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缂丝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

[日期:2022-06-22]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摘要:中国缂丝,是中国最传统的一种经纬交织的丝织品,随着丝织工艺渐趋成熟,作为古老的织造工艺,工序技术复杂,成品越发精美,缂丝担当起了“织中之圣”的美名,这极具欣赏装饰性丝织品融合了传统丝绸艺术的精髓,技法巧妙,耗时多,用才贵,融丝织工艺技巧于一身,同时由于经得起摸、擦、揉、搓、洗,所以缂丝还有“千年不坏艺术织品”的誉称。
  
  缂丝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自从宋元两代以来, 缂丝是皇家御用的织物之一,因织造过程极其繁琐,不可复制,古人有“妇人一衣,终岁方就”之说,故而历代人们把它与珍贵的黄金用来比肩,“一寸缂丝一寸金”的美誉一直延传至今。
  
  关键词:缂丝艺术特色,缂丝行业现状,缂丝如何适应时代发展 ,缂丝之路
  
  (一)缂丝艺术特色:
  
  (1)缂丝制造工艺:
  
  缂丝又称刻丝,采用独特的“通经断纬”编织工艺,使缂丝成品的花纹正反两面如一,有“承空观之,如雕镂之像”的效果。
  
  缂丝有其专用的缂丝机,“通经断纬”首先使用经丝使其纵向贯穿,之后再使用色梭纬线在经丝间不断往返,缂丝作为一门历时悠久的古老手工艺,它的织造工具是一台简单的平纹木机,几十个装有各色纬线的竹形小梭子和一把竹制的拨子,缂丝的制作原理极其简单,但过程十分繁杂。首先,需将经线(一般采用素色的丝线做经线)固定在木织机上,也就是所谓“通经”,其次,见画稿放在均匀平整的经面下面,将色线(一般采用有色的熟丝)分别装进梭槽中,根据图案设计的要求,来回穿梭于图形的经线之间,这也叫做“断纬”,完成后将毛头修剪干净,即成缂丝品,为了将画稿如实呈现在织面上,缂丝的制造方法有“结”、“掼”、“抅”、“戗”、“打梭”、“绕”、“子母经”、“绞花线”等数十种之多,缂丝工艺的复杂性跟特殊性,也是目前唯一不能被替代的制造工艺。
  
  (2)缂丝的构成
  
  缂丝的创作题材元素较为广泛,从传统的几何纹样,书画纹样到当代的抽象画,但凡想要进行创作,不论大小,只要进行设计与构思,都能够随意进行缂织,而作为缂丝艺术品来说,除了精湛技艺外,配色也是重要的一环。缂丝艺术品中,少则几十种色线,多则几百、上千种色线,哪怕是同一种色线,还能从由浅至深分为很多种色号,缂丝缂织的过程里,数千次的“断纬”,色线的搭配,纹样和谐过度,才能够将整部作品表现得生动,自然,使其画面感更富有韵味。
  
  (二)缂丝行业现状
  
  缂丝与其他面料或艺术品相比,因为缂织难度大、耗时长,想要做成一件佳作更是难上加难。即使一块方巾大小的缂丝织品里面也包含成百上千个相似的颜色,即便是一个高级技师也需要耗费数月去完成,这样极致的工艺细节要求导致很少有人耐得住寂寞去潜心研究缂丝。传统手工缂丝已经陷入了青黄不接、技艺濒临失传的困境。如何将缂丝这一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与发展下去成为缂丝行业当今面临的重大问题,从业者必须要调整方向,改变思路。
  
  (三)缂丝如何适应时代发展
  
  (1)近年来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重视,颁布了了一系列保护条例与法律法规,来促进手工艺的发展,2006年将缂丝织造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式实施等等这一系列的国家以及省政府的法律法规都为缂丝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为了能更好是传承与发展,将方方面面落实到位,不断进行细节完善,重中之重,明白一个道理,保护是为了更好的传承,但是若要发扬,必须在传承的基础上,融于时代,并借助时代的力量,谱写出新篇章。
  
  (2)我国历来传统手工艺大部分都是以家庭作坊形式运营,传承方式一般也是家庭式传承或者师徒式传承。随着现代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应该与时俱进,找寻不同的渠道,比如与高校等合作,普及缂丝工艺技术,努力培养有潜质的新人,将缂丝这门技艺有序传承,并且发扬光大。
  
  (3)缂丝制品多以收藏为主,社会面受众群体就相对稀少,将“奢侈品”的缂丝工艺品能够增加实用性,更加“接地气”的用于生活制品,一定程度上扩大缂丝的日用品生产量,开发新颖的适合大众消费的缂丝日用品就成为促进市场销售的有效措施,也更能将缂丝知识口口相传的普及丝织传统文化。
  
  (4)努力研究降低缂丝成本的措施跟办法,比如可以采用局部缂丝加其他跨界的合作方式,既能展示缂丝技艺的精粹,也能够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最重要的事,新型的设计与制作,降低缂丝品的制作成本,能更多的吸引消费者。
  
  (四)21世纪缂丝之路
  
  作为缂丝的传承者,笔者在传承缂丝工艺的基础上,肩负着弘扬传播缂丝文化的责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市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孕育,这新时代的缂丝之路也与以往传统大不相同,就目前而言,我认为营销宣传,主题创新,工艺创新,这三方面缺一不可。
  
  (1)营销宣传
  
  一部古装宫廷大剧《延禧攻略》,将“缂丝”这一传统手工技艺重新带入了大众视野,剧中的缂丝团扇让不少人对缂丝这一传统手工艺有了新的认识,大型连续剧《当家主母》更是将江南缂丝家族的精湛缂丝技艺展现的淋漓作为一名“手艺人”所应该坚守的匠心。在全民互联网+的时代,要积极利用一切正能量曝光率普及缂丝技艺,为大众呈现精美绝伦的织锦文化,潜移默化的弘扬传统文化技艺“缂丝”,在流量为王的时代,短视频,自媒体,直播,公众号等多元化的合理营销,一来可以给设计师及相关美术爱好者提供新的新的创作元素,二来能够让大众更好的了解缂丝文化,感受缂丝知识,被美震撼过的人们更愿意近距离接触缂丝,从而能领略缂丝传统工技艺的精髓,进而喜欢上这门精湛的传统技艺,让人自然而然的接受、欣赏、懂得,并且会因此消费,带动市场的“缂丝”热度,那么必然能迎来缂丝行业的繁荣发展。
  
  (2)主题创新
  
  大浪淘沙,任何一门传统手工艺如果不适应时代去调整,那么很有可能被时代淘汰,所以缂丝必须要适应现代人的需求,必须与时俱进,从主题构思,到色彩运用,成品化艺术设计,都要具有时代特点,时尚特色,并兼具些实用功能,除了用于收藏之外的珍品,更多的要让人能够消费得起。比如笔者就大胆尝试了不少创新之作,如设计做出星座系列、动漫系列等。
  
  (3)工艺创新
  
  从工艺性来说,传统的缂丝是从粗往细发展,以工艺的精细程度来衡量缂丝的价值,但这是一把双刃剑,好处是能最大程度保留缂丝的传统属性,但是却不利于缂丝的招新及现代发展,因而,笔者通过不断试验,打破传统,将缂丝从细往粗发展:第一,材质做变化,由传统的劈丝直接改成拼丝,或者使丝线更粗广;第二,织造时不追求密度,反而以对稀疏程度做要求;第三,打破平衡的“通经断纬”, 通常的纬线都是能保持水平线的,现在通过变化使得纬线上下波动。由此,笔者打造了具有透视感的“水波纹”织法,更又在此基础上演变出“鱼鳞纹”。此种工艺变革直接带来了两个优势:第一,降低了织造成本,使得缂丝可以广泛运用于家装、服装设计等;第二,有助于培养新人,现代感的织造没那么复杂枯燥,更适合从业者进入状态。
  
  (四)总结:
  
  古往今来,缂丝一直是帝王和贵族们追捧的对象,缂丝技艺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块璀璨的瑰宝,缂丝工艺经过宋、元、明、清几个朝代跌宕起伏的发展中,随着时代的进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它以其独特无法复制,不可代替的制造技法,在经线与纬线的复杂交织中,织出了一片片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记录了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起着不同的作用,也承载了中华文明历史文化发展的历程。
  
  21世纪的缂丝之路,也是一条崭新需要去探索的道路,只有在传统技艺发展基础上不断的进行适应时代的改良,才能够使得缂丝这项传统的精髓不断的走向欣欣向荣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吴文康:浅谈缂丝的突破与创新 
  
  [2]吴文康:浅谈缂丝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发表于2015年艺博网“论文发布”栏目
  

  [3]吴文康:传统手工缂丝在服饰产品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吴文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