬的部分,蛀虫就会选择吃相对比较松软的竹肉。怎样避免虫害的发生,首先,要保持室内整洁,干净的环境一般来说不太会出现蛀虫。如果室内植物较多,或是在一楼有花园植物比较茂盛的地方就要注意了,可以在陈列的展柜里放上颗粒杀虫药,用颗粒药把竹刻围起来。也可以将竹刻放入密闭的玻璃罐子里。
保养,盘玩,起包浆
下面我再聊一下留青竹刻的正确玩法和注意事项。
第一,净手或者戴手套上手玩是可以的,但是还是尽量少上手,因为留青竹刻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就会起包浆变色。留青竹刻最忌讳的就是脏手、油脂、污垢,这些脏东西很有可能进入雕刻完的画面后,就会造成永久性的损伤,所以养成一个爱干净的习惯很有必要。
第二,不要用任何种类的文玩刷子或文玩油浸泡。这是我经常看到很多玩家犯的错误,他们喜欢用文玩毛刷有事没事就刷一刷以为这样能起包浆快,还喜欢给雕刻完后的留青竹刻上油,搞的竹子锃光瓦亮,以为这样能使留青竹刻更快的变红变色。可事实却是恰恰相反,这种玩核桃手串的方法对于留青竹刻是相当具有破坏性的,这种破坏往往会造成不可逆的后果。留青竹刻是不需要靠刷和上油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自然起包浆、自然氧化、自然变红变润、千万不可操之过急拔苗助长。
第三,很多人把留青竹刻的扇子、茶箦、笔筒、茶叶罐当做实用器具。虽然这些都是很好的实用器具也很显档次,但是我觉得吧还是尽量少用,少把玩,少上手减少磕碰的几率,毕竟一件优秀的留青竹刻不仅仅是实用器具更是一件艺术品,需要好好爱护保养。
第四:还有一部分人喜欢武玩,大汗淋漓蹭留青竹刻,满脸油腻往脸上贴,这种玩法是破坏力最大的,会导致留情竹刻报废。
我们在不断满足精神物质需求、提升审美能力的同时,也需要掌握每个艺术品的属性和保护的注意事项,这样才能让艺术品的美得以世代延续。
个人简介:邵大可,男,1985年,江苏常州人,助理工艺美术师。师承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徐氏竹刻第三代传承人沈华强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