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玉雕 创作 艺术 理解 文化
进入玉雕行业已逾二十年,笔者始终保持对玉雕创作和玉雕艺术的不断思考。纵观古今玉器,一件好的作品离不开料、工、艺三个要素的高度融合。其中,料和工是可以用客观标准去衡量的,而艺则较抽象,是更高层面的升华。
“料”即一件玉雕作品的创作材料,是玉雕创作活动的母体,也是玉雕艺术的呈现基础。料通常从颜色、细度、纯度、润度等几个方面去衡量。“工”是指治玉人对玉石原料进行雕琢、打磨抛光,将“料”创作成为玉器作品的过程。“工”多以浮雕、圆雕、镂雕、透雕、阴刻等雕刻手法单一或组合呈现,通过点、线、面的构建处理在玉材上加以造型。“艺”是玉雕作品本身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使人能够感受到当时的历史、文化、艺术乃至生活习俗等情景。
“艺”在玉雕创作三要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决定着一件作品的品味和质量。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很多作品往往在“料”、“工”两个方面几近完美,却在“艺”的表达上差强人意,终究也就泯然众人。如何把握好玉雕创作中对“艺”的塑造?笔者常常思绪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当然也在长期的玉雕实践中,得以验证。
对“艺”进行准确把握,首先要区别当代玉雕和当代玉雕艺术两个概念。当代玉雕, 应指现代生产和加工的一切玉器产品,无论是何种工艺、何种题材,也无论是仿古的,还是现代的;当代玉雕艺术,则应指当今玉雕创作者认真观察和认识这个时代,深深体会和感悟这个时代,挖掘和提炼当今时代主旋律,把握当今时代的精神、情感、脉搏和审美价值观,用玉雕艺术的特殊语言和表现方式创作出的,具有当代风格和特征的艺术作品。笔者认为,一件好的玉雕作品,应当是“质、形、意、工”的完美统一,应当表现出不同于以往,只属于当代的时代感。透过作品的形式,要表现出艺术的活力,要充溢着生命的气息,要生动传神,要内蕴灵魂。在雕琢方法上突出一个“美”字和“灵”字,不需过多地表现象形的东西,正所谓“不像没有意,太像没有艺”。因此,在玉雕创作中我始终坚持以下三点:
一、尊重原材料体现“师法自然”
就玉石来说,资源弥足珍贵。在“师法自然、尊重自然”创作的前提下,要注意充分利用玉石天然的石质美,尽力突出其柔韧性和油润性,通过艺术加工得以升华,既不失玉石天然魅力和神韵,又使其增添丰富的文化内涵。一件成功的玉雕作品,应当是“圆润饱满”,看不出任何“刻意雕琢”的痕迹,似乎是天然的长成之物,这是玉石雕刻艺术的最高境界。玉石的雕琢手法要遵照因料施艺,挖脏去绺,俏色巧作,化瑕为美的原则,尽量突出玉质的美,雕物现意,雕形见神,追求“形与意”的完美统一。玉雕的魅力,玉雕艺术应当以赏玉为主,以雕玉为辅,雕只是过程,是为表达的主题服务。
二、在观察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
在玉雕创作的思维上,要表现人的感情,表现人的思想,玉雕作品不能是抽象的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在具体雕琢手法上,要“讲究”而不能是“将就”。雕其形而琢其魂,“雕” 是手段,是具体的方法,“琢”是挖掘精神的内涵。“玉不琢不成器”的真正含义是只有细细“琢”出来作品,才具有灵魂和生命力,才能称得上艺术作品。
玉雕的创作思维,要发扬、提取传统中的精华与现代社会的美学相玉雕艺术可作结合,使得作品都透露着当下社会的时代气息,且不失古典之美。玉雕艺术可以作为传承中国哲学思想的载体,哲学是古今通用的,中华文明中有很多哲学故事以及幽默题材都可用到玉雕创作中。一件作品除了带给观赏者视觉上的感官享受之外,还能带给他们意味深长的回忆甚至警示。玉雕同其他的艺术品类是一样的,来自生活、高于生活。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抓住生活中某些事物的主要特征,思考它、感悟它,然后融入作者的创作思想,融入到作者的作品中去。
三、将现代绘画技巧与传统技法相结合
传统的中国绘画多以线条作为主要的造型手段,绘画常与诗文、书法、篆刻结合在一起,相互补充,交相辉映,形成了中国画独特内容和形式。中国人创造了“计白当黑”的审美观念,尤其中国山水画多以墨为主、以色为铺,化繁为简,追求点到为止,形神相生,留白想象的意境美!西方绘画则注重再现与写实,利用线条的长短不一,表现出物体的长宽高,形成立体的三维效果。西方画家注重物体美,而运用在空间的色彩和形状表达最能表现物体美。这与中国传统绘画重笔墨,不重光彩恰恰相反。经过多年的玉雕创作实践,我一直在探寻着将现代和传统的绘画技巧,以及视错觉的原理与玉雕技法相结合。根据玉材大小、颜色、质地、文理、厚薄关系等处理方法上,怎样利用这些绘画技巧和原理使作品更加具有艺术效果和视觉冲击力。其中视错觉的运用,许多时候能够弥补材料不能满足设计思想和意图所需的表现力。
玉雕艺术是一门揉进、混合、渗透多种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段的复杂艺术。它不仅需要继承优秀的雕琢技艺,更需要在艺术上不断的创新、发展和更新。当今玉雕艺术已成为全社会共同享用的艺术形式,玉雕艺术品的设计与制作可以吸取各种优秀的艺术形式,广泛接纳国际艺术设计理念,创新出属于这个文化开放时代的艺术语言和表达形式,营造出前无古人的审美体验和标志性作品。
作为新一代玉雕师,肩负着强力的使命感,一定会将玉雕艺术传永下去。并不断追永创造出史其艺术性的玉雕作品,让越来越多的玉雕艺术品走进百姓人家,走向世界。玉石雕刻,源于自然,巧夺天工,是立体的画、凝固的诗,玉雕艺术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
石中隽永,艺术永存。
参考文献:[1]博观。大国玉魂[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4.3
作者简介:
金国忠,男,工艺美术师,苏州民间工艺家,苏州顺石玉雕工作室主人,师承吴金星老师。从事玉雕创作二十余年,擅长仿古件、动物件题材创作。其作品古朴大气、技艺精湛,兼容工艺与气韵,具备鲜明的艺术特色。其代表作品多次获得苏州子冈杯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