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工艺美术精品的创作创新——以作品雕漆嵌玉《净域清音》为例

[日期:2023-05-12]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摘要:本文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阚凤祥创作的漆艺精品《净域清音》为例,分析了其与传统雕漆嵌玉的工艺作品的不同之处,进而探索高档工艺美术精品的创新方向,为传统工艺美术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艺美术 精品 创新

  扬州漆器工艺众多,特色不一。因涉及天然材料和工艺的复杂程度不同,在品类的定位上也不一样。其中点螺工艺、雕漆工艺、雕漆嵌玉工艺等工艺生产周期、使用天然贝壳、玉石材料等一般被定位为高档工艺,艺术效果高端大气上档次,一般大件产品都是定位为高端收藏品,受到市场的追捧。

  雕漆嵌玉工艺作为雕漆和嵌玉两种工艺结合的品类,来源于明代周翥创制的百宝镶嵌工艺。该工艺的主要特色在清人钱泳《履园丛话》中有详细的记载,“周制之法,唯扬州有之。其法以金银、宝石、珍珠、珊瑚、碧玉、翡翠、水晶、玛瑙、玳瑁、砗磲、青金、绿松、螺钿、象牙、蜜蜡、沉香为之,雕成山水、人物、树木、楼台、花卉、瓴毛,嵌于檀梨、漆器之上,大而屏风、桌椅、窗格、书架,小则笔床、茶具、砚匣、书箱,五色陆离,难以形容,真古来未有之奇玩。”可见工艺之高档。

  一、雕漆嵌玉工艺的作品常规形态。

  百宝镶嵌工艺发展至今,由于材料受限,该工艺分解为雕漆嵌玉工艺和骨石镶嵌工艺,表现手法一个体现在材料上,另外一个体现在底坯上。雕漆嵌玉选用的底坯为中国大漆髹涂上百层后雕刻的锦文,将各类天然玉石材料镶嵌于上,多以平面玉雕雕刻镶嵌的形式出现,所以又有锦上添花之说。骨石镶嵌则是在髹涂数层的灰底漆层上镶嵌骨头和石头雕刻的材料,其中又以石头居多,所以称为骨石镶嵌,可以理解为雕漆嵌玉的平替。多年来,扬州雕漆嵌玉精品辈出,不仅有曾经在人民大会堂展示的《和平颂》《喜鹊登梅》作品,被选为国礼赠送外国元首,还曾多次在各类工艺美术评比的博览会上获得大奖,如由阚凤祥大师工作室创作的雕漆嵌玉《慈航普渡》获得“金凤凰”创新大赛的金奖、雕漆嵌玉《富贵平安》地屏获得“漆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的金奖等,充分体现了扬州漆器工艺的独特魅力。


  二、雕漆嵌玉《净域清音》的创新之处。

  前文所提及,雕漆、雕漆嵌玉工艺多为平面雕刻,较少使用纯立体的创作,而在2019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阚凤祥先生大胆创新,使用立体雕刻的技艺创作手法,将漆器通过独特的技艺手法,立了起来。创作的雕漆嵌玉《净域清音》作品也获得了2019年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神工杯”创意设计大赛的金奖。

  1、山子雕工艺的结合运用。对于山子雕,业界是这样描述的:山子雕创作保留了鹅卵石形状的天然外形,以各种人物和诗词典故为内容,施以山水花草、飞禽走兽,用多种雕刻技艺雕刻出玉器。这本是玉器的一种创作手法,和玉石的天然型以及温润的特点相结合,艺术效果绝佳,也是扬州玉器工艺中呈现技艺水准的绝活。2008年,已故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宇先生创新的将其运用到漆器的雕刻中来,创作的作品当年获得了全国工艺美术评比的大奖,体现了技艺的独特艺术魅力。雕漆嵌玉《净域清音》作品则是在十年后的再次创作,在技艺手法上又有创新,在保留原石胎体的基础上结合玉器的特点,通过巧妙的立足点设置,在不改变原石的技术上,让人物造型有了站立的地方,实现了技艺的结合。


  2、玉器创作中的圆雕工艺的结合。扬州传统玉雕创作手法多样,而在雕漆嵌玉工艺的创作中多选用浮雕创作手法,且大多为中低浮雕技艺,因半面要求要平整可镶嵌。雕漆嵌玉《净域清音》作品则打破这一传统形式,以一块玉质非常细腻的和田白玉雕刻了观音的人物造型,采用圆雕的雕刻方式,这件作品本身亦可以作为独立的人物摆件呈现,和立体雕漆的山水相结合,将人物置于一定的场景之中,大大提升了作品的艺术感。

  三、高端精品工艺作品创新的几点思考。

  1、尊崇设计之美。设计作为工艺创作的灵魂,是一件作品成功失败的关键要素。有经验的设计人员的作品不仅非常适合工艺创作,同时还能通过别具匠心的设计,克服工艺中材料受限的特色,让作品呈现出不一样风采。如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阚凤祥创作的雕漆嵌玉《福寿图》地屏,以半圆雕的技艺手法将寿星老人物模样雕刻镶嵌,搭配仙童和同样代表长寿寓意的小鹿,将中国最具祝福寓意的吉祥题材表现出来。在材料的运用上,这件作品则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不同于传统的雕漆嵌玉工艺的玉石和雕漆作为两个层面的表达,在这件作品以一小片的半浮雕表现画面中远山水仙境的感觉,弥补了传统雕漆嵌玉工艺中因材料受限,不会出现山水的特色,整个画面将人物置身于一定的仙境中,让人更加感觉作品的美好寓意,这里也充分体现了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充分体现了设计之美。

  2、尊崇技艺之美。雕漆嵌玉工艺技艺手法独特,大多数时候不仅体现了玉雕工艺平面雕刻的美,还体现了雕漆工艺本身的技术之美。在玉雕工艺上,通过各种材料的雕刻后的技艺组合,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艺术效果。雕漆则是通过锦文的雕刻体现技艺手法的高超。在一件雕漆嵌玉大地屏上,可以见到最少三种以上的锦文雕刻。其中水纹最为常见。小件作品中水纹相对还好雕刻一些,在大件作品上,则需要制作者在创作水纹时凝心聚气,否则一根水纹很难拉到一片,最长的一根水纹甚至要达到一米多,不能出现断纹,充分体现了技艺之美。


  3、尊崇材料之美。随着天然材料的越来越少,天然玉石材料价格也是水涨船高,更重要的是好料难得。虽然随着科技的进步,在材料的使用方面,通过技术合成能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但就作品整体艺术效果而言,显然是达不到真材实料的美。如以树脂材料合成呈现骨石的效果、以压制工艺呈现雕漆的效果,但这些也就是能达到远看相类似的模样。而对我们传统工艺创作来说,这类材料使用显然是不能体现出设计之美和工艺之美的。要想真正创作出一件具有时代特色的工艺美术精品,需要创作者在创作中不仅要懂材料,更要会充分运用材料,让材料和工艺实现完美的结合,不辜负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

  作为中国已知的第一部系统的手工业著作《考工记》,它提出的“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不仅是中国古代造物思想的重要原则,也是我们现代传统手工艺从业人员应该奉为圭臬的创作初衷。因为只有顺应天时,适应地气,材料上佳,工艺精巧,才能真正的制造出精良的器物。

  参考书目:

  [1]张燕《扬州漆器史》,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版

  [2]戴吾三《考工记图说》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年5月版

  作者简介:

  马彩云(1983年——)女,工艺美术师,专业从事扬州漆器雕漆工艺,参与创作了多件漆器精品。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