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创作出一件引人入胜的雕刻作品,不仅需要优良的原材料,更离不开创作者的雕刻设计能力、雕刻技艺以及对工匠精神的秉承。笔者根据自身从业雕刻的经验,从雕刻创作的三个主要方面,实践浅谈雕刻作品的创作。
关键词:雕刻 工匠精神 造型设计
要创作出一件引人入胜的雕刻作品,不仅需要优良的原材料,更离不开创作者的雕刻设计能力、雕刻技艺以及对工匠精神的秉承。在造型设计能力方面,个人对艺术知识的汲取、审美能力、对生活中大自然的观察和感悟尤为重要;在雕刻技艺方面,对雕刻工具的了解、工具使用的熟练程度、对工艺材料的质地认知是影响作品表现的因素;在工匠精神方面,对作品精益求精的追求、对其他工艺作品的欣赏和学习以及对作品的创新,都深刻影响着我们的艺术创作过程。笔者根据自身从业雕刻的经验,从造型设计能力、雕刻技艺和工匠精神这三个主要方面,实践浅谈雕刻作品的创作。
一、造型设计能力
雕刻作品创作的第一步便是造型设计,唯有确定作品的题材,才能找到创作的方向。传统的雕刻工艺题材往往寓意吉祥,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同时也寄托了人们或是对自己或是对亲朋好友的祝福与愿望。个人的审美能力决定了作品的题材主题,如今传统题材仍然是雕刻作品中较为常见的题材,但根据时代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演变,人们对作品题材的需求更为多元化,因此我们要发挥自己的审美能力,吸取传统题材中精华的一面,将其做得更美、更精致。
我们所要雕刻的对象包含着一种吉祥的寓意,比如喜鹊、蝙蝠、牡丹、莲花、梅兰竹菊等传统图案中的动物和植物,甚至是抽象的云纹、如意纹、回纹、西番莲纹等线条纹样,需要我们拥有一个关于图案的初步概念,才可以对其进行雕刻塑造。于雕刻技艺而言,造型是艺术表现的基础,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尤为重要,打好造型基础、了解造型规律、学好造型功底,对作品物象的总体把握可以让雕刻完成的造型更为严谨,表现更为生动逼真。此时,对艺术知识的汲取可以让我们使用雕刻技法,以艺术造型作为雕刻形象的根基,将这些寓意恰如其分地通过造型方式表达出来。
对艺术知识的汲取并非纸上谈兵,不仅是对教科书上的内容进行研读,还需要我们对优秀雕刻作品进行欣赏和解析,善于对生活中大自然各个对象的观察。传统图案多为人们对动植物加入抽象夸张的艺术手法而成,但如果所有的图案均依照古书和传统作品来设计雕刻,人们就会对作品产生审美疲劳。因此了解所雕刻的对象真实的样子,可以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艺术造型的变化,并将感悟融入自己的雕刻作品之中。
二、雕刻技艺
雕刻要做到心手合一,将心中所想通过雕刻工具充分表现出来,而雕刻工具则是雕刻工艺中重要的一部分,是雕刻工匠用以体现造型的载体,如同绘画中所用的笔。对雕刻工具的了解以及工具使用的熟练程度,可以帮助我们完成雕刻对象的造型定型和细化表达。许多雕刻工具的创新使用方法都由雕刻工匠通过日积月累的经验得出,如核雕中普遍使用的修光工艺,是工匠们在原有的修光基础上,采用三角刀边缝通过刮削而来。作为一门技术的表现形式,不同门类的雕刻在一定程度上有共通点,笔者从事核雕时以从事微雕的眼光看待作品,当雕刻大幅的木雕作品时,发现对每一款刻刀的性能以及表现范围进行深入透彻的研究之后,也可以做到通达娴熟。可以说,对雕刻工具的熟练使用不仅能提高雕刻过程的效率,更可以通过灵活运用工具更出色地表达雕刻对象,甚至可以在雕刻过程中,根据详细需求对工具进行改良,从而设计出全新的工具种类。
不仅要对工具有足够理解并使用得当,对工艺材料的质地认知同样是影响作品表现的因素。雕刻材料丰富多样,即使是核雕,材料也分为橄榄核、桃核甚至是松子等不同类型的果核,其脆度、纹理、大小均不同,所以要求我们在雕刻时所用的力度不同,对雕刻对象的布局设计也不相同。我们在雕刻前要思考材料的各种表现可能性,需要提前进行艺术高度的思考,巧妙地运用原材料的属性进行随形表达,往往完成的作品会有意想不到的意境美。我们在日常雕刻过程中,必须提高对雕刻材料的质地、外形、大小等性质的理解与认知,天然材质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在此基础上将其进行艺术形态的再塑造,需要对这些材料的“个性”进行准确的把握和理解,才能将设计题材完美结合到雕刻材料上,做到下刀有神。
三、工匠精神
雕刻作品的创作,不仅需要造型设计能力和熟练的雕刻技艺,更离不开工匠对作品精益求精的追求,以及对其他工艺作品的欣赏和学习,从而对作品进行创新,雕刻出受市场欢迎的作品。
工匠们在传授给下一代技艺的同时,更将自身所具备的特质传承下去——耐心、专注、坚持等良好的精神品质。这些能反映工匠精神的特质反映了工匠们对作品精益求精的追求,且无法由大规模生产的工厂和冰冷的仪器所传承,更无法用文字来记录,而是由传统的言传身教的方法进行流传,具有历史价值和工艺价值。当今社会由于价值观消费观的变化,许多人在经济上追求投资少、周期短但见效快的赚钱方式,这种心浮气躁的工作形式也许可以带来即时利益和短期的回报,但一定会在此影响下忽略工艺真正所要表达的东西,更不能给作品带来灵魂,秉承工匠精神,对作品提出高要求,才能在长期竞争中获得成功。
此外,对作品精益求精的追求,也反映在对优秀作品、对其他行业进行欣赏并总结经验。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雕刻工艺从传统民间艺术中获得题材,对其他雕刻门类汲取经验,这也是一种高层次的学习方式。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在为我们提供作品的灵感,大自然中盛开的花朵、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们,在历久弥新的生活中,任何真挚的情感都能打动我们,为我们的艺术创作提供养分。艺术的积累需要打破行业的边界,我们不仅要借鉴雕刻艺术作品,更要欣赏其他行业的优秀作品,刺绣染织、金银细工、紫砂陶艺等,虽然与雕刻所使用的技法不同,但我们从作品中欣赏作者的思想情趣,通过题材所反映的美好愿景欣赏作品的布局、题材、形式、意韵、精神涵养等,从他人创作的优秀作品中体会到工匠精神。
四、总结
我们作为新一代雕刻工匠,从事悠久历史的雕刻行业,不仅要在作品中表达个人的崇高追求,苦练雕刻技艺,更要虚心学习、观察自然,不断提高自我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将雕刻这一传统工艺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王迩淞:工匠精神,《中华手工》,2007年第4期
[2]王天臣:橄榄核雕把玩与鉴赏,《天工》,2018年04期
作者简介:
邰小静,女,工艺美术师,毕业于河北大学工艺美术学院雕塑艺术设计系,专心雕刻十余载,擅于人物题材雕刻,致力于用心传承核雕技艺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