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创意——浅谈核雕作品《荷叶开盖壶》的创作

[日期:2023-03-22]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摘要:要让自己的作品具有竞争力,就必须在创意创新的基础上精益求精,既要发挥娴熟的雕刻技艺,更要不断提升设计构思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塑造栩栩如生的核雕形象。笔者通过核雕作品《荷叶开盖壶》的创作过程,在此谈谈对新时代核雕作品创新创意的看法。
  
  关键词:核雕 创新创意 雕刻
  
  随着当下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开始关注优秀传统艺术文化,政府和行业也给予了扶持和引导,核雕行业在这样的大好环境中得到再一次发展,从业人员群体也逐渐年轻化,在核雕题材的塑造方面苦下功夫核雕市场上创新创意作品琳琅满目。笔者通过核雕作品《荷叶开盖壶》的创作过程,在此谈谈对新时代核雕作品创新创意的看法。
  
  一、创新创意的必要性
  
  核雕技艺历史悠久,从雕刻工艺、题材选择、形式塑造方面已有完整的参考资料,传承至今的传统题材种类丰富,除了传统的动植物,还有较为常见且能体现工匠雕刻技艺的人物,如十八罗汉、八仙、财神、关公、达摩、和合二仙等,这些传统题材已有千百年的历史,在经过长期发展后已经有了固定的创作形式,不仅给予核雕工匠设计作品题材上的参考,而且具备熟练雕刻技艺的核雕工匠上手就可以雕刻。
  
  然而传统题材虽可以一直发展下去,传统的老题材在创作时也不容易犯错误,但当下人们的审美观念正随着多元化发展的审美潮流而日益变化,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必然更受欢迎,当核雕作品题材千篇如一,以同样的形式呈现在欣赏者眼前的时候,对于核雕同题材的反复欣赏会让视觉效果开始变弱,久而久之会产生厌倦心理,因此,核雕工匠在提高自身雕刻技艺的同时,更应该着眼于创新创作,将思维跳出传统题材,以适应繁荣的核雕市场。
  
  核雕作品之间的竞争,也正体现在创新题材和细节塑造的竞争上,明代有王叔远雕刻核舟,画舫小窗可开合观赏,人物纹样皆惟妙惟肖,作品创传千古,其一体现在以核作舟表现创意,虽然无法考证王叔远是否为雕刻核舟第一人,但如此细致的核舟世所罕见,且可以从外观赏,也可以打开小窗观赏内部,充满意趣;其二在于对作品的细节塑造,细节的塑造不仅能支撑作品的创意,体现作品设计品位,能可以让作品脱颖而出,显示与其他雕刻作品的差异,更可以决定品质,关系到核雕作品的成败,若缺少精湛的雕工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再新颖的作品创作构思都无法做到最完美的效果。
  
  二、作品创新构思
  
  和绘画、写作一样,工艺设计也有创作“瓶颈”,但作品创新构思不仅在于灵光一现的“灵感”,更包含了工匠日常积累的专业知识和审美意识。创新思维不仅蕴含了制作匠人的性格特征、个人的生活环境、个人文化水准,更是工匠通过对生活中艺术审美的积累,从中得到的对大自然的审美观和艺术造化。
  
  首先,传统题材也由当时的匠人创意创新而来,创新可由生活中的文化传统而来。工艺美术从业者们将日常生活中的物象、文化中的物象同工艺美术技艺相结合,从而得出多种艺术创作形式和创作题材,例如佛教文化传入我国后,与其相关的佛教造像如壁画、泥塑、木雕、刺绣等各类佛像题材的工艺美术形式层出不穷,又由此催生了不同的分支题材,比如核雕界的能工巧匠相继创作出不同的佛像题材核雕作品,罗汉、观音、达摩等,这些传统题材被创作出来时,正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创新创作的过程,因此我们不必将创新创意视为难点,而是要将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进行创作。
  
  其次,作品的创新构思,可思考传统题材的再塑造。核雕前期的主题设计和创意构思为后续雕刻步骤服务,严格来说许多传统题材在一开始是没有固定形象的,比如弥勒、十八罗汉等,只有约定俗成的特点。大多数核雕工匠在创作时选择的参考对象往往从前人的作品、其他工艺门类同题材的作品参考而来,但要让作品体现出新意,并不是仅在装饰上下功夫,更要在造型设计方面做出新意,将传统题材翻新。
  
  最后,作品的创新题材需要从生活中汲取灵感。“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美景物象、花鸟虫鱼均可以作为作品题材,核雕工匠在取材方面应集思广益,从生活实践中感悟,在自然中得到感悟,并需要对所设计的物象抱有深刻的理解。笔者设计作品《荷叶开盖壶》,一方面是从日常所用茶器中得到灵感,茶壶壶身体积较大,壶嘴与把手较小,而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核与此相似,适合雕刻茶壶题材;另一方面从江南常见的水中花卉荷花得到灵感,将两者相结合,作品整体风格便有了宁静清幽之感。欲将核雕茶壶雕刻饱含趣味性,首先结合茶壶的基本功能入手,纵然人们不可能真的用核雕茶壶去喝茶,但也可以如王叔远核舟的小窗能开合窥见其内景一样,笔者在设计茶壶时,让茶壶的盖子可以打开,添加趣味性;其次,笔者在设计时让壶身与壶盖可以紧密连接,盖子与壶身采用螺纹连接使其严丝合缝,若加水进去则无法从盖中倒出,和质量上乘的茶壶一样,盖子有很好的密封性,在添加把玩性的同时,让作品充满独特性;最后,茶壶壶盖旋紧后,壶钮、壶嘴、壶把手,三点成一条直线,这是一把优秀的紫砂壶所要达到的基本外观效果。
  
  作品《荷叶开盖壶》
  
  三、细致的雕刻技艺
  
  优秀的创新创意均依托于细致的制作技艺。在确定雕刻主题并从细处设计好雕刻细节后,核雕工匠需要根据自身经验和雕刻技艺构造设计作品,让纸上的图案变得立体。对技术的精益求精是一位雕刻从业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从作品选材、雕刻技法到作品雕刻完成后的形式确定,每一步骤都影响了作品的品质。
  
  核雕的雕刻技法有圆雕、浮雕、镂雕等,通常会采用多种雕刻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塑造作品。作者雕刻《荷叶开盖壶》时,以茶壶可从多个角度欣赏的特点入手,采用圆雕技法塑造茶壶的形态,在壶身浮雕以莲蓬、荷花瓣,并在壶底雕刻荷叶,宛如荷叶托起整个茶壶以及莲蓬,在力求精致的同时追求雕刻本身带来的立体感,使荷这一物象更为生动。
  
  在基本的雕刻工作完成后,核雕工匠还必须制作作品的配件增强作品的视觉效果。作品的后续工作至关重要,《荷叶开盖壶》定位为摆件,因此需搭配一个合适的底座来让作品更加吸睛,笔者设计以一个镂空的橄榄核作为底座,一方面提高作品整体的疏密错落的视觉效果,另一方面单一的镂空底座更突出茶壶本身的图案,让人们的目光聚集到的茶壶的型、韵、神,聚焦于流畅清晰的图案线条。笔者的另一作品《核雕壶》则尝试采用以壶形做成手串的形式,让人在将它佩戴在手上的同时,更可以对核雕茶壶进行把玩,作品把玩久了还会通体发红,生成圆洁温润的光泽,更加美观。
  
  作品《核雕壶》
  
  要让自己的作品具有竞争力,就必须在创意创新的基础上精益求精,既要发挥娴熟的雕刻技艺,更要不断提升设计构思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塑造栩栩如生的核雕形象,才能继承发扬优秀手工技艺文化。
  
  参考文献:
  
  [1] 叶志明。《吴中绝技·中国核雕》。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年  
  
  [2] 陆梦嘉。《指尖上的艺术——浅谈苏式核雕》。大众文艺。2015年
  
  作者简介:
  
  许静健,1986年出生于苏州光福,师从许忠英大师,目前为“三代”新秀,核雕技艺高级工,工艺美术师,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苏州吴中区青年手艺人协会常务副会长,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青年手艺人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青年手艺人香山分会会长,吴中区创协理事。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