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代缂丝画稿的设计与创新

[日期:2023-03-22]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摘要:许多缂丝从业者在创作过程中缺乏创新创意,有时即使进行了创新,也不能使作品达到完美的效果,如今随着传统工艺进入新时代,传承并发扬传统民族工艺,并在缂丝设计方面创新,这是新时代缂丝工作者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试从缂丝与书画艺术的关系着手,简要谈谈在新时代缂丝画稿设计如何才能创新发展。
  
  关键词:缂丝;设计;创新
  
  我国传统书画艺术源远流长,对我国工艺美术的发展拥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对具有悠久的历史的缂丝艺术而言更是如此。传统缂丝画稿多采用文人古画、题字作为题材,笔者在多年的缂丝设计与创作中,深刻体会到传统书画艺术对缂丝的影响。如今,传统工艺进入新时代,如何传承并发扬传统民族工艺,并在缂丝设计方面创新创意?这是新时代缂丝工作者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试从缂丝与书画艺术的关系着手,简要谈谈在新时代缂丝画稿设计如何才能创新发展。
  
  一、我国传统绘画对缂丝艺术的影响
  
  缂丝艺术在我国历经千年传承至今,作为传统工艺美术,缂丝从可考证的唐代 开始,到始有“缂丝”之称的宋代,再至清代缂丝缂画合一,缂丝画稿设计离不开我国传统书画艺术,在各个历史时期多以名人书画为蓝本,都与同时代的书画风格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唐代缂丝多为生活实用品和宗教用品,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缂丝实物是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中出土的,考古学家考证是公元7世纪的舞俑腰带,唐代实用品缂丝纹样以几何形花纹为主,色彩层次和搭配并不丰富,与传统艺术的联系尚且起步。缂丝的发展至宋代进入了繁荣鼎盛时期,开创了以宋代花鸟绘画艺术为蓝本制作的纯艺术性作品,因宋时皇家画院独钟“黄家宝贵”之风,工笔花鸟画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随着书画艺术的空前繁荣,当时的缂丝艺人们开始尝试用缂丝表现书画,明代张应文《清秘藏》道:“宋人缂丝不论山水、人物、花鸟每痕剜断,所以生意浑成,不为机经擎制。”足见宋代缂丝艺术水平及成就之高。明代,苏州地区形成了吴门画派,由文化艺术的繁荣,催生了对缂丝的需求,缂丝艺人以当时吴门画派的作品为稿本,制作了大量观赏性缂丝作品。随着缂丝技艺更趋成熟,清代缂丝更是品种繁多,生产规模空前盛大,题材范围广阔,使用笔绘与缂丝相结合的方法逐渐推广,出现了缂画合一的制作方法。
  
  二、缂丝画稿的设计
  
  缂技易学难精,要做好缂丝画稿的设计,并不只是单纯精通书画技艺,还要了解缂丝与绘画艺术的异同。宋代花鸟画之繁荣,明代吴门画派之兴盛,清代缂画合一之普遍,缂丝之所以能够与传统书画紧密结合,因两者的创作形式都是在平面上创造出立体效果,同属于平面造型艺术。一方面,缂丝制作理念同传统绘画画理相通。缂丝技艺工艺精湛,可以自由配色,不似锦缎织物受机作的局限,因此制作出的物象逼真,以丝代笔,以料代纸,构图如同绘画不受限制,特别适宜临摹的名人书画,可以做到形似,更可以借由技艺精湛的从业者达到神韵意趣相似的境界。另一方面,缂丝虽然与绘画的艺术内涵相似,但从其工艺性、物质材料的使用和工具性能方面完全不同,由于缂丝本身所用的彩丝的光泽,再加上缂丝是以传统的木质织机,依靠“通经断纬”的织造方法来创作图案,因此在营造出的花纹与布底之间会出现凹凸立体感,但同时又不似刺绣的绣线会在图案处凸出堆积,整体来看缂丝为平纹织物,正反两面平整,但从微观角度来看似是雕刻而出,体现出光影明暗变化,所以缂丝也被称为“刻丝”。
  
  设计缂丝画稿,必须要对所选书画进行艺术鉴赏,要明白虽然是摹缂书画,但画稿设计并非简单的照葫芦画瓢,要以复杂的缂丝工艺来对书画艺术进行再创造。一方面,缂丝设计第一步需要做好画稿布局,我们要创作的题材不一定同古画的寸尺一样,比如我们要创作一把缂丝团扇,但参考的古画为长形卷轴,那么就要根据所制作的作品尺寸,将古画所绘制的物象或是浓缩尺寸,或是截取部分物象,重新编排入作品画布中。另一方面,缂丝设计要兼顾作品色彩,古画的颜色由于时代久远多已褪色,缂丝作品若单纯复刻古画原作色彩,则会让整体色彩效果过于沉闷;如果搭配色彩过于鲜丽,则又失去了古韵,因此可以参考后人复原画稿的色彩,根据所用丝线重新进行搭配,做到“古朴典雅,艳中带秀”的风格特征。
  
  三、新时代缂丝画稿设计创新
  
  缂丝艺术无论是在图案纹样,还是在制造技艺方面都具备不可磨灭的艺术魅力,发展至今因其使用复杂的工艺操作对传统书画进行再创造,所创造的艺术美更胜于绘画,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令人叹为观止。如今在新时代新市场环境下,缂丝的画稿设计也面临着创新创意。
  
  首先,我们在进行设计时,不应仅是复制古画,应该充分发挥缂丝工艺的特长,设计出更多符合时代的作品。如今随着人们审美的多元化发展,缂丝新商品除了以古画作为题材,也可以自行绘画创作,甚至可以以油画、摄影等作为基本题材,在此基础上寻找适合缂丝的创意;在日用品方面可以设计手提包、围巾、服饰等更多元化的体裁形式,给予缂丝从业者更多发挥空间,在市场上再创造良机。当然,我们在创新创意、开拓缂丝的时代属性时,不能将传统工艺美术的古韵丢抛弃,缂丝原有的风貌也需要我们的传承,同时还要考虑缂丝特性进行创新创意,选择合适的底稿至关重要,创新并非盲目,不是所有画稿均可达到良好的效果。
  
  其次,缂丝稿件的设计应考虑灵活多变的配色手法。古时,由于缂丝所用的彩丝种类不多,创作出的效果虽说古朴典雅,但色调变化少,导致缂丝作品总体色彩单一。如今人们对缂丝艺术的欣赏性大于实用性,因此缂丝作品必须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如果要让花鸟题材的画稿更加美观,我们在设计底稿时也可以尝试着重色调的变化,适当增加色彩的饱和度,使图案更加靓丽,更加接近自然之美。
  
  最后,在设计时扩展缂丝作品的品类,创新新形式。我们在设计时,除了考虑制作挂画、台屏等欣赏品摆件,以及箱包、围巾、服饰等实用品形式,还可以将传统缂丝运用入其他领域,例如尝试将平时常用的首饰与缂丝相结合,并可以运用古代装饰图案和色彩元素为蓝本,加以现代的视觉和工艺要求,让作品在为人们所接受、赢得市场的同时,产生强烈视觉效果,结合缂丝的特点与表现语言。
  
  四、结语
  
  许多缂丝从业者在创作过程中缺乏创新创意,有时即使进行了创新,也不能使作品达到完美的效果。缂丝与书画艺术休戚相关,我们在设计缂丝画稿时,既要掌握时代性,进行创新创作,对作品加以新的题材或新的品类型式,更要传承缂丝艺术的古韵,传承传统精湛的缂丝技艺特征。
  
  参考文献:
  
  [1] 郑丽虹。中国缂丝的源流与传承。丝绸。2008年
  
  [2] 廖军,许星。论缂丝的艺术特色及其开发利用。丝绸。2005年
  
  作者简介:
  
  吴建林,斋名:东湖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盟盟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吴中区美术家协会会员,师从著名画家王个簃之孙王葵(苏州著名画家)学习绘画,现从事缂丝画稿和设计工作。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