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核雕 人物 雕刻
核雕作为微雕的种类之一,在雕刻细节方面具有较高要求,唯有尽力塑造细节才可让作品经得起仔细欣赏揣摩。而在诸多核雕题材中,人物题材的雕刻最为考验核雕工匠的雕刻水平和细致程度。笔者从作品《莲花观音无相》的创作过程,浅谈核雕创作中人物题材的雕刻过程。
一、设计理念
橄榄核雕题材的选择与参考十分重要,通常而言,核雕匠人会根据不同的题材使用不同的雕刻手法进行雕刻塑造。核雕爱好者收藏作品,首先是将其视为文玩藏品,作品的题材以及题材体现出的意境是外在体现,题材的表现决定作品是否引人注目;其次是细观作品做工是否精致,作品题材特别是人物题材,对做工要求极高,可以说人物题材的设计如果能与做工相辅相成,则能让作品更值得收藏;最后是作品所呈现出的寓意,作品题材不仅要体现审美意境,更要有高雅的格调或者美好的寓意,人物题材往往蕴含着美好的祝愿,如罗汉、弥勒、观音、财神、八仙等,或是引人心静或是护佑平安或是恭喜发财,寓意吉祥才能让核雕爱好者产生收藏的兴趣。
由此可见,作品的设计理念是决定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评价橄榄核雕的题材价值,最主要的是看题材是否新颖,能否具有一种令人回味的意境。《莲花观音无相》从佛教教义出发,笔者在设计时秉承以众生皆佛的理念,创作着重体现于“不执着于佛,不执着于相”的含义。作品共设计十种不同无相观音之姿,十枚橄榄核上一面雕刻以传统的观音形象,体现观音慈眉善目之貌,给人以莲花般祥和慈悲之态;另一面则雕刻以无相观音,辅以莲花,观音或相对莲花打坐思考,或端坐于莲花之上,或手执莲花,尽显“莲花藏世界”之义。无相观音体现的是众生无量无边,每人境界不同,因此看在眼中的观音之相也无量无边、不尽相同,千人眼中观音千面;而荷花自淤泥长出,出淤泥而不染,香洁而脱俗,如佛出自生死烦恼中而又从生死烦恼中开脱,度众生间显示无量之宽广。用无相观音形态与荷花之姿体现意境,不仅设计了高远的立意,更有意留给观赏者以想象的空间,增添各人心中对佛法、对生命、对意境的不同看法。
二、作品成型
在设计好作品主题后,使作品成型的步骤也至关重要,不仅要根据前期设计的图案进行打坯勾勒,更要通过这一步骤将整件作品的大致轮廓雕刻出来,即作品的“成型”。人物题材的雕刻要体现作品的意境,核雕匠人们就必须将人物的动作姿态初步定位,将人物位置布局进行严格调配,才能自然展现出作品整体画面。
橄榄核雕的创作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果核自身形状与大小的限制,橄榄核较尖而中间宽,在设计布局时若只重于将人物设计在中间而忽略两头,会显得上下尖端过于空旷;而如果将所有物象均匀地铺陈在上、中、下,则会令观赏者找不到作品的主要图案,让作品变得毫无吸睛之处。作者虽选用形状较为均匀的圆核作为《莲花观音无相》的核料,但在观音的塑造上仍注重构图的平衡。作品一面着重刻画观音的具体表情神态,因此先将观音的五官进行初步的定位,将眼睛、耳朵、鼻子、嘴唇的大体位置用刻刀浅浅勾勒出来,达到五官的平衡。五官定位是人物面容塑造过程中重要的一步,优秀的人物题材塑造一定符合恰当的五官比例关系,只有先将五官位置确定,奠定基础,后期的细节塑造过程才有所根据,不至于白费。作品另一面则更注重对无相观音姿态的定位和塑造,在对人物题材的构图中,人物不一定位于橄榄核正中间位置,有时三角形构图、斜线式构图等多种构图方式都能给人以舒适的视觉体验。以其中一籽“坐禅”为例,笔者设计了无相观音面对荷花而坐的姿态,布局整体呈现三角形的均衡构图,同时在初步定位人物姿态时注重留白,从而带来视觉上的平衡与自然。在雕刻人物题材时,还要注意身体各个部位的比例关系,确定好人物的头、躯干、四肢雕刻在橄榄核的哪个部位、人物的四肢要符合何种动作范围、头与四肢各部分的比例关系等,一切比例需准确。无相观音虽为意象化的形象,但要注意四肢同躯体的协调,更要注意留下余料为衣物、荷花留有空间,让观赏者对无相观音进行自我解读,在线条之间品味传统文化带来的审美意境。

三、精雕细琢
人物的细节塑造非常考验核雕工匠的雕刻功力,精雕细琢不仅是核雕工匠雕刻技艺的体现,更是对其毅力与细心程度的考验。在人物题材中,五官、配饰、衣褶等细节较多,《莲花观音无相》中对观音五官一面的塑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笔者在用刻刀勾勒出五官整体轮廓后,先对眉眼进行细化,眉毛的走向和眼角的弧度最能体现人物的表情。五官塑造好后便是发丝和配饰的雕刻,人物题材的头发丝和植物枝叶有相似之处:一方面需要遵循生长的走向来雕刻,人物的发丝和树叶一样需要做到紧密而不乱,盘发则在按头发走势雕刻的同时,用弧形来体现发丝的柔软度;另一方面需要一刀一刀耐心雕刻,注意纹理的塑造,发丝并非浅刻两三刀可体现,如绘画般需要注意细疏紧密地排布,对衣襟褶皱的细节刻画也是如此,才能让观赏者从细节处具体感受到观音神态的祥和与慈悲。
完成对人物的精细雕刻后,还需要对作品进行修正,即对作品进行整体上的观察。对人物题材的精细修饰必不可少,有时过于着眼细节,反而忽视作品的整体效果,比如观察作品是否留白过多、是否遗漏了某处细节的塑造、是否需要锦上添花等,人物的脸部、手部等重要部位可能略微僵硬,这时就需要核雕匠人对线条进行小幅度的修正,纵观整体以作调整,在不破坏原有作品韵味的同时使作品更加生动、完整。但值得注意的是,修正仅作加法而非减法,橄榄核雕刻是无法逆转的,这就需要核雕匠人在设计前期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合理的构图以使人物显得自然,从而有助于塑造作品的题材与意境。
四、结语
核雕匠人凝聚心血,从设计题材内容到布局规划和雕刻粗坯,再到精雕细琢,不仅塑造出人物题材的细节,更是对整体意境的刻画,具有意境的核雕作品才能吸引更多爱好者欣赏、收藏。
参考文献:
[1]袁牧:《苏作核雕》,苏州大学出版社,2015年
[2]迟锐,黄玉哄:《中国当代核雕艺术品》,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作者简介:
孙小娟,1988年出生于雕刻之乡——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现为工艺美术师,获当代杰出青年艺术名家,江苏省紫金人才优青等荣誉称号,师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核雕(光福核雕)代表性传承人周建明先生,2013年创办孙小娟(阿福)工作室,代表作品有《苏州园林》、《诗情画意》、《浮雕十八罗汉》、《百态弥勒》、《风景八仙》等,多年来创作出众多优秀核雕作品,深受业内人士和藏家爱好者好评,作品多次获得行业内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