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相王弄片区整治与苏州玉雕发展

[日期:2023-03-23]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摘要:相王弄玉雕是苏州玉雕在新千年蓬勃发展的标志符号,由于其在发展初期便存在诸多问题,综合整治工作势在必行,也是苏州城市发展的需要。相王弄片区整治活动,是相王弄玉雕发展的一次终结,同样也是一次重生。苏州玉雕持续健康发展,也必然会面临诸多变故,但是需求发展的步伐不可以停止。

  关键词:相王弄 玉雕 苏工 影响 发展

  2019年12月份,苏州姑苏区的相王弄片区被一纸《相王弄区域安全隐患综合整治告经营户书》的红色通告书覆盖。一时间,萦绕相王弄片区多年的诸多安全隐患甚嚣尘上。相王弄片区玉器集聚加工经营存在违规、电力通信管线混杂、电瓶车占道停放等各类问题,成为此次综合整治活动的原始动力。姑苏区公安、消防、综合执法、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多部门联合开展整改:对片区内玉器生产经营场所进行依法合规经营排查,未取得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和营业执照不得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不得存在生产、经营、储存场所与住宿区域混合的三合一现象,不得占用、堵塞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按要求配备消防灭火器材;不得私自、违规拉接电气线路,不得在室内违法使用钢瓶液化气;不得在室内及公共区域违规停放电动车及充电,在指定区域内停放车辆,保持道路出入口畅通;未经相关部门批准,不得擅自设置户外广告、店招店牌。由于绝大部分相王弄片区为居住而非商业区域,大批的玉器生产经营场所难以达到整治要求,纷纷闭门歇业。至12月中下旬,相王弄片区内的玉器场所绝大多数人去楼空,仅剩下沿相王路主路两侧的数十家继续生存。往日风光无两的相王弄玉雕似乎在2019年初冬戛然而止。

  一、相王弄玉雕的发展壮大及产业特点

  相王弄片区位于苏州古城区的南部边缘地区,最早有玉器工坊集群出现,大概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彼时的相王弄片区农田村舍排布,一切都是苏州城飞速发展前的缩影。进入21世纪之后,相王弄片区的玉雕产业集聚迅速扩张,至2018年前后达到峰值,高峰期生产经营场所高达2000余家,从业人员多达2万余人。从2010年前后开始,伴随互联网技术的成熟推进,“相王弄玉雕”成为苏州玉雕的代名词,并且迅速在全国业界形成响亮口碑。曾有人戏言,购买玉器,必须要到苏州相王弄。这就同“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一样,虽有些夸张成分,但足以肯定,相王弄玉雕已经成为一个成熟品牌。相王弄玉雕全程参与了苏州玉雕在新千年的崛起,而且还是崛起力量中的主力军。

  产业链完整、外地人集聚以及主打和田玉籽料是相王弄玉雕的产业特点。随着相王弄片区玉雕人员的不断积聚,完整的玉雕产业链在2010年以前,便在此地形成。该产业链涵盖了玉雕原石销售、玉雕设计、玉石切割、玉石雕刻、玉雕打磨以及玉雕作品包装和销售的一条链产业布局,同时,围绕在此条链锁周围,如玉雕工具销售、绘画培训等相关辅助产业诞生,构成庞大的产业群体。如此相对健全的产业布局,促进了相王弄玉雕的快速发展,而今依然存在的相王玉器城和十全街玉石一条街,也是在相王弄玉雕产业链的衍生品。相王弄片区的实际面积并不是太大,但是却吸纳了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玉雕人才在此创业。其中,河南、安徽两省的从业人员最多,他们大都彼此扶持,共同开辟在苏州的玉雕事业。同时,徐州、浙江、福建、广东、山东、山西等诸多省市的玉雕人才也在此集聚创业。相王弄玉雕发展的二十余年里,有诸多的玉雕大师从此发迹走出。可以说,一段时间里,相王弄片区成为苏州玉雕的黄埔军校。在全国范围里,玉器集聚现象并非苏州相王弄独有,河南石佛寺玉雕和广东揭阳玉雕等都具有一定知名度,为什么相王弄玉雕却成为和田玉爱好者的购物天堂。除了产业紧密集聚外,以和田玉籽料为创作主要材料,是相王弄玉雕产业状态的一大特色。毕竟籽料是和田玉里面最为深受大家喜爱。

  二、相王弄片区整改后的产业分流状况。

  几乎是在连续的数个晚间,积累二十余年的相王弄片区便被搬空。嘈杂的机器轰鸣、忙碌的人群穿梭都已不复存在,相王弄片区的玉雕产业分流接踵而至。相王玉器城、十全街、竹辉路和观前玉器商圈都成为四散人群的一个流向,当然其中的占比并不高,最主要这些地方原先就处于接近饱和的状态。大概相王弄片区约三分之一的人员,还是迁移到了苏州东南环交界处的吴中区北港路古玩城,使近乎处于停摆状态的古玩城重新恢复生机活力。还有几乎一半的人口,在之后暴发的新冠病毒加持下,选择到新疆、河南和广东等其他玉雕基地发展,或者干脆放弃了玉雕职业。就在相王弄整治期间,河南南阳当地政府就曾来到苏州,召集豫籍玉雕艺人回乡创业。

  相王弄片区整治的初衷无疑是好的,更有利于古城的长远发展,但是对于相王弄片区的玉雕产业发展却是灭顶之灾。一个庞大的产业群体在2019年初冬瞬息瓦解,而今只剩下相王路主干道两侧的寥寥几十家门店,“相王弄玉雕”俨然已经尘封历史。

  三、后相王弄时代的苏州玉雕发展态势

  众所周知,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席卷国内直至全球,使本就行业态势下行的苏州玉雕雪上加霜。越来越多的产品销售转向线上虚拟空间,实体店面成交呈断崖式下滑,产品滞销情况愈发严峻,由此产生的价格战在各大直播间比比皆是。一时间,业内从业人员转型到其他行业的情况不断上演,也有大批的行业从业人员转投到网络销售或异地从业。整个苏州玉雕在疫情三年期间万马齐喑。这一现象像极了相王弄片区整治后的相王弄玉雕产业分流状况。

  那么,相王弄片区整治活动究竟对苏州玉雕的发展有多大影响,除去疫情因素的考量,笔者从人才储备、产品分层和产业布局三个方面加以总结。

  前文提到对相王弄片区“黄埔军校”的定位,实则并不夸张,大量的非苏州籍玉雕青年涌入相王弄片区,他们怀揣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及对苏工玉雕的崇拜,努力地在雕刻机上挥汗如雨。产业集聚地相王弄片区让他们无需过多奔波,便可以实现产品的完整兑现,挖得了苏州创业的第一桶金,以此为起点,他们开启对苏州玉雕的长远规划和追求。二十余年来,有无数的苏州玉雕人在相王弄片区发生着这样的故事。优秀的相王弄玉雕工手不会一直满足于相王弄片区的现状,他们或至十全街、园林路等地开办工作室,或者到各大大师工作室继续深造,实现技艺和眼界的提升。整治后,相王弄片区的人才孵化器作用荡然无存,苏州玉雕将面临人才储备不足的状况,此等状况也将会在以后的时间里被无限放大。相王弄玉雕在全国知名,得益于在这里玉雕作品的选择面广泛。其产品品质虽然无法比肩十全街、园林路等苏州其他地标玉雕街区,但却普遍高于河南石佛寺玉雕和揭阳玉雕,可以较大程度地满足全国玉雕市场的产业需求。相王弄玉雕产品构架属于苏州玉雕产品体系里的中下档次,是苏州玉雕产业分层的基础层。相王弄片区整治后,苏州玉雕基础层支离破碎,是苏州玉雕产业分层的一大打击。苏州玉雕大都集中在苏州古城区、吴中区光福镇和高新区东渚镇。片区整治前,苏州古城区的玉雕产业集中分布在园林路、齐门路、观前街地区、十全街和相王弄片区,几大街区虽有间距,但总归在方圆三公里内。其中相王弄片区地理位置最靠南端,产业规模也是最大的,所占到比重约整个古城区一半以上。相王弄片区整治后,苏州古城区的玉雕产业可谓大有折翼之势。虽然玉雕产品集中销售规模化的状态依然存在,但是如相王弄片区如此集中较大规模的生产规模,却再也难以复刻。苏州玉雕尤其是苏州古城区的产业布局受到了很大冲击。

  从无到有和从有到无都是事物发展所经历的必由路径,相王弄片区整治工作已经完成,虽然相王弄玉雕就此尘封,但是苏州玉雕的发展依然需要每一位玉雕工作者积极探索,我们更要做的是短暂回忆而后面对未来,争取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1]苏迅.相王弄·玉雕·岁月[J].江南论坛,2014.

  作者简介:林光,男,籍贯浙江绍兴。现为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中国玉石雕刻大师。从事玉石创作近三十年,擅长仿古件玉雕作品的设计和雕刻,作品古为今用,具有很强的辨识度。其代表作品多次获得“子冈杯”“艺博杯”“苏艺杯”等国内工艺美术大赛金奖。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