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核雕 雕刻 风景题材
橄榄核雕是以精选橄榄核为原料进行雕刻加工的艺术,由于橄榄核体积较小且质地坚硬,因此具有一定的雕刻难度,需要核雕工匠充分掌握核料的形状以及特质进行精心设计,并且施以娴熟的雕刻工艺才能创作出能受到欢迎的核雕作品。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艺术品收藏者对核雕感兴趣,题材新颖、雕工精妙的核雕作品更能受到欢迎。在诸多核雕题材中,风景题材内容丰富,营造的图景也更加广阔,但要在如此小的橄榄核上雕刻风景,则需要核雕工匠们掌握雕刻技巧,并要有对传统书画的细心研究和热爱。
一、景物的设计布局
工艺美术品的创作离不开前期图案纹样的设计与布局,核雕亦是如此,唯有在前期的准备之中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确定好主题、细化主题并设计图案纹样,才能在后期雕刻中做到省工省时。
风景类作品一方面要选择表达元素的数量,群山、流水、树木、云彩、亭台、花鸟等,或是参考古画,或是自行设计,物象多种多样,目前流行的风景题材有《苏州园林》、《风景罗汉》等,其中《风景罗汉》是人物与景物相结合的题材,不仅要将主体人物罗汉雕刻精细,更要将作品另一面的风景做到精致耐看,在前期图案设计时就要确定元素的数量,这影响到风景构图的疏密,从而影响到罗汉一面和风景一面的整体效果。风景背景元素具有不同的质感和比重,如果因元素疏密造成与罗汉一面对比的不和谐,会造成视觉上的不平衡。
另一方面,由于橄榄核形态立体而带有弧度,不似纸张那样是二维的平面,因此在设计时往往根据核雕弧度走向来设计,做到布局清楚明晰,层次分明。笔者设计的《风景罗汉》在设计布局时遵守“近大远小”的规则,近处树枝树叶较大,远处群山较小,从而带来空间透视之感。并在此基础上注重留白,远山被云层掩盖,于是笔者在核雕上端施以数刀以表现云彩,可以让小小橄榄核上的画面顿时变得广阔。
二、景物雕刻的深浅
雕刻是整个核雕工艺流程中的主体部分,景物的雕刻不仅通过布局远近来体现层次,雕刻线条的粗细、深浅同样可以体现。传统绘画以白纸和笔墨为载体,用笔墨的浓淡粗细在纸上表现物象,而橄榄核始终只有一种颜色,核雕需要用刻刀代替毛笔,并依靠雕刻刀痕的深浅粗细调整图案的远近层次,以此来创造立体感。同时,刻刀与画笔也不同,橄榄核的厚度十分有限,刻刀在橄榄核上的痕迹是不可逆的,要注意所雕刻物象的层次厚度,有时雕刻需要精确到毫米甚至更小,稍有不慎会将核料刻穿,在创作多层次的题材时,既要体现出作品的层次感、立体感,也不可一味追求层次而忽略材料本身特性。
《风景罗汉》中风景一面的物象多为远山和树木,由于山石是立体且表面形状凹凸不平的物象,在雕刻时就必须着重体现其深浅关系,必须要在区分阴影深浅的基础上,注意山石大块面的处理,要按照设计图案将颜色深的地方雕刻深,利用刻刀创造出深的阴影来体现细节,由浅到深一一刻画,突出笔墨的痕迹,才能达到出色的效果,为群山添加层次感和细腻感。而在树叶和枝干的塑造方面尤其要注意层次,不同远近的树叶各有深浅,近处的树叶片片有变化,树叶是整棵树上最能体现层次感的部位,而核雕是精细的微雕技艺,雕刻时要对树叶的排布走向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哪部分树叶较近哪部分较远,要将每片树叶都要进行极其细腻的雕刻,掌握下刀的轻重,从而塑造整体的深浅、浓淡和虚实层次,令山与石、树构成的广阔图景构造出叠嶂回峦、烟云舒卷之地,充分表现罗汉修行的悠远意境与离尘绝俗。
三、雕刻线条的处理
对线条的处理是塑造雕刻形象的重要元素之一,直线与曲线带来的视觉效果截然不同。一方面,不同雕刻线条的处理与运用不同物象本身的特质有关,直线通常用来塑造坚硬刚劲的物象,曲线则可以用来体现物象的柔和与飘逸。例如《风景罗汉》中的山石,大体采用了直线雕刻而局部使用曲线作为辅助的方法,从而体现出山石的刚劲坚硬,如同罗汉修行的意志,带给人以鼓励和祝愿;又如树干与树枝的塑造方面,树干通常采用直线,并辅助雕刻以点状或条状的木纹,表现其粗糙坚硬的肌理质感,同时树枝稍加弯曲,体现其纤细与柔韧的特点。同时,树叶以极微小的刀痕来体现,注重其层次和阴影,细而不乱。另一方面,线条的排列组合必须遵循规律,杂乱无章的线条不仅影响物象整体的和谐,更会破坏景物的层次感。橄榄核的色彩单一,需要依靠雕刻深浅以及线条来使景色活灵活现,寥寥数刀的刻画线条较为单调,同时还会显得主体物象生硬,因此雕刻线条的运动轨迹应当自然、协调、连贯,才能巧妙地将题材配合不同雕刻技法将物象呈现出来。
在雕刻完成后,核雕工匠往往还会进行打磨、抛光等一系列的程序,使作品的表面更加整洁光滑。但在后期的加工过程中,刀痕是体现作品美学特征的一个方面,要注意充分保留雕刻过程中的刀痕,不能因为追求作品的光洁而将刀痕打磨掉。特别是核雕景物题材,往往因为物象较多,层次较为复杂,打磨抛光时要注意轻重,雕刻所留下的刀痕就如同书画笔迹一样,不能将其盲目除去,失去了天然的本质。
四、结语
雕刻工匠创作的作品能从各方面反映其内心审美思想和人文情趣,而风景题材是设计布局、阴影深浅、线条运用的集大成者,对这三要素的掌握,可以使景物的塑造更为丰富传神。要做到这些,不仅要求核雕工匠在雕刻时善于思考事物间的规律和联系,意在刀先,下刀精准,同时要苦练自身雕刻技艺,掌握多种雕刻手法,这样才能将思想情感融入到创作中,使塑造出的景物栩栩如生,充满意境。
参考文献:
[1]叶志明:《吴中绝技中国核雕》,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年
[2]陈建华:核雕工艺特点与装饰艺术探究,美术教育研究,2017
作者简介:
孙小娟,1988年出生于雕刻之乡——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现为工艺美术师,获当代杰出青年艺术名家,江苏省紫金人才优青等荣誉称号,师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核雕(光福核雕)代表性传承人周建明先生,2013年创办孙小娟(阿福)工作室,代表作品有《苏州园林》、《诗情画意》、《浮雕十八罗汉》、《百态弥勒》、《风景八仙》等,多年来创作出众多优秀核雕作品,深受业内人士和藏家爱好者好评,作品多次获得行业内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