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针绣的传承与创新

[日期:2022-05-20]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摘要;常州自古人杰地灵,百业兴盛,其中尤刺绣闻名。相传在明末清初,“常绣”崭露头角,不但流行于官场市井,更名扬(九洲)海外,闻名暇迩。接着杨守玉先生首创“乱针绣”,独步天下。她融汇西洋画理与东方绣艺于一体,为中国刺绣的发展奠定了新的里程碑,从”常绣”到“乱针绣”,真可谓在传承的基础上,发扬创新,其作品针线细密。错综,形象优美生动,富有油画般精妙的立体透视效果。真正实现了中国绣艺质的飞跃。


  关键字:乱针绣 传承 创新

  
  一方山水育一方风物,“四大名绣”各有技艺特长和艺术特点,乱针绣打破延续千年的“密按其针,排比其线”的传统平面绣法的旧框架,把刺绣与绘画有机结合起来,将作者的心灵之感倾注于刺绣中,让针绣平法的精华集中体现在“乱”上,这个“乱”不是杂乱无章的乱,而是“乱”的有情有理,合情合理,是有法则的乱,以“乱”谋求整体的统一和活泼自然的变化,让人感觉到“乱”中有动感,“乱”中现活力,“乱”中出立体,一针一线都是流畅的交叠,灵魂的定格。
  
  乱针绣以传统的刺绣工具,采用纵横交错,长短并用,分层加色,疏密叠绣,灵活多变的针法,创造性用西洋画的用笔用色原理、写实特点融于刺绣技法中,凸显了刺绣的突变与进步,从而开辟了中国刺绣向更高美术层次发展广阔前景,乱针绣以其流畅活泼的线条、色调、明暗度、强烈层次感以及灵活多变的表现手法等独有的特点,而受到美术界的重视,被誉为东西方艺术完美结合的范列,因而一经面世就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思之有变,继而创新,从而使作品产生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独特艺术效果。
  
  如果刺绣仅仅满足于摹仿一幅画,成为画的复制品,那就失去刺绣的艺术价值了,刺绣讲究所绣物象形神兼备,明暗肌理,物有质感,艺人要根据不同的画稿,充分利用线法、线色进行艺术的再创造,成功的刺绣要画绣有机结合,真正体现刺绣艺术的美。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黄春娅说过,做刺绣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我们要细心、静心、雄心、信心四心兼具,开动脑筋,不拘一格,发挥想象,才能做得更好,鼓励我们要不断创新。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小时候受母亲的影响(母亲是个刺绣高手)耳濡目染,从小便对刺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母亲的教导下,我和姐姐开始学绣花,就这样自小心里就萌芽了热爱民族文化的种子。
  
  2015年10月《金丝猴》、《郁金香》入围纪念乱针绣创始人杨守玉先生诞辰120周年暨江苏省乱针绣艺术精品展。《金丝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一直有个心愿绣一幅这样的动物作品,而乱针绣的特点,是不按顺序仍能使各部位之间轮廓清晰并富有较强立体感,适合以油画、水彩画、照片为绣稿和底本,用来表达毛感动物效果极佳,本幅作品利用乱针绣色彩交叉、碰撞中乱而不杂的特性,使线随毛丝走,五官、头、背、臀各部位形体正确,尾巴变化自然,四肢形准有力,丝理上整体中心线与局部中心线准确,转折自然,线条粗细得当,毛丝覆盖有层次,边缘毛丝虚实错落有致,毛丝蓬松有飘逸感。而绣好猴眼是整个作品的关键所在,正所谓画龙点睛。根据猴眼瞳孔受光部位的色彩不同,用不同颜色的丝线,以排针稀密整齐的刺绣线条,丝丝相夹,使色彩丰富和谐,猴眼炯炯有神,呈现出水晶体眼球的光质。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文艺要为劳苦大众服务,这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的,我想乱针绣同样如此,既然是常州大地上开出的一朵艺苑奇葩,为什么不充分利用呢?我们不仅要让乱针绣体现在艺术品上,还要用于衍生品上,让它更好为人民大众服务。
  
  2017年5月,我有幸走进无锡江南大学,荣幸能成为刺绣服饰生话用品研修班的一员,感谢国家文化部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在这期间,真切感受到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手工技艺传承和发展的重视,学校本着强基础、增学养、拓眼界的宗旨,为我们系统地授课,在这里我认真学习,虚心请教,聆听教诲,记好笔记,授课老师也把自已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无私地与我们分享,讲解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很多疑惑的地方茅塞顿开,在这里我也和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们相互切磋交流,积下深厚情谊,人生更加充实、无忧和快乐,同样在这里我不再是井底之蛙,通过学以致用,不断提升自我水平,兼收并蓄,为我所用。
  
  通过系统的学习,我了解了刺绣的起源、分类即其相关的绘画基础知识,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由绣娘到学生的蜕变,从而提高了自身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及创新能力,为让传统工艺更好的走入现代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次学习,对于我这样一个从来没有制作过服装的绣女来说,是一个很大挑战,在短短的三个月培训学习实践中,老师们尽心尽力,为我排忧解难,最让我感动的是在完成结业作品时,老师针对我的设计制图和制作小样,从服装用料、配色、款色、手工工艺等多方面都给予了不厌其烦的耐心指导,让我体会到前所末有的成就感,对今后制作衍生日用品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这次学习,让我获益匪浅,从理论到实践有了很大的感悟和提高,明白了了刺绣在衍生服装、日用品制作中,乱针绣尤为适合,因为刺绣针法层层叠加,用于日用品不易毛,不易损坏,乱针绣的艺术特色和艺术特点恰好相符。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传承人赵红玉大师在刺绣艺术上有较高的造旨,她创作的双面精微绣已成为一大特色,她设计刺绣的《丝绸之路》栩栩如生,让人大开眼界,在放大镜下,各种针法体现的淋漓尽致,把丝绸之路的绵绵悠长、各种人物动物,用不同针法表现,画面细腻色彩和谐。赵红玉大师不仅技艺出众,为人随和,她还把自已的刺绣技艺和对艺术的创新与我们交流;她还把精微绣引入飞亚达腕表设计,让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把腕表技术和蕴含东方神韵的精微技艺相结合,从而缔造出令人惊叹的时针珍品。
  
  我们国家级大师陈亚仙的外甥女吴澄老师创立了“承无”品牌,她的衍生日用品很受欢迎,可见好的东西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它能走进百姓的心坎,这正应了存在就是合理的道理。
  
  人类文明正是通过人手不断劳作得以一步一步的向前推进,而任何工艺美术都是在传统上不断的创新才能有生命力,在创新的过程中不断发展,不断前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我们要在不断的推陈出新中发展前行,让刺绣艺术更进一步服务生活,服务于社会,让自己热爱的刺绣艺术更臻完善。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孕育出无数的民族瑰宝,构成了庞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而这些总得有人去传承发扬,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人们思想观念剧变,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沉住气,去做这艰苦冗长的工作。我热爱刺绣,作为传承人,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扬尽一点绵薄之力是我的荣幸,也为能成为其中的一份子而感到骄傲。能进一步将“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融入到创作中,用文创理念将乱针绣元素融入产业,链接时尚,碰网触电,把高雅的艺术技艺运用到时装、旗袍、围巾、化妆包、饰品等生活用品之中,让创意妆点生活,美学点靓生活,让乱针绣走进大众,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的向往。在新征程上展现刺绣艺人的新担当,新作为,践行非遗人的初心和使命。
  
  作者:刘志娟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