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乱针绣的技法——以《小艾琳》为例

[日期:2022-05-07]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摘要:谈到刺绣,在我们的印象中,第一浮现的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女工,从古代发展到近代的刺绣一直是以闺阁女红的模式延续下来的。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代书法家、教育家吕凤子先生亲手创办了丹阳私立正则女子职业学校。吕凤子将画引入绣技中,与杨守玉女士共同研究发明了一种全新的刺绣技艺:正则绣。正则绣的诞生、是刺绣界的一次革命,它彻底巅覆了以往人们对于刺绣的认知。吕凤子的学生杨守玉把正则绣的技艺带到自己的家乡常州,并创建了常州工艺美术研究所,将刺绣的技艺教授给自己的学生。从此,正则绣在常州生根发芽,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发扬,最终发展成为现在令人熟知的乱针绣。
  
  键词:乱针绣 技法 正则绣
  
  一、乱针绣简介
  
  乱针绣的前身—正则绣,最早是由丹阳着名画家、教育家吕凤子先生及其弟子杨守玉女士创造发明的新绣种。乱针绣至今已经经过了上百年的演变。乱针绣是近代画家从传统手艺研发出来的新产物,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创新,乱针绣逐渐演变成现今极具艺术价值的瑰宝。
  
  作为刺绣界的新兴产业,乱针绣有着独特的韵味。自古以来,大家对刺绣的认识,一直有着刻板的印象。大众容易将刺绣简单定义为女工,如服饰、床品、手帕等织物图案。在旧时代,一直以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种理论教育女子,因此古时侯的女子就只能以针线刺绣来打发漫长的时光,如果是家境贫寒的人家,女子都以刺绣作为生存手段来养家糊口。因此刺绣也一直作为生活用品的点缀存在,而不是艺术。直到乱针绣的出现,打破了人们的常规认知。一种与众不同的刺绣针法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一时间众人为之惊叹,原来刺绣可以这样绣。
  
  二、乱针绣特点
  
  放眼全国,刺绣一般被分为四大种类,即蜀诱、湘绣、苏绣、粤绣,其中苏绣流传最为广泛,传承时间最为长久。但是无论哪个地方的刺绣都逃不脱传统意义上的绣种,它们一般都以花卉、飞鸟为刺绣的图案,且多以生活服饰为载体,绣在各种配饰、日用品上。随着时代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绣种也进行了革新,形成了新的、独立的艺术形式。尤其是苏绣,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广为人知的艺术体系,有着成熟、完整的艺术产业链。其作品主要围绕花鸟鱼兽等传统国画题材进行创作,工笔或写意。而乱针绣创作题材则更为广泛,乱针绣的创作题材可以围绕古典油画、,现代油画、写实照片、写意山水画等各种绘画形式进行创作,突破了传统的局限,将创作的广度、自由度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突破了中西文化的界限,将中外美术有机结合、形成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因此,乱针绣 在西洋油画题材上更具有代表性、优越性。
  
  乱针绣不仅在表现形式上和传统刺绣有着很大区别,在针法也与原来传统的绣法迥然相异。以四大名绣:苏绣、湘绣、蜀绣、粤绣为例,这些绣种针法以平针为主,同一色区以同一方向、近似长度的针线整齐排布,颜色渐变层次分明,同一区域常用一种颜色表达,针法流畅,绣出来的画面常常富有光泽感,不同角度会折射出相同的光泽,其表现方式类似于国画中的工笔画。乱针绣,顾名思义,“乱”就是没有规律,没有框架,没有所谓的针法。其技法以针代笔,将丝线作为彩色的线条去表现各种物品、人物。其作品多以长短不一的针脚间或交错,且同一色区常常会用多种颜色的丝线重叠交错去表现色彩,类似于西方的油画,善于运用色彩的叠加来表现物体、人物。油画的色彩通过颜料的调和而成,而乱针绣的的色彩由丝线得以体现,丝线的质感也为绣品增添了光色。丝线色彩在绣品中体现出的效果和绘画完全不同,乱针绣的颜色层次是非常丰富的,其色彩通过丝线交错叠加而来,因此,其底色并不会消失,在层层用色的同时,底下的色彩也会透过上层丝线,丰富整个画面的色彩层次和立体感。所以说乱针绣的色彩运用非常考验创作者的想象力、审美能力。因此一幅乱针绣作品怎么创作,全凭作者的审美和造诣。以表现树木的形态为例,有些工艺师会教学生具体到树干、树枝、树叶的绣法、色彩要贴近原稿等,这就是用条条框框把乱针绣限定死了。以这种思路创作出来的绣品,和流水线生产的机绣没有区别。创作者没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就不可能创造出有意趣的作品。
  
  乱针绣的线条就像画中舞者的飘带,肆意舞动,前后左右,纵横交错,没有章法、没有框架。乱针绣之所以叫乱针绣,就是指其针法随心所欲、不落窠臼,完全凭借作者个人对绣稿的理解。每位作者的理解和想法不同,因此绣出来的作品也风格迥异。例如,绣稿为一幅花卉时,就有千变万化的多种绣法可以来表达,花卉的花瓣可以应用平针、斜针、大交叉、小交叉等多种技法。前文提到,不能用章法规定一片花瓣该用什么针法,只要明暗过渡处理好,色彩冷暖交替处理到位,就能将花瓣的神韵表现出来。再者,花瓣与花瓣之间空隙的虚实空间关系要明确,前面的物体要做实,后面的物体要做虚,要做到主次分明、虚实有度。整幅作品亦是如此,掌握了大的方向,局部的细节处理就需要创作者根据自己的创作思路运用了。
  
  每幅乱针绣稿的内容不一样,所以每幅画运用的表现方法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作者对绣稿审思。每个人的审美意趣和情绪环境都各不相同,因此,对画稿的理解方式也各有千秋。同一幅画作,不同的工艺师可以绣出不一样的感觉,这就是每个作者的思想内涵和对画稿的个人感悟。有人能从画里看到悲伤,有人看到喜悦,有人能看到情意,又能能看到画外之音,乱针绣可以用针线表达出作者的情绪。就像画家一样,给予画作灵魂,使之能与读者对话,同时又与画作不同,乱针绣有其独特的魅力。
  
  三、《小艾琳》针法剖析
  
  乱针绣的人物肖像是刺绣中最难掌握的重点。人物肖像也是绘画中最难掌握的部分。有句俗话说画龙画皮难画骨,面部的五官轮廓容易掌握,但是人物的骨相特点是非常微妙的,千人有千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特点,因此,在用针线表达时,就需要刺绣作者有着非常好的人物绘画基础。以作品《小艾琳》为例,我认为原作画稿的特点十分明显,它的背景颜色层次把小艾琳衬托得比较明亮,首先这幅画的难点在于人物肤色白皙,面部的基本轮廓不够明显,但是色彩却很丰富。乱针绣在构建人物肖像轮廓时,针法一定要“活”,线条要流畅,不能上来就把轮廓定死,只要抓住几个重要的点和线。主次线条要分明,明暗关系要确定,前后层次要确定。最后面部用色也要大胆,不能拘泥于稿子,小艾琳的年龄较小,因此面部用色需偏粉。面部受光面比较强,也可以多使用亮黄色系,用线的颜色要能够突出小艾琳面部稚嫩、阳光的感觉。另外,小艾琳的特点是一头瀑布般的棕发,要将头发绣出蓬松感,不光针法需要灵活,同时也不能顺着同一个方向用针。人类的头发粗细长短不一,生长方向也是多方向的,尤其是外国人的卷发。所以在铺底时就要考虑整体布局,比如色彩的运用、针法的运用,来将头发的光泽感、蓬松度体现出来。 这样才能使画面有深度、有亮度。小艾琳这幅画的背景也是真正的绿叶衬红花,背景的用针和选色就更加随意和洒脱了。背景用针可以斜针、交叉、并排随意组合,十分灵活,只要能将树丛郁郁葱葱的感觉表现出来。色彩的运用也更加大胆,基本上画面周围的环境色都可以运用到背景上。整幅绣品的空间关系、前后层次关系处理到位了,整个画面就有了灵魂。所谓画之灵魂也就是绣制作者的精神所在。作者绣制作品,会将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带入作品,因此,每一幅绣品都能表达出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情绪和理解。即使是相同的题材,同一作者在不同时期绣制出来的作品也不尽相同。可以这样说,一幅作品就代表了一个故事。所以乱针绣有着丰富的内涵,在当今刺绣界有着较高的声誉,诸如乱针绣这种高雅的艺术形式,既是传统工艺的延续,也是新兴工艺的发展。
  
  作者:祝英娟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