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艺术家首先应是一个有文化、有思想、有独立人格、有闪光的智慧,否则只能称之为工匠而已。
老子曾说:“为腹不为目”。就是关于表象与境界的问题,做任何事情不能仅仅局限于眼睛所看到的现象,不要局限于外部表象,要有思想。所谓“腹”就是内心,用心与外是“小道”,是小聪明,深修于内才是“大道”是大智慧。衡量一件作品的艺术水平的高低并不在于其技法的如何娴熟,而是雕刻艺术家的思想和境界的表达,要看其作品是否有创造性、时化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量有多少,是否将审美观念有更大的拓展,技法有所创新…。
关键字:艺术创作 技法 运用
艺术创作的本质是传承,创新必须具有影响人民情感的功能。艺术创作是具有创造性的综合性的思想活动,是一种视觉呈现的过程。
阴刻文人玉牌是指在玉牌上利用雕刻工具去表现对象的一种形式。阴和阳相对。所谓的“阳”是把“底子”顶在底子上去表现对象,大家通常所说的浮雕。浅浮雕等都是阳刻,而阴刻则相反,阴刻是在玉的表面向下雕刻的!
金刚石工具是现代工业革命的产物,电动机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玉石雕刻工具也有了革命性的变化。我是利用各类金刚石工具在玉牌上运用各种技法去表现中国画的笔墨及书法艺术,作品通常书画结合,有书有画,前画后书。你的绘画及书法艺术水平越高,你的玉牌越有艺术性和价值。所以雕刻技法以外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也是主要的。对于艺术家来说,要注重综合能力的提高,表现在艺术实践及创作上、价值取向和文化修养、艺术修养才是至关重要的,其次才是技法问题。当然“技”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艺”最终要通过技来表达。一个艺术家的成功必须要有自己独到和娴熟的表现技法,这是创作的基本保证,否则再好的想法和灵感也无以表达。
技法是艺术家艺术实践的产物。没有熟练的技法就不能准确而充分地去表达对象,另一方面,总是在熟练的状态下创作是能熟能生巧,但一直这样肯定也不行,艺术贵在创新,新意,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套路,流于炫技,变为卖弄个人能力的技术秀。
学艺这个词,其实是不十分准确的“艺”是思想的产物是一种创造,往往学到的只是“技”,但学“技”也要深刻领会,也要有智慧,传承固然好,但发展才是硬道理。
技法和修养其实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假如作者的知识储备不足,艺术修养不高,是不肯创造出什么高水平的作品的。“技”本身就是一种修养,它是灵活的,是随作者的心性、状态、感知、感觉的变化而变化的,作者应根据自己情感的变化去对应表现切合当时心性的东西,而不是用一套陈旧的技法去表现所有的东西。不是说一旦寻找到一种方法方式就能了个壳,不愿意,甚至没有勇气去冲破它,害怕冲破后失去先前的所谓辉煌“成就”。这样就限制了自己的发展,限制了自己进一步的提升和完善。
玉石雕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呈现给观者的不仅仅是外在的画面形式,打动人心弦的往往是作品所传递出的精髓和思想的东西,是这件作品背后的魅力,这个魅力是作者文化底蕴、艺术修养的视觉转换。
古人说,画如其人,字如其人。作品就是作者气质、面貌的展现。
唐代吕岩“忆江南”学道客,修养莫迟迟,光景斯须如梦里。修养,道家认为是修身养性。而儒家则按照其学说的要求培养完善的人格,高尚的品格和正确的待人处世态度以求学识品德之充实完善,使其一言一行中规中矩。我仍认为好修养是经过学习、吸收消化、融入后的人的综合素质的外在呈现。修养是经过修行历练后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状态,是其思想、知识、技能各方面所达到的一种境界。
2016年4月完成的一幅阴刻作品取名大概是“江南春晓”吧!这是我最初的尝试。在玉牌上表现中国水墨画效果,近处的岸边石、小船及树木表现为实,水中景物的倒影以一种特殊技法达到了水墨画中晕染的艺术效果。氤氲浮远岸,楼宇卧波间。园后接云海,庭前缚艇闲。垂杆寻雅趣,把酒醉江湾。梦忆苏堤水,胜游九曲山。

“月下灯语”创作于2016年初,山石如峰,古木参天傍晚的圆月挂在空中,风儿吹过,林间飘着茶香流着人们的欢声笑语!

画面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局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富于变化。


以刀作笑声,以刀为墨,阴刻技法在玉牌上的运用,充分将踏歌图的笑声墨意韵在玉牌上得到了还原。
作者:杨大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