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紫砂壶的造型是紫砂工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深厚的艺术学识和高超的技艺,可以把一般的器型做成文房四宝。宜兴的紫砂壶是从宋、明、清、到现代,经过六百多年的发展,被誉为“华夏的明珠”。紫砂壶的演变,从粗制滥造到了艺术品,在这个过程中,历代的紫砂匠人都非常重视,他们不断地实践和实践,不但留下了大量的经典作品,而且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促进了宜兴的发展。
关键词:美观、紫砂、发展
何为紫砂的拙
一是体现在原材料
紫砂泥也叫“五色土”,其色彩多样,有紫、黑、绿、黄、天青色、红褐色等多种。总的来说,紫砂泥可划分为三大基本类型:紫泥、红泥、本山绿泥。紫泥是按照矿石的基本色泽来命名的,经过烧制,呈淡紫色、紫红色、紫色等多种色彩;绿泥是按照矿石的颜色来命名的,经过高温处理,变成了绿色、黄色、棕色。红泥矿岩时,有红、黄、草绿色,按其颜色而定。紫砂泥料特有的色泽,质地,先天就具备了朴素厚重的特性,含蓄内敛。但是在工艺的介入上,保持了充分的克制,注重保持紫砂泥素面素心的特征,恰如其分的展示了紫砂天然的拙朴之美。作为对比,其他非手工的成型方法,为了适应工艺要求,均对泥料特性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变,或是枯涩晦沉,或是妖光四射,粗鄙丑陋。
紫砂是一种特殊的艺术,素体素面,其装饰也要体现出素雅的本色,例如:书法、绘画,讲究形式、线条,既不会失去砂器的原貌,又能很好地表现出书画、金石艺术,达到艺术相通之和谐。明清两代的炉钧釉和民国的包锡包铜壶,都是因为不适合紫砂壶的材质而被淘汰。
二是体现在制作技艺
工手们在技艺上可说是穷工极态,却不流俗于技巧上的卖弄和骄奢。他们表现了高度的自律,“见巧不誉,反寻其拙”;以高超的技术,苦心经营,藏巧于拙。
如近几年在紫砂上应用计算机雕琢,使其艺术品位下降,也是不可取的。所以,作为紫砂壶的装饰工艺,要达到恰到好处的效果。
何为紫砂的雅
雅,大致可理解为,精致且规范,并具有典范性质的文化,有纯正,儒雅,雅正,郑重,文静等意境。紫砂的雅,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是建立在日用基础上的雅。
紫砂陶器质朴无华,不失雅致,颇有文人雅士的风范,于是文人墨客,以坯当纸,或撰壶铭,或书款识,或刻以花卉,刻以印章,托物寓意,每见巧思。紫砂的雅,是“戴着镣铐的舞蹈”,它首先要满足日用功能,在平常生活中,表现出不平常的审美情趣。宜兴的紫砂艺人们,在深厚的工艺传承支撑下,对此驾轻就熟,非常了不起。紫砂是日用之雅,它的活力与生机,来自于世俗生活,日常题材,既有梅兰竹菊,也有瓜果蔬菜。并不孤芳自赏,自命清高,而是雅中见俗,俗能近雅,井水阡陌里,闻啸咏吟诵,亦闻鸡犬之声。
如何在紫砂壶上体现出雅
紫砂的装饰方法有:贴、捏、塑、泥绘、雕、镶嵌、绞泥等。
第一个紫砂壶,可以说是雕刻艺术中最早使用的一种工艺,它通过雕刻和雕刻,把树皮和枝条表现的栩栩如生。陈鸣远的南瓜壶,是一件仿照大自然的艺术品,它的形状非常逼真,壶盖和壶身浑然一体,葫芦的把手是一个盖子,壶口是一个卷曲的瓜子,把手是一个藤条,看起来栩栩如生。艺术是从生命中诞生的,是通过创造创造出来的。当代朱可心和蒋蓉大师也是花艺大家,他们的代表作品有彩蝶、荷叶蛙声等。它使我们置身于自然美景之中,心情舒畅。
紫砂雕的书法艺术之美,是我国其他类型陶瓷中的一种。因此,紫砂壶就是靠着书法走上了社会的顶端。清朝学者陈曼生的书法作品可谓是划时代的作品,曼生十八式,一招一式,形制从造物中提炼而出,艺术观念更上一层楼,每一种曼生壶都雕刻着切壶的图案。比如却月壶,就是“日满则亏,放之于右,以我为法”,葫芦壶“画葫芦,悦亲友之情”。这种切刀切意的镌刻,是壶艺的装饰艺术的典范。建国之初,任淦庭可以说是一代大师,他的书法、装饰、线条、苏、浙、沪的刘海粟、程十发、唐云等都是国画大师,韩美林的作品刚劲、简洁、现代谭泉海的清秀、鲍志强的书卷气、毛国强和沈汉生的古拙。
紫砂壶的造型是主要的,装饰的内容不能脱离主体,否则就会画蛇添足,不必要,好的装饰一定会强化紫砂的艺术表现,与壶的造型艺术互补。所以,在欣赏紫砂装饰的美感的同时,也要了解到紫砂装饰的笨拙,进而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
拙与雅的对比
作为对比,其他非手工的成型手法,生产目的重视效率,追求量产,作品风格具有浓烈的工业化商品风格,庸俗肤浅,只是一味地为了金钱,然而艺术是金钱能够衡量的吗?
包括判断精仿全手工的半手工壶,也能据此判断其中的一二,尽管它们往往严谨精致,却无个人品性的表现,更像工业化产品,刻板媚俗。
拙与雅,代表中国最为传统,最为本质的审美情趣。庄子曰:“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所谓典雅,乃是取法儒家经典,颇有圣人之风”。所以拙与雅,一道一儒。儒与道,是我们中国人最本质的文化基因。
参考文献
【1】徐秀棠 中国紫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宜兴紫砂传统工艺》,上海书画出版社,徐秀棠。
【3】《宜兴紫砂珍赏》,香港三联书店,顾景舟主编。
作者简介
汤重凯,独立艺术家,青年陶艺家,1995年出生于宜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拜入王小龙、高丽君夫妇门下学习传统紫砂制作工艺。潜心研究历代紫砂名作,从传统入手,探索现代紫砂艺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