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冲山佛雕的传承与发展

[日期:2022-07-18]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摘要:任何工艺美术种类都离不开传承和发展,作为当代佛雕从业者,笔者深知佛雕的延续不仅要深造技艺,坚持创作,更要秉持传承与发展,推动佛雕行业的发展。本文从冲山佛雕的传承模式、传承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这三方面,浅谈冲山佛雕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冲山佛雕 传承 发展
  
  光福镇位于太湖之滨,因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了大批手工艺人,向世人展现出丰富多样而历史悠久的手工技艺,而冲山佛雕即是这些优秀手工技艺中较为古老的种类之一。冲山是太湖上一座半岛村,这里的村民从清末明初开始从事佛雕,逐渐形成家家户户以此为业,精巧的苏作佛雕技艺通过手工艺人的世代相传传承至今,为世人熟知。任何工艺美术种类都离不开传承和发展,作为当代佛雕从业者,笔者深知佛雕的延续不仅要深造技艺,坚持创作,更要秉持传承与发展,推动佛雕行业的发展。本文从冲山佛雕的传承模式、传承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这三方面,浅谈冲山佛雕的传承与发展。
  
  一、 冲山佛雕的传承模式
  
  在传承方面,冲山佛雕技艺基本由祖辈传承而来,规模倾向于个体作坊的生产模式,并经过一代代父子相传、兄弟相传或是师徒相传的模式传承至今,大多还遵循着这样的传承脉络。冲山佛雕是苏帮佛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娴熟的刀法体现了苏作雕刻技艺的精华,这是无法从教程课本习得的,须通过前辈手把手的悉心教导才能传承,全凭一张嘴和一双手。而佛雕的造型设计过程同样没有精密图纸和详细数据的记载,各种佛像造型或是从师父一辈传承下来,或是依照古画古书上的大致形象进行创作。这样的传承模式在经过数十年的雕刻创作后,一名经验丰富且技艺娴熟的佛雕师傅可以将从开料到雕刻一系列的制作环节铭记于心。
  
  二、传承面临的问题
  
  冲山佛雕个体作坊的生产形式,虽然保证了低成本和人性化,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所存在的局限也被愈发放大于,个体作坊面临着诸多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
  
  首先,传统手工技艺在产业升级方面面临瓶颈。家庭式的个体作坊虽然成本较低,占用的固定资产和移动资金相对来说较低,即使面临经济困难也能及时放弃生产并且转行。但这样带来的缺点是难以进一步发展壮大产业规模,长此以往不利于佛雕行业的整体发展。
  
  其次,从业人员缺乏品牌意识,难以推进相关的品牌创制。对传统工艺美术品而言,其具备独特的文化内涵可以通过创制品牌来体现,这不仅能为作品进行增值,更能通过品牌的形式将佛雕这一传统工艺传承下去,增加文化内涵,提升形象设计,同时增加大众的信任度。
  
  再次,冲山佛雕的技艺传承模式相对陈旧。现在冲山佛雕的传承方式依然以师徒相授为主,但传统的传承方式容易造成人才断层的现象,从而影响了技艺的进一步提高和工艺流程的创新。由于师徒传承的方式让技艺和知识仅停留在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情况下,因此造成了徒弟对工艺美术文化知识的缺乏,从而无法对佛雕技艺从更深层次进行研究。
  
  最后,佛雕行业人才流失的现象日益严重。如今,经济发展带来的利润诱惑,是现在阻碍佛雕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越来越多的雕刻人才转行从事效益更好且作品效率更高的玉雕、核雕等雕刻行业,甚至离开传统手工艺,从事金融、销售等收益更高的产业。现在愿意学习佛雕技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长此以往传统手工技艺势必凋零,但作为一门雕刻,佛雕和其他雕刻门类一样,切忌为了追求高效率和高收益而草率。佛雕因尺寸大、细节多,作品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大型的佛雕的制作时间往往数月起步,制作过程最主要依靠从业者手中的刻刀,更依靠雕刻技艺去完成,不能为获取经济利益而生疏了雕刻技艺。同样,任何雕刻都需要日积月累的磨练和经验的积累,长期忽视技艺的作用而以为追求声名与利益,总有一天会导致技艺的生疏。
  
  三、佛雕艺术的发展
  
  令人欣慰的是,传统手工艺并没有因为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而失去活力。近年来随着传统手工艺传承和发展所遭遇的困境愈发突显,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加大了对传统手工艺的扶持,对传统工艺从业者也进行了关注和引导,传统手工技艺正在发展中逐步变通以适应当下的经济和文化环境。
  
  一方面,有关部门加大了对行业内艺术知识的培训力度,提供了更多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如今许多艺术类院校开设了传统工艺专业,让更多老艺人可以通过成人大专的方式进行学历进修,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同时也能引导年轻一代热爱传统手工艺,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意识,为佛雕行业注入新血液和新活力。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师徒制传承模式,人才是传承技艺的重要媒介,经过多样化渠道培养的佛雕从业者不仅能提高对专业知识的掌控,更能汲取知识以形成自己的雕刻风格,从而使作品更加多元化。
  
  另一方面,各大工艺美术大型展览展会活动也推动了佛雕行业的交流与发展。社会公共文化场所的交流活动有利于佛雕从业者之间的交流,技艺需要切磋,专业艺术知识则需要与雕刻技艺进行融合,交流可以让同行之间在竞争中合作,共同学习,让自己的思想做到与时俱进,从而有利于整体佛雕行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佛雕从业者要积极学习并扩充专业技术知识。当代的审美潮流变化迅速而剧烈,在短短几个月内流行的元素就大不同,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推陈出新的时尚事物,因此传统工艺的审美也不能停留在古时的形制。工艺美术传承与发扬的过程中,不仅要苦练技艺基本功,更要借鉴理论文化知识,保持对艺术的钻研和坚持,提升审美能力,在佛雕艺术的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
  
  四、结语
  
  如今,佛雕艺术已经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更应该坚持传统雕刻技法,保护好佛雕这一传统手工技艺,了解佛雕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内在精神内涵,同时发扬工匠精神,做好传承和保护工作,让这一传统手工技艺代代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 吴群,况宇翔:数字化时代下木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
  
  [2] 唐梦骥:苏作非遗“冲山佛雕”造像技艺解析。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63-70
  
  作者简介:
  
  董辉,1986年生,江苏苏州人,出生于传统工艺之家,大学毕业后正式从事木雕技艺,现为工艺美术师、苏州市吴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佛像雕刻”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姑苏乡土人才、吴中工匠、东吴匠师新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