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苏绣的艺术创作

[日期:2022-09-14]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摘要:现代刺绣艺术所追求的应是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它在继承传统刺锈艺术审美观念的基础上着童于艺术的渲染。这些艺术气息要由绣制者通过巧妙地布色旌线来实现。任何一件刺绣作品,其构图总是由花草、树木、山水、人物、动物、建筑等中的一个或几个元素搭配而成。因此,用针线来展现这些元素的真切感就成为了作品成功的关键。艺术的生命力在于我们不断地留心观察,不新地思索,不断地去发现一切能表现真实的手法,唯有这样.苏绣艺术的生命力才能得到不断的呵护与培育。


  关键字:苏绣 审美 艺术创作


  艺术是人类以情露和想象为特性,来反映世界及自身二者关系的看法的一种特殊方式。其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表现情感理想,并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及客体的相互对象化。通俗地说,艺术也就是人的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现。刺绣艺术也是如此,人们用针和线把设计和制作的理念付诸于织物这一载体上来,从而反映风俗、文化、心理等社会意识。

  画家用画笔,雕塑家用混土,雕刻家用金属,木刻家用木头来表达他们对美的追求,而刺绣工艺也和它们一样.以自身独特的艺术形式表达着人们的审美情趣。它是一种在已经成型的织物上以多种针法进行再创作的艺术,能通过针线和色彩的增加赋于普通的全新一种全新的感觉。起初人们只用最基本的织物,结合它们的编织纹理采绣制图案,而后来,只要能被针和线穿过的东西都可以用来刺绣。从传说中女红的出世到现代刺绣艺术的形成,刺绣也经经历了图腾辟邪、装饰、炫耀和展现艺术及文化的几个发展阶段。而展现艺术及文化则是刺绣发展中的一个辉煌的阶段,也就是现代刺绣阶段。

  艺术手法与内容有着互为依存的辩证关系,其作用在于使艺术作品的内容能得到充分、完美的表现。然而无论何时,艺术手法的运用,都必须服从于特定的艺术内容的表达,并与欣赏者的审美能力相适应,艺术手法使用得当,可以增强艺术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潦力。因此,绣制者通过巧妙地布色施线可以史充分的展现作品的艺术气息。

  任何一件刺绣作品,其构图总是由花草、树木、山水、人物、动物、建筑等中的一个或几个元素搭配而威。因此,用针线来展现承些元素的真切感就成了作品成功的关键。下面就以这些现代苏绣艺术中常需展现的六大类对象入手,浅谈其创作的艺术手法及相关技法。

  一.花草树木的绣制

  花草树木品种繁多,形状各异。但茎、叶、花是花草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树木的枝干、枝条、树叶和花卉则是树的基本组成单位。绣制花草的茎、叶、花与绣制树木的枝干、技条、树叶和花卉都应顺着其生长势态来设计线条的走势。

  草叶与树叶的线条宜将弧线条与直线条搭配施用,在叶子挺拔处宜用直线条.以展现叶的力量,而在叶的弯曲处则应用弧线条施之,以展现叶的姿态和动感,两种线条穿插应用,最终汇集到草茎与叶柄上,与整株植物形成一个和诣的整体,使叶的情态锝到最恰当的展现。至于线条的粗细则应依据植物及图案的大小来选择。光滑的叶面则应选择细一些的线条,在针法上宜用套针,而对于毛糙的叶面则可以选择略粗一些的线条,针法上宜用乱针,对于大一些的图案,在线条选择上也宜相对粗一些,大一些的叶子还宜用滚针绣制出其叶脉。而叶的色彩主要以绿色为主,但不同季节,生长的先后及光的强弱也使绿色变化为嫩绿色、淡绿色、绿色、深绿色、墨绿色、淡土黄色、土黄色、深土黄色、灰黑色等。嫩绿色与淡绿色的施用可以展现出嫩叶及春季时叶色的特性。绿色或深绿色的施用可以展现茂盛时期及盛夏季节叶色的特性,而墨绿色则可以展现叶子肥沃健壮的特性,淡土黄色、±黄色、深土黄色及灰黑则展现出了叶子由初秋、中秋、深秋直至冬季的季节色彩变化特性。光照强烈则叶色变淡,在高光处甚至需掺和些云白色来烘托,光弱则叶色变暗,所使用之线色也逐渐加深,同时,远近空间的变化也能使色彩发生改变,近处事物的色彩会显得淡一些,而向远处深入的元素会使色彩渐渐加深。

  茎是植物的主干,但却较纤长,因此绣制茎的线条与绣叶所用的线条基本相同。但为了绣出其纤而有力的特点,采用缠针绣制比较适宜,同时所选绣线的色彩也不宜明亮。

  树的枝干则是树木显现其生命力的另一个重要部分。绣制时应根据不同的树表施以不同的针法,如松树的树皮带有块状,因此绣制时既要将其线条表述清楚,又爱使其能形成一个整体。在安排线条的走向时不仅要相互之间照应,又要通过不同颜色的绣线把每一块树皮清晰地展现,对于一些比较光滑的树干则用套针来绣制,但存色彩上要注意深浅明暗的过度变化,在高光处色线应淡一甚,背光处线色要略深一些。

  花瓣是植物最美丽也是最充满魅力的部分,其色彩可以根据花朵的实际色泽而选定线色,也可依据作者想反映的作品主旨来选定色线,如想展现真实的现实世界,则在绣法上需选用合适的针法绣制,细腻一些的线条更宜展现花朵真实的质感。另外,一朵花要由花蕊、花瓣、花托、花梗几个部分组成。花蕊通常是黄色,传统绣制中通常采用打仔绣绣制,但这样绣制出的花蕊不能展现出花粉的本色,而现代技法中的点彩绣则能很好展现这一点,从而使花蕊的现实感与空间感更真切,而用套针来绣制花瓣可以真切地震现出花瓣细腻的质感,但一朵花往住由几个花瓣组成,因此在用色上宣用一些类似色,使其空间感得到舒展。有些花的花瓣会有部分重叠的现象,而在重叠处既要将两个花瓣交待清楚,又要使它们也能形成一个整体。因此绣制时应先绣制处在前面位置上的花瓣,再绣制处在后面位置上的花瓣。通常这一效果是用色彩的变换来展示的。在色彩的转换过程中,位于后面位置上的花瓣其色变会形成一条斜向下伸的弧线,也就是说靠近前面花瓣处的弧线是平缓些,而远离前面花瓣的弧线则是下滑陡峭一些。对于处在前面位量上的花瓣则要清晰地绣出其边缘的轮廓。因花瓣有转折或婉转,其线条的形状通常呈变形的‘S’形,所以应施用与叶片的布线相仿的线条。花瓣有厚实与轻飘之分,要绣出花瓣的厚实照,则可以在其花瓣尖端用“包头”的绣法绣制,而要绣出花瓣的轻飘感,则可以直接用散套针进行绣制。有些图案的花朵较多,如梅花、桃花,这些花朵在线条设计上基本与单独的花朵相同,但所有花的线条应趋向枝条,使其形成统一的效果.

  二、山水风景的绣制

  山体的绣制可依据所要表现的艺术效果及植被的情况采用不同的针法绣制,近处的山体比较清晰,因而常常附有植被,裸露的山体宣用套针和虚针结合绣制。在山体边缘的线条宜粗实一些,随意一些.而远处的山体由于常常受水气的遮挡,显得迷糊一些,在针法的施用上用虚实针绣制,山体边缘的线条也宜淡一些细一些。这样绣制出的山体效果比较自然一些。有的山体在山脚下有云雾遮蔽,要使山脚能和云雾自然地融合在一起,采用虚实乱针绣的绣法最佳。

  水最吸引人注目的是其清晰的特质。水的清晰在于它的清澈透明。但纯粹用蓝色还不足以表现这种清澈透明的效果,在蓝色中掺和些许紫色及水灰色,更能自然的表现出水的晶莹。水有静态和动态之分。静态的水宜用虚实针绣,线条可略长一些,再绣上沿岸的倒影,水平如镜的效果就立刻得到了呈现。微波的水面则在用虚实针绣制的基础上将其线条略施短一些,再加一些三角针,三角针的色泽由近至远渐渐变淡,水面微漪的效果也就自然呈现了。如果在波尖上添几针明亮的线色,还可以显现波光粼粼的效果。巨浪则需用短线条和弧线结合来绣制。巨浪的浪花色泽较淡,可用在白色中滚加一些淡蓝色的色线来绣制。

  三.动袖的绣制

  动物中禽鸟的绣制最为多样化。禽鸟生动的形念,主要来自于其羽毛的姿态,而其羽毛的呈现可以分为这样几种情形:首先是喙根到头部,脖予、胸部和腹部的羽毛。这部分的羽毛细小,分辨不漕每根羽毛的形态,可以直接用色块来展现,线绒宜在2丝至3丝。至于线条的走向可以这样设置:从禽鸟的喙根处到头顶处,线条走向以喙尖为中心,向头顶以放射状态呈现:头顶到脖子的连接处的线条在头顶处要有些分散,而到脖子的连接处则府略微的收缩一点;脖子部分的线条则根据脖子的形态来确定其走向,但总的趋势应与脖子的骨骼走向一致:胸部的线条是从脖根处向腹部成放射状走向,脖根处收紧,然后渐渐放松分散,线条的连接应是弧状形态,腹部的线条基本上成平行线形态出现,在接近尾部时渐渐收紧;然后是背部、翅膀及尾羽的羽毛.这部分的羽毛相较其他部分清晰,绣制重点是要展现羽毛的轮廓。背部羽干姿态线条要与脊椎骨一致,在靠近尾部时也要把羽干趋向线条收紧一些;尾部的羽干线条则要依据尾部的动态来取其走向:张开的尾,则羽干线条应选择放射状,而没张开的尾则羽干线条宜选择平行的线条,翅膀的羽干线象也要依据禽鸟的动静状态来取舍其走向。羽绒的走向从羽根出发向两侧斜向长出,在羽毛的末端以似半圆的形态展现。虽然禽鸟通常是以一个立体形态出现,但禽鸟的羽毛却是其外貌所见,也是我们在绣制时所能呈现出的,其线色的施用可依据禽鸟的羽色而选择绣线,每根羽毛的色块都比较小,且健康的羽色应有一种亮泽感,所以在绣制时除了要展现羽毛的本色外,还应在线色的搭配中添加一点亮丽的色线,以突出羽毛的光泽感,正对视角的羽毛要绣出其完整的羽形,其两侧的羽形发生渐变时,应由离脊柱近的羽毛渐渐盖住远离脊柱的羽毛。这样就能使禽鸟的体型得到逼真的呈现。

  皮毛动物的绣制可以用套绣或乱针绣的绣法进行绣制,线条走向依鼻粱、头项、脊背、尾骨为基准线,即线绒的走向基本上同鼻粱、头项、脊背、尾骨的方向相一致,再由脖转向胸部。在由胸部转向腿部的连接处要用弧线展现出转向的势态,使线条的转折自然流畅。胸、腿及臀部要绣的丰满一些,使动物健壮的体态能得到展现,并着重突出毛色的亮丽,使其健康的体态能充分地得到渲染,动物的眼睛一般采用集套的方法进行绣制,绣制时要注重其眼神中所传达的或专注或悠闲的情态。

  四、人物的绣制

  人物的绣制应视其所处的图景位置来取舍其绣制方法。如果将人物置身于风景之中(这种情况多出现的在古画作品中),刺绣制时不需特别细腻逼真,只需应用一些平绣针法中的套针、虚实针、滚针,能简单的展现出人物的神态、姿势、衣着即可。而单独的人物绣制如照片摄影等,就需要把乱针绣与平绣的针法结合起来应用,以便清晰地绣制出人物的神情、容貌、衣着的质感。人物的脸部通常采用乱针绣的针法进行绣制,而其衣着一般用平绣的针法进行绣制。通过这样的技法,可以将人物的个性特征准确地表现出来,而观者也能轻易辨别出所绣制的对象。

  五、建筑的绣制

  在绣制建筑物时,应依据建筑构件的质地选择色彩、绣法和线条的走向及粗细。一幢建筑物通常由墙体、柱、梁、屋顶及门出阿布那个组成,在一些宫殿、牌坊处还兼有斗拱。墙体的绣制可以用平针或虚实针进行绣制,线条的走向一般可用纵向或横向。如果墙面较大,也可以用套针来绣制。柱的线条走向以纵向来表现与实际比较相符,而梁则选择横向的线条来展现。如果是圆柱,则应利用绣线颜色的变化来展现柱、梁的立体感,如果是方形的梁、柱则要通过面块的不同色彩来展现出其立体感。而对于侧面还要应用渐变的色彩来展现,这样可以使空间效果更加真切。传统建筑的屋顶通常是由瓦片构成,它的面是一个曲面,因此与屋顶雨水流向相同的两侧边线是直线,反之与屋顶雨水流向相截的线条则是为弧线。而瓦面则可以用与屋顶雨水流向相同的线条以平针或虚实针进行绣制。对于宫殿、牌坊等处的斗拱及门、窗可以依照方形房柱、房梁的绣制力法进行绣制。

  六、印章的绣制

  另外,有些作品还需要绣制印章。印章有阴文与阳文的区别。阴文印章需要绣出印章的面,留出文字的空间。绣制这种印章时采用平绣的方法所取得的效果比较逼真;而阳文印章则是需绣出印章四周边缘及文字,留出印章的面。这种印章更适宜用滚针的针法来绣制。而如果用较细的线绒沿绣地的经纬用点彩绣的绣法绣制阳文印章,线绒会嵌入绣地的丝堆中,出现一种似断似连的效果,在视觉上能产生用印泥印上去的感观效果。

  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不断细致的观察,不断专注的思考,以及不断执着的探索。苏绣精湛卓越的技艺需要传承,苏绣艺术的生命力更需要不断的得到呵护和培育,愿苏绣在工艺美术的大舞台上能充分展示自身的魅力,走向愈发辉煌的明天。

  作者:张黎星 高级工艺美术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