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作当随时代,是任何一门工艺创作者所无法逃避的话题,在时代背景里,如何对作品赋予丰富的时代性和美学性,是每一位舟山核雕创作者应该重视的话题。当后疫情时代到来,文玩市场进入重启之后的快车道,有思考地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核雕创作,就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舟山核雕 后疫情创作 审美 时代
2020年初春以来,新冠病毒如同阴霾一般笼罩海内外,迟迟挥之不去。三年多来疫情反复无常,给全球人民带来了诸多生活生产困难。然而,全球各国积极应对,尤其是我国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第一要位,抗疫成果显著,新冠病毒的可控性持续增强,病毒毒性逐步降低,各项应对机制更为合理有效,新冠疫情逐步步入了后疫情时代。然而,三年的抗疫战争,让社会经济发展大受影响,社会经济增长趋缓,文化市场发展日趋平静。以苏作传统手工艺之一的舟山核雕为例。面对全国日渐平静的核雕市场,舟山核雕该如何创作发展,才能在后疫情时代依然立于全国行业的潮头?
重新思考舟山核雕的创作问题,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这一特定时期背景下,必须首先对目前全国核雕行业的发展状况做一番梳理。
本文将从核雕的工艺分布、营销手段和技艺人员构成三个维度展开对全国核雕行业发展状况的简单梳理。从工艺分布看,核雕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除了传统的苏州、潍坊两大南北方产地之外,河北廊坊地区的北工核雕发展势头强劲,浙江东阳地区依托传统木雕的技艺优势,核雕创作风格鲜明,此外北京、上海、辽宁、福建、广东、安徽、内蒙古等诸多省市均有出色的核雕工艺存在,且在业内形成了极好的口碑。从营销手段看,毫无疑问,网络销售已经成为核雕作品流通的主要渠道,而传统的线下店面交易所占的比重,急速降低至二成不到的比重。目前最为成熟的核雕网络销售集中在抖音、快手等手机APP上。网络销售虽然利弊均沾,但其可挑选面更为宽广,购买程序更为方便、产品维权依托平台保障无后顾之忧,还是越发受到消费者喜爱。尤其是近三年来,人们出行受到疫情状况的限制,网络销售风生水起,一发不可收拾。从技艺人员构成看,目前的核雕行业正经历着声势浩大的大洗牌,一些技艺较差的中青年从业者在转型,目前更多留下的均是从业时间漫长的老手艺人,以及一些有创意创作能力的中坚力量,在这一批中坚力量里,有着系统艺术学院或工艺学院受教育背景者,比例甚高。这批人员有着良好的审美能力和设计能力,同时传统雕刻技法是需要他们花较长时间强化的。
目前,核雕行业在工艺分布、营销手段和技艺人员构成等这三个方面的大概情况便是如此。此三方面看似与核雕创作本身关联性不强,但细细品味,却并非如此。市场追寻的永远是“价值决定价格”的金科玉律。创作与市场,与此三面息息相关。从此三方面反向定位并梳理核雕创作方面的问题,尤其是结合目前的营销手段,更是创作本身最为至关重要的考量。
各地区的核雕工艺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以河北廊坊核雕为代表的北工核雕,制作工艺相对较为粗犷,人物造型强烈,但缺少相对丰富的细节表达;以桃核为制作材料的潍坊核雕则技艺悠久,其独特的桃核麻纹设计独步天下,其镂空圆雕技艺炉火纯青,典型作品如马拉车一系列作品,布局合理、比例严谨,无论是整体造型还是细节表现都具备鲜明特征;依托传统木雕技艺发展起来的东阳核雕技艺,在造型能力上十分突出,细节表现也十分到位,只是核雕作品的整体圆润度上十分欠缺,作品整体效果抢眼,但作品缺乏视觉美感纵深。考虑到以上代表地区的核雕工艺特征,舟山核雕创作应该更加强调核雕作品的盘玩手感和层次构造。首先,舟山核雕之所以能够在全国行业独占鳌头,其优越的盘玩手感是其重要法宝,玩家在盘玩过程中能够切身体悟核雕作品的色泽、包浆变化,有着丰富的文玩乐趣。这一重要工艺特征是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要持续发扬。在此基础上强调核雕作品的层次构造,是对舟山核雕创作的升级改造。层次构造可以解决作品的画面呈现过于直白的窘态,赋予作品以类似国画作品“高远、平远、深远”的意境效果,在层次空间里展现更多的视觉体会。鉴于网络展示销售的营销手段被大众接受,舟山核雕创作应当重审网络空间里的顾客构成和需求。在顾客构成方面,80后、90后、00后无疑是虚拟空间的主力军,他们大都追求新颖和个性,同时购买能力处于上升阶段,舟山核雕针对这群主力军,应该创作内容和形式都较为新颖的核雕作品,比如说传统的罗汉头造型融入一些动漫造型元素都是较为新颖的考虑;而五六十岁消费者在虚拟空间里也大量存在,这批客户审美和经济实力相对稳定,这就要求我们更加强调工艺技艺的展现,将每一寸工艺细节做足做出彩。
舟山核雕创作应当更加注重其自身的“文玩”属性,在强调“玩”形式的同时,更注重“文”内涵的输出。这就结合到前文所述的人员构成中的“学院教育”的重要性。目前舟山核雕创作者大部分是没有相关专业知识的系统教育背景,这就要求创作者充分认识美学教育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重视人文历史、雕塑绘画等多方面艺术理论学习,所谓“学无止境”,边学习边创作,通过不间断的艺术修养培训,实现创作作品精神内核的丰盈。
诚如新冠防疫中的静默要求一样,后疫情时代的核雕创作探索必须要有相应的静默思考。这种思考要建立在对核雕行业考量之上,真正做到知己知彼。而后,付诸行动,在实践过程中逐步调整,以期达到最好的创作状态,创作出富有生命力的核雕作品。
参考文献:[1]何悦,张晨光.橄榄核雕把玩与鉴赏[M].北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07.01
作者简介:李晓青,女,苏州舟山人。现为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吴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光福核雕)代表性传承人。核雕技艺成熟且具备独特风格,人物、花鸟、山水等诸多题材均有涉猎,其代表作品多次获得“艺博杯”、“苏艺杯”等国内工艺美术大赛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