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巷里的青砖——浅析扬州砖雕艺术展所引导的社会效应

[日期:2023-03-22]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摘要:扬州砖雕作为扬州八刻的代表工艺之一,在钢筋混淋土浇筑的高楼大厦建筑中或许很难发挥其艺术特色,然在古建中却是风采灼灼,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从首届扬州砖雕艺术展的举办着眼,重点分析介绍了扬州砖雕的风格特征以及展览效应,借此希望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加大对传统砖雕的保护力度。
  
  关键词: 扬州砖雕   非遗保护
  
  2022年9月,在扬州举办了一次独特的展会——扬州砖雕艺术展。作为首次以砖雕为主题的作品展,展览吸引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扬州多家媒体给予了报道,并登上学习强国平台。作为此次砖雕展的承办单位之一,在参与策展的过程中,也深刻领会了在扬州砖雕的发展中还需要多多发声的社会需求。
  
  一、艺术风格独特的扬州砖雕。
  
  扬州砖雕艺术历史悠久,20世纪80年代,扬州邗江区发现两座南朝画像砖墓,出土了大量花砖和画像砖,充分证明了扬州砖雕的源起。然扬州砖雕却又不是从秦汉晋唐砖瓦一脉相承延续下来的。扬州晋唐砖瓦模印以后烧造,明清则是烧造以后雕刻。
  
  在张燕老师撰写的《》,这样定位扬州砖雕:“不同于北方砖雕的壮硕雄放,也与闽粤雕繁富细腻有别。它接受徽州砖雕的影响又自有个性,精巧绝不纤弱,而表现为浑厚与洗练、秀丽健劲兼而得之。工艺以高浮雕为主,参以浮雕、线刻和镂雕,而以高浮雕尤为见长,图像突现在开光中或地子上,构图饱满,主体突出,配景简约,层次十分清晰,空间感很强。圆雕和线刻作为高浮雕的辅助手段,镂雕只用在关键部位,艺术风格特色极为明显。”
  
  古城扬州曾经有“巷城”之称,至今在老城区依然有着气韵深幽的街头巷尾,纵深阡陌。在街巷中流连,仿若可以穿越时空,和历史对话。清代著名大家郑板桥留下的“绿杨深巷,人倚朱门”也成为古城深巷的代表诗句。深巷,青砖,朱门,这些都成了扬州巷子的提炼词。扬州砖雕便与这些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扬州南河下历史街区,湖南会馆、岭南会馆等建筑不仅展示了曾经扬州发展的历史文化,其保留的砖雕作品更是让很多传统文化爱好者流连忘返。2019年,在扬州市八刻艺术研究会的积极申报下,扬州砖雕正式列入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扬州砖雕作为扬州八刻的代表工艺之一,在钢筋混淋土浇筑的高楼大厦建筑中或许很难发挥其艺术特色,然在古建中却是风采灼灼,不容忽视。
  
  二、扬州砖雕艺术展的举办对扬州砖雕发展的推动作用。
  
  作为扬州砖雕艺术首次专项展,这一次的展览在规模上虽然不大,但是在内容上却是非常丰富多彩。通过图片展呈现了扬州诸多园林景点和街道民居的砖雕作品,其中既有古建筑中留存,亦有现代建筑中创作的;既有诸多代表景点如南河下历史街区的多家会馆砖雕,亦有如瘦西湖、东关街等著名景点,还有不为人熟知的如彩衣街以及古镇邵伯的砖雕作品。展陈策划者跑遍了扬州大部分有砖雕作品的不同地点,有的小到一条街道,犄角旮旯,力求多角度地展示了古城扬州建筑中不同的砖雕作品艺术风格。
  
  在展示的实物作品中,不仅征集到了清代砖雕作品参加展出,还征集到了扬州六位专业从事砖雕创作艺人的作品,较为全面地展示了不同艺人的不同创作风格。既继承传统,亦有创新,充分展示了新时代砖雕艺人的创作风采。
  
  本人也组织了10多件作品参与展览,其中由本人创作的《梅花》《博古》等作品也吸引了众多观展人士以及媒体的报道。如《梅花》作品,厚度达到近10公分,将玉雕工艺创作中链子活中的代表特色扣环实现了结合,综合采用圆雕、镂空雕、高浮雕等创作技法,展示了一幅高雅又寓意吉祥如意、平安祝福等美好题材作品。而砖雕《博古》作品则充分体现传统博古题材的艺术风格,以砖雕刻出博古架的造型,在架子上灵活陈列各类博古器物,将博古题材作品的清洁高雅艺术风范展示出来。作品雕刻难度极大,需要对每一个小块面进行细化分割,尺寸把握需要非常精准,才能较好地稳固所陈列上去的博古器物造型,与整体砖雕融为一体,实现动静结合。
  
  但从这一次展示的作品照片中也可以看出,这些砖雕艺术品在日常生活中除非专业研究的人员会重点关注,很多的普通民众还是较少会去关注的。因而在展览举办期间,很多通过媒体报道得知砖雕展举办的市民也纷纷通过周末的时间前来观展,并表示,以前从未关注过原来扬州砖雕有着如此独特的艺术特色。很多市民还表示观看过展览后,还将去南河下历史街区,去现场实地感受一下砖雕的艺术魅力,也充分体现了此次砖雕展在推动扬州砖雕社会知名度推广方面的重要作用。
  
  而为了推动扬州砖雕的保护深入,展览同期还举行了扬州砖雕艺术研讨会。扬州著名文史专家顾风就扬州砖雕与文物保护、扬州古典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范续全就扬州砖雕与扬州园林建筑、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徐邠就扬州砖雕的美学价值、扬州市职业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仇国梁就扬州砖雕的美学欣赏、本人就扬州砖雕的产业传承情况等方面进行了专题发言。
  
  本人在发言中提到:砖雕是建筑业中的一种装饰形式,扬州砖雕的发展不是孤立存在的,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多元化的,相互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可以相互影响。随着仿古建筑的兴起,大到公共空间,小到私人庭院,扬州砖雕开始受到新一轮的青睐,这对扬州砖雕发展来说,完全是一种利好,但是还有一些变化值得思考,因为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了今天扬州砖雕的工艺特点和艺术特征的传承。
  
  一是雕刻的砖质发生了改变。扬州砖雕的精美离不开雕琢材料的精细,随着机械化的运用,生产效率的提高,表现出来的就是产量的增加,也就是说对砖的需求量在加大,但实际上制砖的窑口并没有增加,就出现了供不应求,就会很少出现金砖这种级别的好材料,而普通的砖土质不够细腻,颗粒粗、杂质多,雕刻过程中容易破损。
  
  二是雕刻的工具发生了改变。一种是雕刻工艺还是延续原来的手工,但是雕刻工具由合金钢的钎子变成了电动小磨机以及各式的电动小磨头。而另外一种雕刻工艺就变成了纯数控雕刻机制作,雕刻机按照电脑设定的图案,以及雕刻深度进行完全机械化的生产。
  
  三是工匠不足。手工雕刻灰尘多,噪音大,用一些老艺人的话说,现在的年轻人吃不了这个苦,每天都是灰头土脸的,太邋遢了,收入也不高,而且还要以牺牲健康为代价,所以年轻人不愿意学,有手艺的人不愿意做,传统手工艺难以传承,未来这就可能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
  
  种种原因造就了今天的扬州砖雕商品多,但精品很少。不过,随一部分人文化水平和审美眼界的不断提升,力求完全恢复砖雕古代的制作和安装工艺,把砖雕做成艺术品,扬州砖雕的市场应该会有一个商品与艺术品的合理分层,事实上,也只有砖雕在半机械化的雕刻时仍然不丢弃传统纯手工制作的精品路线,这样的传承才是最有效的、有意义的。
  
  通过砖雕展和砖雕艺术研讨会的举办,非遗保护项目扬州砖雕也以新的形象走进人们的视线,作为砖雕从业人员,我们也感到与有荣焉。
  
  参考书目:
  
  1、《扬州建筑雕饰艺术》.张燕  王虹军编著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1年12月出版
  
  2、 《扬州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研究》.徐邠著  广陵书社  2016年9月出版
  
  作者简介:娄骋, 1989年出生,扬州人。2006年起接触古建修复工作,学习砖雕工艺。2018年起创建了扬州市古扬石雕工艺有限公司,多次承担了南京、扬州等地多个建筑项目中的砖雕项目。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