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紫砂壶;擂上天元;创意设计;文化魅力
“壶经久用,涤拭日加,自发黯然之光,入手可鉴。”这是《阳羡名壶系》之中记载的关于紫砂壶的艺术魅力之所在,也让我们无数的壶友把养壶的目的锁定在“黯然之光”上面,希望经过长期的泡养之后,能够呈现出如同玉石一般的光泽。其实,对于大多数的紫砂原矿泥料而言,不需要太多的刻意为之,而是在自然而然的养壶过程之中,就可以达到的效果。而我们需要关注的是,紫砂艺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之中,汲取了大量的文化素材和创作灵感,让我们宛如身临其境,感受其中的艺术魅力。
这件紫砂艺术作品《擂上天元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创新了提梁的设计风格,细节的处理独具匠心,同时还融合了大量的文化元素,带给我们一种饱满大气、耳目一新的视觉享受。这件作品的设计理念,是以一个考生的考试环境作为背景,考试的环境就像一个擂台,大家都在这个擂台上展示自己的技术,所以借用鼓作为这个擂台,所以此壶壶身宛如一面战鼓,线条弧度自然,肩部的边沿装饰鼓钉栩栩如生,腹部鼓起,张力十足,壶底则是十分平整,壶嘴的设计更是充满了创造力,如同鼓槌一般,衔接流畅,不露神色,考场也就是战场,战鼓擂起来,才有比赛竞争的气氛,所以嘴就用了这个造型,壶盖和壶口吻合紧密,壶钮则围绕方形展开设计,也是围棋棋局的布置,壶钮的设计灵感就来源于考场里的考生,各自为战,好似围棋里的黑白子,又像繁星点点,充分的在这个擂台上展现着自己最坚韧、最闪耀的时刻,和作品的主题不谋而合,也把我们古人认为的天圆地方形态巧妙的融合其中,乾坤尽在掌握。此壶的提梁设计也是出人意料,是借用类似牌坊的一个简洁造型,大家都知道古代的牌坊大多是为了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借用这个造型,一是为了显示这个考场的庄严、正气,二是配合把手和壶身之间的线条,使线条能够直曲相交,完美呈现,弧度自然优美,不加修饰,营造出良好的空间形态,把“擂上天元”的艺术特征完美的呈现出来,让我们从其中感受到作者精湛的艺术技巧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懈专研。此壶的设计精妙,工艺精湛,题材的新颖,在许多的紫砂艺术作品之中还是比较的罕见,特别是提梁的设计和战鼓的相得益彰,令人观之激情彭拜,有一种闻之战鼓,欲战场杀敌的冲动。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擂上天元壶》,一方面让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于细节的处理和提梁的装饰,在围棋的局面之中,高手对局,如同战鼓挂在将士们的脖子上一般,威风凛凛。另一方面,也从中能够凸显出中国历史的悠久和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姿,让紫砂艺人们在其中汲取了许多的创作灵感和元素,才能够带给我们如此美轮美奂的艺术作品。
围棋运动古老而又具有创新,“天元”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历书》:“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这里的天元,指代的是凡是超神入化的人物,要了解事物的根本源头和开始,具有着很丰富的内涵寓意,所以在围棋之中,“天元”指代的是正中间的位置,围棋天元之战,在中国和日本都具有悠久的历史,也是这一领域的“王者之争”当我们把紫砂和围棋结合起来的时候,最能够展示出我们国人的精神世界。紫砂壶盈盈一握,但是其中却有万千乾坤,同样在小小的一方棋局之上,却是万马奔腾,千军厮杀,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正是这种一脉相承的气质,让质朴内敛的紫砂和胸有丘壑的围棋之间产生了微妙的联系,当我们细细品味其中的内涵之时,就能够感受到我们古人的生存智慧和审美哲学。这件紫砂艺术作品《擂上天元壶》看起来是一把简单的紫砂壶,但是却暗含了千军万马,在隆隆的战鼓声中,杀上了“天元”之味,所以提梁的设计也如同绶带一般,具有一种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总之,其中的每一个元素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也从中凸显出紫砂文化魅力,让我们在喝茶品茗的过程之中,能够引起内心深处更多的共鸣。
结语:紫砂艺术的多元化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在今天机械化大生产越来越普及的大环境之下,紫砂器的实用功能被逐渐的淡化,而艺术性则在紫砂艺人的不懈努力和许多文人雅士的共同参与之下,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一系列的造型设计和陶刻装饰,让我们重新认识到紫砂艺术的无穷魅力和带给我们更多的情感寄托,也让这一艺术形式焕发出新的时代魅力。
参考文献:
1、宋陶《浅谈紫砂“锦上莲花壶”的审美艺术》
2、陈红珍《从紫砂“荷塘情趣壶”窥见中国人的自然精神》
作者:谢浚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