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山水画,意境,设计
一、山水画的意境
无我之境
宋初时期的绘画者大多数喜欢追求形似,以关仝、范宽、李成三人为典型代表,讲究气韵思景笔墨。这个时候的山水画单纯的使用客观的笔法来勾勒出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以此将画家的个人情怀传达出来。我们所理解的无我之境大概就如诗里所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一种豁达的情感,也是一种空旷无人的意境。此时的山水画中所表现出来的无我之境的意象要比文字的表达来的更为直观,直观的画面给观者带来的审美影响力是宽广无垠的,宋初时期绘画者们创造的无我之境,建立此时的社会形态上,在封建社会,画家们的审美与创造力并没有将低级趣味生活与他们想象的自然山水完美的的融合在一起,更多的时候他们将自己从自然拆出来,以一名旁观者的身份去描绘一幅画卷。
细节真实和诗意追求
北宋时期,由于皇家奢靡的追求爱好,加上当时的在位者的个人爱好,一种新的画风逐渐形成,以极致细腻的描绘手法去描绘所见事物,画家们为了迎合当时官家的喜好,纷纷效仿,在宫廷与民间形成了一种新的绘画潮流。这种画风在北宋发芽,并在南宋时期逐渐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并且对当时的山水画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从我国传统的山水来看,山水画更注重写意,大多数的山水画是追求恣意洒脱的意象,而非像西方写实派那样去高度还原自然山水,传统的山水经常用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片自然天地。而由于当时大环境的影响,许多画家开始创作工笔山水画,一时间这种极致追求细节的绘画风格成为了主流。
而在此时,另一种新的山水画绘画形式也开始显山露水,绘画者开始喜欢在画中题诗,诗画结合,由此也可以看出来,这个阶段是宋元山水画从客观表达到主观表达的一个重要过度,绘画者在不断摸索中又找到一种可以直观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方式,用这种新的绘画形式更加直白地去表达他们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当时的代表人物如马远,他在留白的艺术手法上作出的改变不容小觑,对此后出现的诗意画的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这种诗意的追求大大帮助了当时封建社会时期士人表达内心的苦闷,让他们在压抑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与寄托,让他们的愤懑找到了发泄的缺口。
有我之境
到了元代,社会矛盾升级,这时候的士人满腔抱负无法落实,他们只能寄情山水,他们继承了南宋时期的文人画,诗意的追求,在社会大环境下,又逐渐融合成一种山水皆以我着色彩的有我之境的画风。元代时期,士人忧国忧君,因为战乱与外族侵略,他们内心感到屈辱,在这种特殊时期,元代的形成了与之前截然不同的画风。这些飘零的士人,开始逃避,他们沉浸在虚拟的山水自然里,以虚代实,没有了院体派的拘束,绘画者的画风更加自由,更加放飞自我,不必讨好,只画心中喜好,他们徜徉于山川农舍,信步于羊肠小路。宋初的“无我之境”的画风已经不能满足画家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与之前的思潮不同的是,绘画者不再客观的表达,他们学会了在绘画作品中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不停地寻找更加有表现力的绘画艺术形式,以文人画为例,山水画和山水画中的题字相辅相成,在某种程度上,绘画者想表达的情感,在文字诗词的补充衬托下,显得更加浓烈更加具有冲击力,绘画者用这种形式将自己的灵魂跃然纸上,与观者形成从未有过的情感共鸣。这个时代,山水巨匠也是辈出,他们以超脱随意的艺术手法,将中国山水画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形成了自宋以来的新的山水画主流,对后期几个朝代的山水画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山水画的意境与现代工艺的融合
近几年,新中式风格的装修逐渐盛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这种古意与时尚的碰撞,这种新式风格融合了传统画意与现代时尚元素,其中魅力最大还是以书法和山水画为主,这类型的装饰风格能更好的体现出山水画文化的高雅,将这种内敛深沉的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融合。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也是现代工艺设计中不可获取的精神支柱,好的设计也必须融进有底蕴的灵魂,才能领会其中奥妙。以现代新中式装饰画为例,一幅吸引人的中式装饰画不仅仅在于它所呈现给观众的内容,更多的是这幅装饰画与情景的相辅相成。山水画的意境有时也体现在情感的营造,从而引起人的共鸣。
从宋元山水画的几重意境来看,宋元时期的画家对自然的态度从远观到细节刻画,再到最后将自己的身心全都融进山水,真正将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宋元时期的发展都藏在这方寸山水之间。在这期间,他们随着社会形态的发展,不断地调整,自我进步,与时俱进,不断根据时代特点去调整自己的画风,他们在不断的与自我对话中找到更加有效的绘画形式。这三种意境,大相径庭又相互影响与补充,各有其美,都无法代替,宋元绘画史是中国绘画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在欣赏与研究的时候,要摆脱束缚,要尊重自己的内心,真正融入这些绘画作品,以在适合的场景用全新的设计语言去表达,同时感受绘画者们表现的不同意境,感受笔墨的变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跟随画者的笔墨变化,去学习,去开拓,在西方设计文化入侵的现代社会,我们若能将传统的山水画重新赋予新的生命完美地融入现代工艺设计当中,将传统的山水画进行新的艺术处理,焕发新的光彩,形成高雅别致,同时又极具内涵的现代装饰文化,这既是时代的需求,也是历史文化延伸的需求,本土文化情怀会更符合我们的审美。
参考文献
[1] 王国维:《人间词话》,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念12月第一版
作者: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