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东台发绣的传承与创新

[日期:2022-06-17]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提要:东台发绣是江苏东台市的地域性工艺品。在东台大地上,发绣技艺已流传了一千余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发绣技艺之所以得以延续和生存,除了历代发绣艺人的代代传承和延续发绣的香火外,也得益于发绣广大受众的支持。靠制作和销售发绣艺品,手艺人也用自己劳动成果的效益养活了自己,使得发绣成为了一门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艺术。因为发绣工艺品有社会的需求,手艺人可以将此作为谋生手段,靠劳动得到经济收入,进而有了学习发绣技艺的动机和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同时,为了制作出更精美更有竞争力的发绣制品,一代代发绣艺人们前仆后继,为提升发绣工艺奉献力量。此外,又因为各个层次消费者的欣赏水平和要求的高低不同。为适应消费者所需,发绣也有了不同水平的表现形式,价位也又高有低。在在一过程中,发绣技艺的传承创新也被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发绣、传承、创新、引导
  
  一,发绣传承的社会价值。
  
  随着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好形势、各行各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艺术精品和工艺品的需求的不断扩大。各种工艺品在国家非遗政策的关怀中如浴春风。东台发绣作为众多工艺品中独特的一员,作为刺绣类别中有自己独有的特色。多年来,在稳定的社会大环境中,发绣行业人才辈岀,成果累累。东台市各家发绣经营企业在近二十余年中先后参加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和海外的各类展览、演示百余次,获各类金、银、铜奖数百枚。其中,发绣的传统长卷作品受到各届展览观众的推崇、赞誉不绝。而发绣的佛教题材作品,在与人为善的社会理念中,得到各方人士的夸奖和敬仰。各类精致的单面、双面发绣,也在东台人在与外界的社会交流、文化联营、业务往来、亲朋相交中,作为社会住来纪念品深爱人们的欢迎。如此种种,皆因发绣手艺在师徒的传承中技艺被不断发展、不断创新,适应了社会大众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绣作品本身的社会价值得到了体现。
  
  二、发绣传承中的方式方法
  
  发绣传统的传承方法是师徒传承制。多年来,经验丰富的师傅门带出了众多熟练掌握发绣技艺的艺徒,制成了不少发绣精品,也在社会上收获了很多的荣誉和好的影响。代表性例子有发绣《清明上河图》被江苏省文化馆收藏、发绣《姑苏繁华图》《百骏图》获国家金奖并被中央电视台报导等。
  
  但随着社会各业的发展,较多其他行业工人的实际收入渐高于发绣手工艺人的工资,进而造成了不少发绣艺人的流失。为此较多发绣经营单位为留住艺术留往艺人,从单位的发展和技艺传承考虑,提高了工人工资和福利,并奖励和安抚优秀技师,以求发展。尽管如此,从传承的长期考虑,发绣行业还需有广大的社会人员的参与学习。除对社会闲散女工招收学习发绣技艺外,考虑到现阶段教育层面也有艺术培养的要求,可适当增加中小学生中与发绣相关的课程。发绣作为东台的地方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发绣课程也是一种光荣。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请文化主管部门联系教育部门,将发绣的传承学习作为中小学生劳动课的一种,以便培养学生对发绣技艺的兴趣进而变成成爱好。我们可请发绣传承人去讲课和传艺,用实际的榜样形象感染学生,以期为发绣未来的传承培养下一代接班人。
  
  三、发绣的创新思维
  
  传统发绣技艺传承方式,对发绣的作品有较固定的表现形式。但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各种艺术作品也要与时俱进,创新其表现手法和内容。以下是几种可行的创新方式:
  
  1、思路创新。现发绣的出样基本上是传统国画题材,古代手卷、生肖图案、佛教菩萨,节日祝福等内容,都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传统式样。但随着社会观念的更新,传统题材要跟上社会的需求。首先,要有与客厅、会堂相适应的新题材,将发绣作品从小、旧、老的题材思路中变通出来,赶上和超前大众眼光。也可与名家书画相结合,创新原有的山水、花鸟和人物作品。以便与物质条件提升的大形势相适应、满足新的消费需求。
  
  2、技法创新。发绣的制作是画绣结合。为适应发绣的创新趋势,发绣人要不断进取,勇于尝试刺绣的新针法,增加亮丽、显眼的色彩效果,注意突出作品的新意。在大气稳重的同时,以新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款式新。发绣作品现装璜的框架偏深,仿红木色为主。为适应新式装修和现潮。发绣框架要设计新图案花边,新的整体款式。改变传统沉重的印象,结合发绣内容要给人以创新的感觉和现代的气息。让发绣艺术品为更多的消费者接受,让传统的发绣艺术更有新的生命力。
  
  四、发绣传承中的宣传和引导
  
  对于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国家层面从上至下都很重视。市文化非遗处对发绣的日常工作较关心。文旅局非遗处整理和收集了较多历届发绣获奖作品,除正常对外展岀外也用来接待来宾。政府也能及时引导发绣企业创新作品,经常对有困难的发绣企业给予帮助和引导。
  
  东台博物馆开辟了一块展厅,专门用来放置发绣作品,定期以租借的形式向各发绣单位征集精品用以对外展览。还在省文化厅的按排下,组织东台发绣精品多次到全省部分文化馆组织巡展。为对宣传地方文化和扩大发绣艺术的知名度作岀较大贡献。
  
  东台发绣协会也在职能范围内活动正常。每月开展发绣情况调查,每季开展刺绣工人的技能培训,每年对全市发绣工作做检查调硏总结。
  
  东台王氏大师工作室历年来精心硏制出数十幅大型佛像地屏,在东台镇红杏古庙开办了佛像艺术馆,用发绣佛像的形式供游人参观游览,引导参观者们与人为善的佛家理念。此举也让人们可以近距离细看各种法绣针法的运用,以及各种色彩的搭配后的制作效果。在引人入胜的同时,进一步的宣传了发绣技艺。
  
  以上种种都是东台发绣传承和创新的组成部分,对东台发绣的宣传引导作出了各自的贡献。
  
  发绣是工艺品,也是一个地方的工艺文化。用文字语言来描述和整理出书面材料也是一种好的传承方式。历代发绣艺人在技艺传承上作了很大贡献。文化主管和非遗部门也将发绣作为东台非遗项目的重点并为之努力工作。发绣的传承和创新将是东台发绣人为之奋斗和硏究的永恒主题。
  
  作者简介:
  
  王桂宏,女,高级工艺美术师、盐城市工艺美术大师、盐城市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王琼,男,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