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装裱修复对书画的重要性

[日期:2023-03-22]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书画艺术是书画与装裱的结合体,经过裱画师对艺术创作的延伸与完善后,书画作品展示于厅堂,供人欣赏与保存。可以说,没有经过装裱的书画不能成为一件完整的艺术品。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对书画装裱的重要性进行论述。   
  
  关键字:装裱修复 书画装裱
  
  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源远流长,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书画遗产,众多传世作品需要专业人员进行修复与维护。古字画的保护与修复技术,是根据书画制成材料的损坏原因,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防止或减缓外界因素对字画的破坏作用,并对已遭破坏的古字画进行揭裱修复,尽可能恢复原件的历史面貌。这就需要依靠传统保护法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加以保护,并对画心进行装裱修复保护,最大限度地延长其寿命。装裱工艺后来传到日本以及一些亚洲国家,成为东方别具一格的特有文化传统工艺,同样受到世界各国的珍视,正因为有了装裱工艺,历代书画珍品才得以保藏久远。本文就装裱修复对书画的重要性进行论述。
  
  一、书画的装裱与修复
  
  古人云:“古迹重裱,如病延医。前代书画历传至今,未有不残脱者,苟欲改装,如病笃延医,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手而毙。”这就体现了书画重新装裱修复的重要性。其意为一幅流传至今的古字画文物,如未经专业者之手来装帧,则会因技术缺憾而对字画造成二次损害。所以,保护修复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一。”的方针,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保证处理的合理性,并严格按照“小干预”“安全性”“过程可逆”等修复原则,随时观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需要重新装裱的书画,我们采用传统的裱画技术,给以修补装潢,使它能长期保存,这是对也是对文物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贡献。
  
  (一)装裱的定义;
  
      裱,也称装潢、装池、装背、装褫、装褙、裱褙、潢治,也有称之为“装褙裱轴”的,虽然说法不同,含义是一样的。这是使中国书画这一东方瑰宝得以传之后世的一项特殊技艺。裱,及其别称,不沾“糊”字,是因为裱画这门技术,“取料净、运帚匀、用浆宿、功夫深,方称善也”。这里所说的裱好,不是糊糊贴贴之表象,而是经过裱画师对作品的审色度气,使其宾主相掺,锦上添花。对晕色、走矾、败笔的补救,色垢、霉污、褶皱残缺的处理,以及作品的再创作,如色彩、形式、尺寸大小、选料等。通过装裱使作品缺损处的笔触、墨迹、色彩与作品本身留存处相协调融合,从而增添作品的神韵,烘云托月、相得益彰。
  
  (二)修复的定义;
  
  装裱字画包括对纸绢质地的书法、绘画的托裱、装潢,旧书画的去污、接补等等。装裱新的字画,在作品的四周镶上边框,在背面裱上一层或数层纸,并加上必要的装饰,使原件更为牢固,而且便于舒展、张挂,以适应人们观赏的要求。历代传世书画及出土书画,或者由于原裱不佳,发生空壳脱落;或者由于收藏保管不妥,受潮发霉,糟朽断裂,虫蛀鼠咬;或者由于在流传过程中被撕裂、裁割;或者由于长期埋于地下朽烂叠粘等,这就需要重新修复后再进行装裱。
  
  二、书画艺术离不开装裱艺术
  
  很多人说“入门容易做好难”。其实裱画的入门门槛也同样很高,它的难度甚至超过了画画写字,因为在其全程几十个步骤中,每做一步都涉及了很多学科及知识点,可以说它是一门综合性技艺。首先得熟悉纸张的性能各方面才能把纸刷到平整;其次是选料搭配色彩方面,必须要了解绫绢的特色及质地,对颜色有个具体的认识,才能把颜色配好;后就是接笔、全色方面,每全一笔,前前后后,来龙去脉,运笔快慢,浓淡深浅,都需要有书法、绘画功底的人才能更好地驾驭它。
  
  古字画修复工艺,技术性较强、较严,难度也较大,它决定着残破作品能否起死回生、重放神采。一幅古迹珍品,体现着我国古代文化的卓越成就。因此,每当进行这项工作时,必须持着对祖国文物遗产高度负责的精神、发挥特种技艺的比越性,严谨地做好每一道工序。修旧的目的在于恢复作品的“原貌”,其全过程为“去污”“揭背”“补残”“接笔、全色”等四道主要工序。“去污”“揭背”“补残”属于装裱工艺。
  
  配色是书画装裱中的审美核心,它的主要目的在于突出画意,渲染烘托画面的气氛,从而得到艺术上的享受。否则就会破坏或冲淡书画作品的感染力,降低作品的观赏价值,使作品丧失其生命力。古字画的艺术审美,应做到“先悦己、后悦物”。如美术知识,与装裱修复的关系极为密切,无论是一开始的确定裱件形制、品式,或是调配饰料色彩,都离不开它。再到后期的接笔、全色更需要展示美术方面的知识与素养。再如文物保护知识、所用各种材料的制造工艺及特性等,都需要不同程度的掌握和了解。只有文化素养得到提高,才能使装裱修复后的书画作品上升到品鉴的高度。
  
  总而言之,字画和装裱,唐宋以来就是珠联璧合、密不可分的,而古字画更离不开装裱修复。装裱、修复工艺随着书画艺术的兴衰而兴衰,随着书画艺术的发展而发展。两者相互依存、共同提高,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可以说没有书画艺术,就不存在装裱、修复工艺,而没有装裱、修复工艺,书画作品也不会成为完美的艺术品。装裱、修复工艺是书画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书画艺术又依赖以装裱、修复工艺方能体现其应有的艺术效果,并得以长期传世。
  
  古字画修复则并非易事,它需要经过揭背,清洗霉污,修补破损,接笔,全色等繁琐的工序才能完成。装裱修复这门特殊的文化传统技艺,它不仅需要高超的技艺及缜密的心思,还需要一定的艺术领悟和判断力。可以说,一幅装裱作品格调的高低,直接取决于裱画师的审美素养。这一点,正是“修复师”与“装裱匠”的区别。
  
  参考文献:
  
  1、周嘉胄,田君;《中国书画装裱工艺的发展概况》《装潢图志说》;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
  
  2、康建国;《中国书画装裱技法》四川科技出版社;2006年出版。
  
  3、吴雪英;《中国书画装裱技术》;金盾出版社;2009年出版。
  
  作者简介:
  
  刘洪波,现为苏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苏州东吴印社理事,苏州市苏裱协会理事,从事装裱工作28年,工作室为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擅长古旧书画修复技艺。装裱启蒙老师卞志胜,后拜入范广畴门下。1994年师从倪振人先生学习中国画工笔花鸟画,同时期跟张青涛先生学习青绿山水画。专科老师张寒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