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中国传统工艺 艺术工程 运用
中国传统工艺源远流长、匠心独运,伴随着历史车轮的不断演变,积聚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体现着我们民族的智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是民族艺术的精华,其制作技艺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工艺种类繁多、内涵极大丰富,无论是工具器械制作工艺、传统饮食加工工艺、传统建筑营造工艺、雕塑工艺、织染工艺,还是编织扎制工艺、陶瓷制作工艺、金属冶煅加工工艺、髹漆工艺、家具制作工艺,亦或文房用品制作工艺、印刷术、刻绘工艺、特种工艺等,其都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技术与艺术完美融合的结果,对实用功能和文化审美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体现着强烈的人文思想。在当今世界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如何保护、传承、发扬传统工艺,使其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大潮中与时俱进应成为我们思考的课题。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也将从速度型效益转向质量型效益。高质量型经济将对设计提出更高质量的要求,因此将传统工艺运用到日益蓬勃的现代艺术设计中共促共融恰就尤显得恰逢其时。现代艺术设计强调科学与艺术的有机融合,强调个性化、标志性的独特气质,传统工艺则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以传统工艺为文化缘起,将两种艺术形式有机地融合,将使现代艺术设计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及强烈的民族特色。现代艺术设计通过汲取传统工艺中文化及技法的优势及特点,从而打造出具有鲜明文化特色、别具匠心的文化精品,进而能够为国家实现文化复兴,展现文化自信,推动传统工艺的传承及创新发挥积极作用。
当代中国不乏闻名世界的设计大师,他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如我国世界知名的建筑设计大师王澍,其设计的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宁波美术馆等建筑及景观因其工艺特点突出、文化形象独特,在国内外都具有极高的影响力;中国工程院院士崔凯设计的安阳殷墟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亦是此类典范。这些设计大师在进行设计项目时通常会从中国传统文化及工艺中来寻找创作灵感,使其项目、作品呈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艺术格调,进而将民族文化推向世界。
当下在环境装饰设计中传统工艺的内容及技术语言也越来越受到设计师们的重视。我们已经走出了对西方设计的盲目崇拜、刻意模仿,重新树立了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自信,能够逐步适应、满足人们对民族文化高格调、高标准的迫切需求。因此在现代环境装饰设计中融入传统工艺的文化语言,就成为了中国设计师深入骨髓的文化源点,既满足了大众对现代设计的文化内容的要求,为设计带来更大张力,亦促进了传统工艺的健康持续发展。虽然在设计时需要结合项目的具体文化背景、面向群体、打造目标等情况展开,专业融合度较高,但这并不影响中国文化气质润物细无声的体现。这其中找到人与环境间的平衡关系,赋予更独特的文化内涵,打造文化格调促进了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统一,还应充分了解传统工艺与装饰设计之间的共通点,借鉴传统工艺的文化技术优势,合理选择纹样色彩、模型构造及设计思路,对工艺传统美术中的生命活力元素进行充分的借鉴。如香港著名设计大师陈幼坚设计的澳门银河红伶会所艺术装饰项目中玉雕红楼梦壁画、锻铜西游记舞台背景、玻璃浮雕金瓶梅装饰隔断等等的运用都是与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借鉴、结合的优秀代表。
室内环境设计是与体验直接关联的重要设计内容之一,室内环境设计多运用以人为本的设计方法,通过对室内空间环境进行优化设计,有助于提升室内环境的艺术性、舒适性、实用性,能够在精神上突出室内设计的文化氛围、艺术格调。但要打造出能够体现中国人人文特质的室内环境体验,却需要结合传统工艺中的文化精华,将其应用到室内设计工作中来。在设计中寻找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之间的内在联系,借鉴中国传统园林借景、分景、隔景的营造手法,以提升室内设计的冲突性,增强室内设计的现代感。设计师在进行室内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室内空间结构的形式及功能,并与传统工艺美术中的元素建立紧密的联系,发挥传统工艺独特的艺术语言,让室内设计在叙述上更加流畅。如贝律铭大师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就极具代表性,设计界为其所折服。
通过梳理传统工艺在建筑设计、装饰设计、室内设计的相互关系及各自特点,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灿烂的文化底蕴将为我们的现代设计提供丰富的滋养,从文脉、思想、元素、技法等全方位地浸润着后起的当代设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逐步崛起中国现代设计得以迅猛发展,但长期以来,我国的艺术设计一直致力于模仿西方的设计方法,以至于我国的设计工作相较于西方较为落后,导致我国的传统文化及工艺在快速发展的全球化大浪潮下被冲击。当下我们应该融入国家发展的大潮,致力于传统工艺技术语言、文化元素、内容语言等的提炼归纳,将其融入到现代设计中去,以突显中国设计的文化价值取向及内涵,使中国艺术设计更具民族性特征,以蓬勃的姿态傲然呈现在世界人民面前。
作者:蔺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