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鱼罩壶>来看紫砂艺术的灵感来源和历史传承

[日期:2022-07-25]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摘要:在这样美丽富饶、物产丰富的土地之上,天然生成的紫砂和宜兴匠人的妙手天成,共同成就了紫砂艺术的旷世绝伦,也让我们广大的壶友能够在其中自由徜徉,寻找到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鱼罩壶》,作者根据江南风物的特征,很好的把鱼罩进行了抽象和概括,在延续前人造型的基础之上,加入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审美和生活实践,最终呈现出具有鲜明个人色彩的艺术作品,也用陶刻装饰的手法彰显出蕴含其中的文化内涵,可谓是神形皆备,令人爱不释手的一件精品力作。

  关键词:紫砂;鱼罩;灵感来源;历史传承

  “一瓯春露香能永,万里清风意已便,”这是古人对于宜兴茶叶的吟诵,也是壶茶同誉的有力证明,一瓯春露所描绘的江南春茶和紫砂壶的完美结合,反映出我们对于阳羡茶和紫砂壶的由衷喜爱。特别是在今天茶文化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紫砂壶作为“世间茶具称为首”的存在,出现在我们的茶座之上,在带给我们实用价值的同时,也让中国传统文化浸淫在我们周围,喝茶品茗之间,就能够感受到江南的地理特征和风土人情。在这样美丽富饶、物产丰富的土地之上,天然生成的紫砂和宜兴匠人的妙手天成,共同成就了紫砂艺术的旷世绝伦,也让我们广大的壶友能够在其中自由徜徉,寻找到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这件紫砂艺术作品《鱼罩壶》采用了紫砂造型之中常见的器型设计之一,也是来源于我们生活之中的鱼罩形态抽象而来,在江南多小溪河流,捕鱼也是日常劳作的一种方式,鱼罩我们也并不陌生,能够幻化成为紫砂的形态,可以说是理所当然的演变。此壶壶身线条简洁流畅,作者并没有对于的华而不实的设计,而是在艺术审美的和谐框架范围之内,尽量克制自己技艺的炫耀,从而达到器与人的平衡,重点突出了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壶底非常的平整,端庄稳重,壶嘴的设计也是剑流直管,出水非常的爽利,与之相互应的壶把设计超脱了一般的形态,而是更加的具有动态之美,宛如散出去的渔网一般,端握也非常的舒适。壶的肩部处理,起承转折之间能够看到细腻的心思和独具的匠心,壶盖向外延伸出来,轻薄合适,严丝合缝,上面点缀的壶钮倒锥形设计,拿捏轻巧,和谐统一,壶身还有陶刻装饰,上书“虚怀”二字,并不是凭空的镌刻而来,而是结合紫砂鱼罩的器型,希望能够从“独钓寒江”的意境之中延伸开来,虚怀若谷的品质也是其中应有之意。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鱼罩壶》,作者根据江南风物的特征,很好的把鱼罩进行了抽象和概括,在延续前人造型的基础之上,加入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审美和生活实践,最终呈现出具有鲜明个人色彩的艺术作品,也用陶刻装饰的手法彰显出蕴含其中的文化内涵,可谓是神形皆备,令人爱不释手的一件精品力作。

  鱼罩壶的历史其实并不久远,是我们紫砂界非常有名的大先生“裴石民”设计创作而成,其中的历史故事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在上海本来做仿古壶的裴先生回到了宜兴丁蜀老家,开了一家陶瓷店做生意维持生计,但是有一条宗旨,就是不卖日本人。当时,裴先生的技艺已经超凡脱俗、名声远播,无论日本人如何威逼利诱,他都坚持着民族气节,绝不妥协。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江南多溪流,许多的百姓在劳作之余,捕鱼来改善生活,或者在市场贩卖都是常见的情景,鱼罩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在中国传统诗歌之中“独钓寒江雪”的意境影响之下,裴先生创作了“鱼罩”的形态,把自己对于紫砂艺术的理解和情感的抒发都融入其中,像一位独钓寒江的渔夫一样,裴先生在那样的年代之中,守护着自己心中的信念和理想,为紫砂艺术的传承和发扬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后来,“鱼罩”壶形受到了许多紫砂大师的喜爱,也根据这一题材,创作延伸出大同小异的形态,这件紫砂艺术作品《鱼罩壶》就是继承着裴老的风骨特征,然后结合当下紫砂艺术的发展潮流,把紫砂那种质朴的肌理,还有陶刻装饰金石的味道,呈现出一种旷达而又萧瑟的意境,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之中,经过岁月的更迭和朝代的演变,许多的传统技艺已经丧失殆尽,失去了往日的风采,然而紫砂艺术却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之中,形成了完善的制作体系和文化传承,这种百折不挠、保持高洁的精神,也是我们中国文人所具有的特征,更是紫砂艺术想要呈现给我们的最初的感受,希望通过这样的一件紫砂艺术作品,能够让我们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之中,冲泡一壶茗茶,在不断的把玩摩挲之中,紫砂焕发出幽幽的暗光,宛如君子之玉,指引者我们的生活,启迪着我们的思想。

  结语:紫砂之所以能够薪火相传,延续至今,大师们的言传身教和躬身示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桃李芬芳,新人辈出,在一代代紫砂艺人的心口相传之下,紫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一部分,不仅仅带给我们真正切切的饮茶体验,更让我们明白了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包罗万象和对于我们普通生活的深刻影响。

  参考文献:

  1、钱育培《仿生象形概念在紫砂光素器造型中的应用——简析“鱼罩壶”的制作技艺、造型结构及艺术特征》

  2、范爱娟《论紫砂壶“鱼罩”的工艺之美和生活情趣》


  作者:夏瑞娟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