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举办两岸青年文创嘉年华暨江南水乡古镇(锦溪)艺术节的意义

[日期:2022-07-18]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摘要:文旅融合是我国当前文化产业重要政策环境与发展方向。从乌镇、周庄、西塘三个特色的江南古镇模式中,无论是顶层设计还是景观特色,特色文化属性的附件,无疑是给古镇更加强大的生命力。【1】艺术节作为古镇一个重要的文化名片存在于小镇的“特色”之中,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共生发展关系。本文用江南水乡古镇(锦溪)艺术节作为案例,聚焦提升水乡古镇人文“识别度”,以文带旅、融入长三角、迈向国际化,促进两岸青年心灵融合,聚焦两岸同根同源的文化,打造两岸文创融合的桥梁,用全新视角让两岸文创青年更全面、更细致、更立体的了解江南水乡文化。
  
  关键词: 文旅 艺术节 两岸青年 江南水乡古镇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江南古镇由于“小桥、流水、人家”的奇特景观而受到游客的青睐,成为了旅游热点。而其中江南的六大古镇——周庄、同里、甪直、乌镇、西塘、南浔已成为家喻户晓地域特色鲜明的旅游品牌。目前江南水乡古镇已然发展成为长三角经济发展区及其延伸区。长三角是台湾同胞投资、就业、生活的高度聚集地区。江南水乡古镇既保留着历史风貌和记忆,又承接着现代居住和经济发展功能。在当前长三角地区一体化的进程中,发掘古镇的文创设计内核,焕发古镇的活力新颜,发挥其在经济内循环中的推动作用,具有战略意义。自2013年2月3日起,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昆山试验区,赋予昆山对台合作先行先试的重要使命。锦溪古镇隶属于江苏省昆山市,同属“江南水乡”范畴并以此为旅游业核心。以此契机举办“两岸青年文创嘉年华暨江南水乡古镇(锦溪)艺术节”具有重要意义。
  
  一、江南水乡古镇文化旅游开展的现状
  
  以江南水乡风貌为背景的文化古镇旅游推出后就吸引了大量旅客。如古镇周庄在旅游黄金周日游客量曾经达到过3万多人次,年旅游收入则曾达到4.2亿元人民币,带动了江南古镇旅游开发热潮。多年来,在“保护古镇、建设新区、开辟旅游、发展经济”的思路指导下,古镇旅游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各类形式也相继推出。但是多年发展,出现了诸多问题,如旅游产品单一,发展模式单一,竞争无序等,导致古镇旅游业的综合效益不高。所以要实现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使古镇旅游业发展由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即要实现古镇旅游的深度发展。
  
  1、模式单一
  
  江南古镇发展模式单一,大多数依然是直接为观光旅游者服务的,门票作为主要收入点,配合着泛舟体验、商品出售。【2】江南古镇大多都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情,对于普通游者或两岸青年来说,古镇旅游共性较多,没有自身独有的特点和亮点。目前六大古镇不论从商业性和景观性都没有过多突破,普通旅游者不会深层次去研究古镇差别,很难留下深刻印象。
  
  2、商业化严重
  
  随着双休和“黄金周”的旅游日热,很多古镇将开放旅游作为经济的增长点。古镇景点中大量线上各类商店的开设及现代装修材料的采用,导致了建筑用途的改变和传统风貌的消退。无特色旅游商品的泛滥以及“人人皆商”的浓重的商业气息磨灭了古镇建筑的人文气息。
  
  3、缺乏地方属性艺术节举办
  
  大多数古镇都是依靠自身景色与人文气息去吸引客户,根本没有挖掘本地区文化底蕴,缺乏地方特色创意性的艺术节,使得古镇没有延伸的可能,甚至一些优秀传统文化难以继承和发展。也带动不了本区域其他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江南水乡古镇艺术节的必要性
  
  1、艺术节概述
  
  艺术节的历史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对艺术节的内涵和所属类别,根据百科全书的定义,“节庆活动”指的是在一段固定的时间里,用某个特定主题而进行的活动聚会,这是一种民间大众约定俗成、并且通过历史的世代相传而继承下来的集体的、大型的社会活动。【3】在当代背景下,艺术节与节庆活动一样也是指在某一固定时期内,以某特定的主题举办的一系列文化活动,内容包括戏剧、音乐、舞蹈、戏曲等舞台艺术演出,还包含美术及摄影等艺术展览、艺术博览会、工艺品、服装、武术等专项文化活动,以及文化论坛等各种学术交流活动等。例如:乌镇戏剧节、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爱丁堡艺术节、墨尔本国际艺术节等等。
  
  2、艺术节在古镇中的作用
  
  艺术是跨越国界,跨越种族的,可以在不用语言交流中得到统一。艺术节与古镇两者相辅相成,艺术节在形成过程中离不了古镇特有的文化底蕴属性。各种各样的艺术节都离不开体现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在地性。目前以文旅为特色的小镇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包括以自然或人文景观为依托的风景旅游小镇,以民族文化为依托的民俗文化小镇和以文化产品为核心资源将文化旅游密切结合的文旅小镇。纵观众多特色文旅小镇中以艺术节庆作为名片的不在少数。【4】比如周庄国际旅游艺术节、乌镇戏剧节就是在强调它如何能够更好的体现本土文化,使其成为古镇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促进传统城镇的文化复兴。艺术节通过其在地性可以最大限度上实现其对古镇的促进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艺术节的策划与运营,是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探索的一条艺术与商业平衡的道路。因为艺术品质保障、文艺生态营造、文化消费场景建构及由此而形成的古镇文化品牌,从而构建新时代下古而新的艺术小镇。
  
  3、锦溪开展两岸青年文化江南水乡古镇艺术节必要性
  
  锦溪位于昆山市西南,总面积90.69平方公里,素有“三十六座桥,七十二只窑”的美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积淀,铸就了锦溪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周边有“天下第一古镇”周庄,从人文景观属性来说很难脱颖而出。需要一个特有属性的古镇品牌形象,实现江南小镇的文艺复兴。据一项调查研究显示,从2005至2020年的15年间,大陆人均文化消费需求年均增长将达到6.7%,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年增长速度将保持在14%左右。由此可见,文化产业作为今后20年两岸支柱产业的地位是非常明显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和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对台大政方针,充分利用长三角地区两岸人员往来频繁、交流合作深入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加强区域内台联工作的协同配合,推进对台交流合作,密切联谊服务台胞。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建设,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当前,“十四五”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的宏大蓝图已经绘就,昆山将肩负历史使命,勇当两岸产业合作最紧密、社会文化交流最深入、落实同等待遇最全面的样板区、示范区。在这样特殊背景下举办两岸青年文创嘉年华江南水乡古镇(锦溪)艺术节的举办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三、对两岸青年文化江南水乡古镇(锦溪)艺术节探索与思考
  
  顺应文旅消费提质转型新趋势,迈出了探索古镇发展新模式的关键步伐。聚焦提升水乡古镇人文“识别度”,以文带旅、融入长三角、迈向国际化,打造长三角江南水乡旅游和城市符号的“百宝箱”。同时,以文化促进两岸青年心灵融合,聚焦两岸同根同源的文化,打造两岸文创融合的桥梁,用全新视角让两岸文创青年更全面、更细致、更立体地了解江南水乡文化。
  
  1、深入挖掘江南文化内核,开发具有锦溪特色的艺术节
  
  以文促旅、以文兴旅,古镇旅游需要文化丰富。锦溪古镇地处江苏省昆山市西南,素有“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的美誉,留存诸多人文景观、古迹名胜和无数独具明、清特色的建筑,具有江南古镇特点,目前针对属于锦溪的江南内核没有挖掘。乌镇不少旅游节庆活动就是在传统民俗文化基础上开发出来。乌镇先后成功举办香市、花车巡游、烟花大会等节日活动,集中展示了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民俗活动,引起海内外游客的浓厚兴趣,让旅游者从中感受到了浓郁的江南民俗,带动传统产业的展示性表演,极大促进了当地销售地方特色商品的旅游商业的发展。【5】整合和创新是时代发展的需求,锦溪古镇的发展不能沿用过去的老一套,需要借鉴乌镇方式构建属性自己的艺术节。通过聚焦两岸优势,共话两岸文创,整合水乡文化,吸引更多两岸青年前来感受江南风情,汲取创作灵感,让千年古镇更好地展现人文魅力、焕发时代新颜。
  
  2、两岸青年文化江南水乡古镇(锦溪)艺术节特色
  
  厚植江南水乡生态优势,彰显古镇特色文化底蕴,让古镇融入社会发展,让多元艺术融入两岸人民生活,通过将“文创旅游、非遗体验、农旅集市、设计大赛”资源整合,着力打造‘气质化古镇’,串联和激活锦溪不同的文化符号,以“展示、互动、体验、推广”的展现形式,打造高品质、高规格、高水准的交流平台,以“艺术节、嘉年华”为传播渠道,助推特色水乡建设,促进历史经典产业保护和发展,推动传统和现代多元融合、古韵与今风和谐共生,让两岸文创青年在互动交流中产生心灵上的契合与共鸣。
  
  文创旅游
  
  夜游古镇:邀请两岸青年赏江南夜景,游锦溪古镇,触江南韵味,置身其中了解锦溪、了解古镇、了解艺术,真正体验“一样的古镇,不一样的风情”。
  
  文创论坛:陆续举办数字经济与江南水乡旅游的融合发展、水乡发展与非遗文化传承串联、文旅融合升级下研学旅行的发展机遇、后疫情时代文旅发展的新趋势等研讨活动。
  
  文创好物展:陆续举办长三角江南水乡古镇文创展、长三角高校毕业设计文创展、两岸青年文创展等文创展览,也让水乡文化成功地走出锦溪。
  
  非遗体验
  
  陆续举办金木水火土非遗集市体验。
  
  金·金砖拓印创作体验、木·爿木木艺创作体验、水·水乡饰品创作体验、火·袜底酥创作体验、土·陶庐陶艺创作体验等集市,体验与别处不同的江南非遗文化。
  
  农旅集市
  
  邀请长三角锦溪、西塘、同里、乌镇、甪直、南浔、朱家角、木渎、安昌、西递等古镇携自身特色的农旅产品汇聚锦溪进行集中展示。通过艺术节品牌形象提升农产品销售渠道,打破古镇景区单一经济来源。此外,锦溪设立长三角青年文创实践基地,院校合作打造一个可创作、可展示、可销售的一体化的文创实践基地,将锦溪镇农旅产品锦溪大米、锦溪黑蚬、万千湖果品桃、万千湖果品梨、万千湖果品葡萄、万千湖大闸蟹、锦溪袜底酥7件等锦溪农产品作为首批农旅产品下发给合作院校,形成农旅文创集聚设计。通过“校地合作”方式将文创作品产业化。
  
  设计大赛
  
  “昆韵水乡”第四届海峡两岸(昆山)青年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立足发挥昆山“临沪对台”优势,激发海峡两岸青年创新、创意、创业热情,旨在以昆山的自然景观、人文故事及当今小康社会为设计元素,以长三角地域特色的水乡底蕴特色为创作基础,以全新视角,以“在传承中突破,在创新中传承”的创作理念,创作具有水乡灵气的文创精品,形成一批以“昆韵水乡”为题材的特色文创精品成果,用青春力量助推水乡文化在海峡两岸传播、让水乡的内涵与魅力促进海峡两岸青年文化交融和心灵契合。
  
  四、对两岸青年文化江南水乡古镇(锦溪)艺术节意义
  
  艺术节是锦溪古镇发展新模式的全新探索,将充分展现锦溪古镇风采,并集中展示保护并传承着江南水乡文化、宣卷文化、金砖技艺、长三角农旅产品等优秀乡土、地域文化,让两岸青年、游客近距离感受到江南水乡文化的魅力所在。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以商促旅的模式确实在古镇开发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古镇资源保护产生了破坏。锦溪此次艺术节与以往不同,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商铺化,而是以文化交流作为重要引擎,带动具有特色的农旅产品。通过提供两岸青年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交流对接的平台,构建可创作、可展示、可销售的一体化的校企合作文创实践基地,不仅带动传播江南水乡特色农旅产品,更为地方经济带来不可预估的经济价值。
  
  五、参考文献
  
  [1]吴镜晶。在文旅融合中释放文化创新潜能——从古堰画乡小镇艺术节看文旅融合新思路。中国文艺家。期刊
  
  [2]蒋志杰。江南水乡古镇文化旅游策划研究。上海师范大学
  
  [3]曲妍。文旅融合背景下艺术节与特色小镇的共生发展研究。艺术管理(中英文).期刊
  
  [4]刘懿莹。江南水乡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周庄为例旅游纵览。旅游纵览下半月
  

  [5]胡娜。乌镇戏剧节: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视域下的艺术节探索。四川戏剧


  作者:凌勇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