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技艺流失,非遗传承,人才培养,专业培训
非遗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文化认同和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种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丧失,更是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威胁。非遗传承问题的根源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非遗传承人口老龄化、传承环境恶劣、技艺流失等问题制约了非遗的传承;另一方面,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社会价值观的转变也加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失。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深入,非遗的传承问题最核心的问题是传承人口的匮乏。许多非遗技艺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和学习,但由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压力,年轻一代缺乏对这些技艺的兴趣和耐心,从而导致传承人口的减少。此外,一些非遗技艺需要较高的经济投入,传承的环境也成为制约非遗传承的一个因素。就拿我们刺绣来说,近几年,新冠疫情期间流失了大批绣娘,从事几十年刺绣工作的绣娘也有很多都已经退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手段来促进非遗的传承。首先,我们应该鼓励年轻一代对非遗技艺的兴趣和参与。这可以通过在学校或社区组织非遗课程和活动来实现。
我是一名从事非遗乱针绣的95后绣娘张露,从业以来,一直积极努力扩大地方文化产业的知名度,除了积极参加省级研修培训学习、撰写行业论文,还致力于带着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商圈”,目前,组织开展多场刺绣文化分享与体验教学课程,传授刺绣技艺、传播刺绣历史文化等内容,覆盖学员近千人。以我绵薄之力为非遗传承献出一份力。
近一两年的培训授课中,我发现很多青少年在实践中对我们的非遗技艺是有兴趣的。而青少年又是非遗传承的重要力量,他们是非遗的接班人和未来发展的希望。在推进青少年传承非遗方面,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加强非遗教育,通过将非遗纳入学校课程和教育体系中,让青少年在课堂中学习、了解和感受非遗,提高他们对非遗的认同感和热爱度。同时,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到非遗传承基地或非遗项目现场参观学习,亲身感受非遗的魅力和价值。
其次,加强非遗体验,通过组织非遗体验活动,让青少年亲身参与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认同感。比如可以组织非遗展览、非遗手工制作、传统技艺表演等活动,让青少年亲身参与,体验非遗的传承和发展。
第三,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网络传播,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的传播,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和认识非遗,提高他们对非遗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可以开设非遗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发布非遗的相关内容,同时也可以利用短视频、直播等形式,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非遗的内涵和价值。
非遗传承的重点对象除了青少年,还可以是宝妈们,宝妈们由于要照顾孩子和家庭,有一定的时间压力,而我们的非遗技艺就可以让宝妈们利用空余的时间来赚取一点生活费补贴家用。为了鼓励宝妈们参与非遗传承,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开设灵活的非遗传承班:针对宝妈的时间压力,可以开设更为灵活的非遗传承班,如周末班、夜间班等,以便更好地适应宝妈的时间安排。
2.结合育儿教育:在非遗传承过程中,结合育儿教育,让宝妈们学习非遗技艺的同时,也能学到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等知识。
3.利用线上教育平台:为了方便宝妈们在家学习,可以利用线上教育平台,开设非遗传承的线上课程或者教学视频,让宝妈们可以随时随地学习。
4.结合家庭生活:在非遗传承过程中,可以结合家庭生活,如家庭装饰、家居用品等,让宝妈们在学习非遗技艺的同时,也能为家庭生活带来美好的变化。
5.利用社区资源:利用社区资源,如社区文化中心、社区图书馆等,组织非遗传承班或者非遗活动,吸引宝妈们参与。
此外,加强非遗传承人才培养,通过开展非遗传承人才的培训和培养计划,提高青少年和宝妈们对非遗的认知,增强非遗传承人才队伍的整体实力。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同时也为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机会。此外,在推进青少年传承非遗的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让他们更好地认同和传承非遗,成为非遗的坚定传承者和守护者。
此外,政府和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支持,为非遗传承提供必要的经济保障和社会环境。同时,也需要更加普及非遗,让更多人了解、喜爱和参与非遗,从而促进非遗的传承。
除了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努力,国际合作也是推进非遗传承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等多种形式,为世界范围内的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国际交流也是推进非遗传承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学术研究和经验分享等方式,不断推动非遗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发展。
总结
非遗传承问题需要长期而持续的关注和努力。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非遗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文化认同和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将非遗传承给我们的后代,为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发展做出贡献。我们要秉持尊重传统、创新发展的理念,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来促进非遗传承和发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的历史时期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
作者简介:
张露,女,1995年5月出生于扬州市宝应县,江苏绣达人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及设计总监,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江苏省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扬州市“五一巾帼标兵”,苏州高新区创作者联合会理事,宝应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正则绣(乱针绣)第五代传承人。清禾宫品牌创始人。2019年7月设计创作的乱针绣《君士坦丁堡女郎》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锦绣中华—江苏刺绣艺术精品展”展出,2022年参加扬州市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创意类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