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全国很多地区都拥有属于本土特色的 优秀传统文化,剪纸是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而其中扬州剪纸作为我国南方剪纸艺术的文化代表,以其灵动秀丽、清新素雅、 玲珑别致的风格而闻名。但如今受制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扬州剪 纸艺术在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并非理想化。基于此,本文从扬州剪纸 的艺术特点出发,分析目前扬州剪纸艺术在发展中的困境,并提出相 应得传承与保护策略,旨在可推进扬州剪纸文化实现更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扬州剪纸艺术;特点;困境;传承;发展
前言:剪纸是我国民间遗传下来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化,不仅是我国农 耕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民族文化精神的一种标志【1】。我国民 间剪纸艺术历经千年的不断演变,记录了优秀人文历史的重大发展历 程,尤其是作为现代非遗代表的扬州剪纸,更是在很多老百姓心中留 下了深刻印象。但与此同时,随着如今社会生活生产方式的不断转变, 剪纸艺术作为我国早前农耕社会的文化产物,在历史年轮以及社会现 代化的发展进程中也不得不面临着较大的生存危机,现代人尤其是青 年人的生活方式、审美意识以及价值观念都产生了很大变化,传统剪 纸艺术在题材、内容以及生产需求上都与现代社会文化相去甚远,从 而使得优秀的剪纸艺术无法得以继续沿袭和发扬下去。
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根本源泉,更是我国在世界文化激流中站稳脚跟的稳固磐石【2】。尽 管当前我国剪纸艺术文化遭遇着跨时代发展的阻碍,但也并非没有发
展转型的时机,随着国潮热的兴起,扬州剪纸艺术以其灵动秀丽、清 新素养、玲珑别致的风格再次引发中外艺术文化爱好者的关注和欣赏。 尤其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背景下,党和国家高举文化自信的 旗帜,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及发扬更是增添了不少政策上 的支持,同时我国非遗文化相关立法部门也出台了与之相应的法律规 程,以实现对更多历史优秀文化的挽救与保护。扬州剪纸艺术领域也 应积极抓住这一重要发展机遇,深入分析当前扬州剪纸艺术的生存现 状及发展困境,做出合理的应对举措,真正把扬州剪纸艺术发扬光大。
一、扬州剪纸艺术的技术特征
我国扬州剪纸有着上千年的悠久历史以及独特的民俗文化魅力, 作为民间剪纸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扬州剪纸也是我国南方剪纸艺术 的杰出代表之一。研究我国扬州剪纸艺术作品,它们大致具有以下几 点特征:
(一)线条流畅性强
扬州剪纸十分讲求线条美感,很多剪纸作品都是由线条构成的,因此剪纸大师们将线条看作是扬州剪纸造型的根基【3】。比如剪纸大 师张永寿擅长剪菊,而他剪出来的菊花往往从线条上看起来十分流畅, 以阴线勾出菊花叶片的筋脉,让叶片整体厚重感更强;再以阳线剪出 花朵,令花朵整体更为婀娜妙曼,这样就使得剪纸看起来更加栩栩如 生。所以,扬州剪纸艺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剪纸大师 们对于线条的处理能力。张永寿大师将“圆、尖、线、方、缺”定义 为剪纸线条的五字秘诀,而这也成为一些后辈们学习扬州剪纸的精髓所在。
(二)构图严谨性强
基于扬州剪纸艺术自身存在的约束性,剪纸无法同绘画类比,可 大胆利用笔触进行描绘、通过墨色加以晕染,无法将物象虚实、颜色 深浅、质感层次等加以表现出来,所以剪纸在表现物象时则必须要强 化构图的严谨性。扬州剪纸艺术中,剪纸大师们通常以局部窥见整体 的方式进行巧妙化构思,以二维平面的剪纸手法来呈现三维立体的空 间美感【4】。剪纸大师张秀芳也是我国扬州剪纸传承人之一,她的《鹤 舞云霄》是扬州剪纸极具典型代表性的一幅作品,其中有 50 只纸鹤 大小姿态各异并与游云连成一体,整个给人一种仙境飘飘的感觉。这 幅剪纸作品构图十分精细,完美地诠释出物象之间的比例以及透视关 系。
(三)技法讲究性强 扬州剪纸艺术作品中含有很多种技法,比如最为常见的就是“先粗后细”的剪法,尤其在“细剪”上功夫颇深,包括穿插、间架、步 白等等【5】。还是以张永寿大师的菊花剪纸为例,他所创作的一幅《白 菊图》中,各种形态的菊花在技法上都存在不同性,其中有一种叫做 “罗汉须”的菊花就是一瓣瓣从里向外剪的,剪完之后菊花花瓣自动 形成卷曲形状,还有一种叫做“鹭鸶羽”的菊花则是应用的掏剪技法, 剪过之后片片连接、瓣瓣相随。正是这些剪纸技法的灵活巧妙应用, 才使得扬州剪纸有着其独特的艺术美感。
(四)形态逼真感强
我国扬州剪纸呈现出来的作品个个造型优美,剪纸大师们凭借手 中一把剪刀就剪出了一年四季的花卉绿植、鸟兽虫鱼。比如张永寿大 师的另一佳作《白蝶恋花图》可谓叹为观止,它由 101 只姿态各异的 蝴蝶构成,这些蝴蝶在花丛之间翩然起舞,而娇艳百媚的鲜花纷纷绽 放迎蝶,形成了一幅生机盎然的蝶恋花剪纸图,令人们观赏之后过目 不忘。
二、当前扬州剪纸艺术的发展困境
在如今科技强国背景下,发展工业、军事业、经济产业等成为时 代的主旋律,人们的审美关注力也大多投放在了现代化的、智能化的 新事物层面上,新的历史时代正在倒逼着大量传统艺术文化走向衰退, 而扬州剪纸艺术作为其中之一也不例外。具体而言,当前我国扬州剪 纸艺术的发展困境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剪纸艺术作品缺乏足够的创新
扬州剪纸题材重点以花鸟虫草、动物风景以及传统图案为主。当 前,扬州剪纸艺术受千年本土民俗文化的影响,在题材上未能获得较 大突破,仍是老生常谈的套路,剪纸艺人往往使用最多的题材还是传 统花卉以及扬州八怪,可能还会增添一些扬州知名景点,缺乏足够的 创新之举;在剪纸材料的使用上,扬州剪纸仍以白色宣纸为主,与传 统剪纸材料并无差异;还有在剪纸作品载体方面,扬州剪纸通常被用 于画框剪纸、剪纸灯、剪纸名片、剪纸书签等方面【6】,并无其他很 大突破。
(二)对扬州剪纸项目缺乏足够的重视
当前,扬州剪纸项目还缺少相应的管理机制以及经济作为支持。 一方面,没有制定一套趋于完善的传统艺术文化保护体系,比如随师 学艺的要求和标准,还有剪纸艺术作品从设计、制作、宣传甚至营销 的一整套机制流程等,这使得很多慕名学习的人无法得到良好的培训 和指导;另一方面,传统扬州剪纸受到商品市场化的影响,即便是有 一些学历的剪纸艺人也很难靠此营生,这也被迫使得该领域的从业者 不得不放弃喜欢的艺术发展道路。
(三)对扬州剪纸艺术缺乏足够的宣传
当前社会对于扬州剪纸的宣传基本没有,大部分仅限于地方文旅 部门这一层面上,而由于文化宣传力度的明显不足,即便是扬州当地 人也大多不太清楚扬州剪纸的发展现状,更别谈对剪纸深入了解,将 其发展为个人兴趣爱好了。所以,群众对于扬州剪纸的印象基本都停 留在了过去,他们认为剪纸虽然看起来十分精美别致,但也仅仅是闲 来无趣欣赏一下而已,还不足以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也不符合现代 多数人的审美需求,如此也就让扬州剪纸一步步走向了发展的瓶颈。
三、扬州剪纸的发展与传承研究
(一)加强扬州剪纸题材的创新 剪纸题材是扬州剪纸艺术的核心之一。在新时代背景下,扬州剪
纸题材是否能够转型成功,这也成为拓宽剪纸市场的一个关键要素。 20世纪中叶,扬州剪纸题材从传统花草虫鱼、风景类主题延伸到了历 史人文故事主题上,充分迎合了我国抗战时期、革命文化时期、新中 国开放时期等年代特征,而这些剪纸艺术作品也在建国之后得以亮相,让那个时代的人看到了扬州剪纸艺术独有的文化魅力;而在千禧年之后,我国剪纸则开始以影视作品周边的形式出现在群众的视野中 。 不难窥见,未来伴随社会主流文化的不断迁移,扬州剪纸艺术要想与 时俱进、得以发展,就必须要在剪纸题材上不断加以创新。当然,这 也并非就是对扬州剪纸传统题材的一种排斥,要让一些老题材从此告 别剪纸市场,而是要结合国风潮流的需求形势,融合更多群众所喜爱 的剪纸主题元素。比如以传统剪纸主题为基础,渗透现代年轻人所喜 欢的时尚元素,然后依托电商营销的模式进行推广;或是以时下社会 关注的焦点为主题,如生态环保、乡村振兴、旅游文化等作为剪纸主 题,并通过微博、抖音等新媒体进行在线传播,不仅能够作为社会正 能量的一种传播方式,还能起到发展与传承剪纸艺术的作用,可谓是 一举两得。
(二)联动多方的文化发展力量 为加快扬州剪纸艺术的创新发展,我们不仅要创新剪纸主题、驱
动行业市场内生动力,还要有求于社会、文旅部门、非遗保护单位以 及政府相关组织的合力,采取多方联动的方式深入挖掘扬州剪纸艺术 的发展潜力。
1、要进一步规范化剪纸行业标准,强调传统艺术的精工细作
当前在扬州剪纸商业化演变过程中,总会发现一些参差不齐的剪 纸作品,尤其是在旅游纪念品开发领域,扬州剪纸作为本土旅游景区 的特产之一备受青睐。但是,很多景点售卖的剪纸作品都缺乏人文元 素的摄入,不具备扬州地域性特色及民俗特征,而且在做工质量上也无法得到保证。对此,工商、文旅等相关部门还应进一步规范其行业 标准,而剪纸行业还需要基于扬州剪纸艺术文化的基础上,加强对剪 纸历史、剪纸背后故事和内涵加深理解,并在剪纸作品的生产过程中 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真正打造出优质的扬州剪纸文化品牌。
2、要构建专门的非遗保护单位,扩大剪纸文化宣传
尽管扬州剪纸是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之一,同时在我国 传统剪纸艺术文化领域内有传承代表人,比如张秀芳、张永寿、章容、 庞建东等人,然而由于多年来这些剪纸大师们沿袭着最为传统的技艺 传授方式,使得很多剪纸技法在传承上存在不足,导致当前扬州剪纸 的创作力度不足、人才缺失较为严重。从文化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角度 来看,当前还有待进一步扩大扬州剪纸的宣传力度,积极壮大剪纸学 艺队伍,鼓励更多对剪纸艺术以及非遗文化有兴趣、有意向的人士参 与到剪纸艺术创作中来。
3、将剪纸艺术纳入地方教育体系,扩大传统文化教育影响力
国家颁布的非遗文化遗产法中有明确指出,学校应按有关规定将 非遗文化纳入到地方教育体系之中,扩大我国各类非遗文化的保护举 措。在法律政策的引导下,当前很多地方教育部门组织大中小学开展 “让非遗走进课堂”的活动,并获得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为促进 扬州剪纸艺术取得更好的发展与传承,我们也应充分借力于教育的先 天优势,积极将扬州剪纸课程纳入到地方教育体系之中,让孩子们从 小就接收到传统文化艺术的熏陶;或是在社会面向青少年开办以公益 为主的剪纸兴趣班,相信也能产生较好的影响作用,促进扬州剪纸艺术得以继续发展和传承下去。
(三)积极创建扬州剪纸品牌文化
尽管在扬州剪纸的发展与传承方面,当前有一些行业团体及个人 做出了不少努力,但他们的力量毕竟还是少数且微薄的,难以形成规 模型。如今,扬州剪纸艺术在发展与传承中依旧没有形成一个清晰、 系统的思路,对此笔者建议可效仿陕西剪纸的发展布局,他们将本土 剪纸艺术系统全面地统计地统计出来,构建一个完整剪纸行业框架并将其纳 入到地方民俗体系中,从而有效推进了陕西剪纸形成了学术性研究和 保护性宣传【8】。比如安塞剪纸作为陕西剪纸的一个分支,其所处的 理位置极为封闭,艺术创作群体十分匮乏,如果仅凭安塞本土人很难 维系安塞剪纸艺术文化的生存。而在地方政府介入之后,通过与陕西 其他地方剪纸相对比,发现并非安塞剪纸不好,而是其地方品牌支 撑力度不足。基于此在多方联动合力之下,将安塞剪纸联动安塞腰鼓 共同构建了一个新的文创品牌,再加上强势有力的媒介宣导,让广大 群众不自觉地就将其与安塞腰鼓联系到一起,继而在很大程度上扩大 了安塞剪纸的影响力,同时为安塞旅游产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综上,此种将本土文化相互掣肘、以大带小的和谐竞争模式,十分值 得扬州剪纸领域学习借鉴、优化改良,通过积极构建本土民俗艺术体 系,创建属于扬州剪纸自身的文创品牌,使之最终可发展成为扬州知 名的文化品牌,更好地诠释出地域文化的内涵与魅力,真正推进扬州 剪纸艺术发扬光大。 总结:作为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剪纸可谓是江苏省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一部分,是我国历经千年民俗工艺发展而形成的活化石。 新经济时代背景下,民俗艺术的创新才是其获得更好传承与发展的核 心。基于此,当前在扬州剪纸艺术道路上,我们还需要充分结合地方 文化底蕴以及现有旅游资源,有效开发扬州剪纸艺术的商业价值,在 保留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为扬州剪纸注入更多的时代潮流元素,依托新 媒体的介入大力推广剪纸文化品牌,通过多方联动促进扬州剪纸的转 型升级,全面助力扬州剪纸实现更好的发展与传承。
作者: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