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遗技艺走进文化旅游生活——对非遗体验课程的几点思考

[日期:2022-09-30]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摘要: 非遗技艺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极融入文化旅游生活,不仅能让广大青少年了解祖国优秀传统工艺文化,而且能促进传统工艺自身的传承和发展。因此,让非遗技艺走进文化旅游生活是我们应该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非遗技艺 文化旅游 体验

  ⽂化和旅游是密不可分的,⽂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化的重要载体。两者能够有机结合和深度融合是⽂化和旅游互动共荣的客观需要,也是⽂化和旅游发展的必然规律。非遗技艺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极融入文化旅游生活,不仅能让广大青少年了解祖国优秀传统工艺文化,而且能促进传统工艺自身的传承和发展。2022年6月28日,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家10部委颁发的《关于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通知》【文旅非遗发〔2022〕72号】,要求加大传统工艺宣传推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非遗进校园,支持中小学结合区域和学校特色落实国家课程的学习要求,开展传统工艺展示展演及互动体验活动,激发青少年参与传统工艺保护传承的热情。”本文就如何让非遗传统工艺进校园社区和文化旅游生活,开展传统工艺展示展演及互动体验活动,谈些看法:

  一、非遗进社区、进校园、进社区进行非遗技艺体验课有其独特优势。体验人员都是附近居民或学生,大家都比较熟悉,交流起来比较方便。教室设置在社区活动室,更接近生活,每周固定2个半天时间,进行非遗项目课程观摩、学习、辅导,学习气氛活跃,非遗项目受居民欢迎,容易形成“一村一艺”的传统技艺特色。2017年笔者被“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聘为兼职教授,与学院深度合作,成立“非遗大师工作室”,以“师带徒”的形式实现艺术创作的有机统一,有效提供非遗技艺的成果传授和转化,以培养更多、更好的非遗技艺人才。学校每学期设置96课时的非遗项目课程,班级里的学生大都能掌握该项技艺制作的基本方法。挑选有潜力感兴趣,而且自愿的学生来工作室深造,定向培养技艺传承人。通过课程旨在让师生在感知、体验中了解苏州本地的历史文化,提升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爱国爱家乡的热情,让师生主动传承和弘扬苏州优秀传统文化。

  二、非遗进园林。园林景区是旅游景点,更是传统文化、江南文化的体验胜地。如苏州太湖园博园旗下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在文旅融合政策的推动下,“非遗+旅游”日渐成为文旅发展的新方式。该馆积极推进非遗和旅游融合,进行非遗体验、开设非遗大师课堂、非遗游学领域深度探索,非遗与旅游的融合。这不仅增强了游客的文化体验,同时也为非遗“活”起来开辟了新路径。2021年1月,苏州太湖园博园被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为首批非遗旅游体验基地。基地开展“乐游吴限,非遗有约”非遗文化月,“何以最江南数九消寒迎虎年”小班精品课,端午核雕体验课等非遗主题活动。笔者特意每次都为课程设计制作符合时令和专题核雕作品,如为端午核雕体验课程制作了核雕作品《妈妈包的粽子》,在疫情防控之特殊时期,为大家祈福辟邪,祈盼平安幸福。学员在体验课结束后,更能依托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进行观摩学习,更多更好地了解苏州非遗传统文化。

  三、非遗体验课程旅游平台的推广

  设立各种形式的非遗体验课程旅游平台,可以生动活泼地宣传推广非遗传统工艺文化。

  1.以非遗工作室为体验课堂,可推出各项非遗门类课程,如核雕课程时间为1.5小时一次,供游客在平台选择购买。如一对一课程、为288元;二人组每人218元;三人组每人198元;四人组每人178元等不同人数组别,不同价位的确立,这样组合可适合不同游客的个性需求,选择不同非遗项目和时间。通过网络平台推广课程。笔者在工作室授课,教授核雕技艺的基本方法:如何选核、拿核和持刀手法,雕刻步骤(以雕刻罗汉头为例)和运刀方法。游客体验者可先从核雕技艺的产品了解,进而去了解整个核雕技艺过程,了解核雕的非遗基因,让体验者成为爱好者、宣传者亦或是从业者传承人,同时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好的宣传、推广和传承。

  2.特色乡村设置非遗课堂。苏州镇湖是苏绣小镇,陆续被评为“刺绣艺术之乡”、“中国刺绣基地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项目)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等称号。中国刺绣艺术馆坐落于该镇,设有绣史馆、名人馆、工艺馆、精品馆及特展厅,已成为国内刺绣界规模最大,集刺绣技艺研发、学术交流、展示评比及文化传播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专业性刺绣展馆。小镇刺绣资源丰富,通过苏绣艺术馆网络平台、政府街道公众平台和刺绣大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等网洛方法,推广苏绣非遗课程,沿街刺绣大师工作室和苏绣艺术馆都可开设苏绣体验课程,具有聚集优势。最初体验者制作小件绣品,随着爱好者的兴趣,深入体验各种不同针法效果。随着绣件复杂度的增加,体验课程可连续多天,作品如没有完成可下次继续。游客增加了在当地的时间,沉浸式体验苏绣技艺,也增加当地的旅游收入。

  3.在太湖特色小岛设非遗课程光福是著名中国工艺雕刻之乡。光福镇集合铜观音寺、光福寺塔、香雪海、司徒庙、圣恩寺、石嵝庵等著名景点,素有“湖光山色,洞天福地”之美誉。光福的传统手工艺核雕、玉雕、红木雕、佛雕等四大雕刻工艺远近闻名。光福核雕被列入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漫山岛位于太湖东南水域,是一个四面环水的湖心岛,是太湖第三大岛屿漫山岛东北与三洋村、司徒庙相望,东南部与太湖大桥相望,是太湖景区中的光福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岛上有漫山鸟类主题图书馆、漫山会客厅、漫山花房、漫悠悠儿童活动中心、渔家码头、村民休闲广场及农家小院等。小岛可利用光福镇的非遗资源,在岛上公共空间里设置非遗技艺鉴赏和体验课程。入岛游客以漫生活、休闲和体验为主,有时间来享受和体会乡村手作。开设课程有了时间的保证,也有地理优势,又有非遗资源优势。费用可计在门票价内、住房价内或游客另外购买支付等多种形式。

  非遗技艺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推广、传播和传承来延续。不同的非遗技艺在不同地方、环境和条件下设置课程,改变了传统手艺传承“师带徒”唯一方式,全方位、多形式的更好地传承非遗技艺,让非遗“活”起来,传下去。游客的参与给非遗技艺带来了更多不同地区的受众和更大范围的推广;同时也提高了旅游热度,给旅游地带来更多的游客,提升当地的经济效益。

  作者简介:

  殷毅军,1969年1月,生于苏州市光福镇。自小喜爱核雕。先随祖父殷荣生(曾祖殷根福系光福核雕创始人)学习核雕,熟练掌握了雕刻技艺。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苏州民间工艺家,(光福核雕)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从事核雕三十多年,不断在传承中创新,时有新作问世。如《葫芦形双耳鼻烟壶》,《龙生九子》、《刘海听蟾》、《运河十景》等。作品参加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精品展览会,屡次获奖。有多件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又成立公益性核雕传习所,传承、发展苏州核雕技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