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传统 工艺美术 生活美学
生活美学则是传统工艺发挥作用的重要场所。谈到“生活美学”,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高雅、精致、格调等阳春白雪的词汇,似乎它和生活本身是有距离的。这源于一直以来有不少哲学家把“艺术”当做“美”的重要研究载体,从而导致人们有了艺术即是美学的观念,但是人们毕竟不都是艺术家,因此对“生活美学”也就有了疑惑。但事实上生活美学是植根生活的而非形而上的存在。美学学者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刘悦笛曾这样解释:“生活美学”,就是一种回归生活的美学,它力主审美活动回到现实世界,美,是从生活中生长出来的。这恰与中国传统工艺的审美成长土壤不谋而合。“美学”和“生活”紧密相连的“生活美学”,其立根之基即是生活,是在日常生活里人们总结出来的艺术理论和方法,它是人们于日常活动中发掘、创造的,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人们心中对“美”的一种感受与追求,这也正是中国传统工艺的特质之一。
人们在生活中追求美,通过艺术性的方式塑造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品位。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传统工艺,不仅蕴涵着民族文化的精髓,更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更加深入的美学体验。
人们在使用、欣赏传统手工艺作品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其独特的美、文化、功能等方面的价值。因此传统工艺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一种审美体验。传统工艺品的设计、造型、色彩、材质和纹饰等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生活美学。通过欣赏传统工艺品,可以感受到人类智慧的精髓和美的升华,同时也可以从中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历史的厚重。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活美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实质就是“审美生活化”和“生活审美化”的有机统一。审美生活化指的是艺术品的生活化、日常化,而生活审美化指的是生活方式的审美化,它们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当今社会,传统工艺品已经成为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交流等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统工艺品的保护、传承和创新,不仅可以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也可以为人们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体验。
中国的传统工艺品类繁多,技艺精绝。它的不断成长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汇聚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气质、素养、审美,以其生动的神韵蜚声海内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中一颗闪亮大的明珠。作为历史人文积淀的产物它能够反映一定时代、一定社会的物质文化生产水平,同时它所呈现的造型、色彩、装饰等视觉形象又能够反映特定的时代审美。而今随着国家的强大,人们对文化自信不断增强,生活中茶道、花道、香道、琴道、书画、衣食住行乃至人文环境等,都在继承挖掘民族自身的美学特质,这是国人对自身文化的一种觉醒和有意识的复兴。
传统工艺与生活美学的融合通过日用、陈设两大方向满足着人们的使用与审美的需求。日用类,指的是经过装饰加工的生活实用品,如一些染织工艺、陶瓷工艺、家具工艺等;陈设类,即专供欣赏的陈设装饰品,如牙雕工艺、玉石雕刻工艺、装饰绘制工艺等。它们都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且它们的生产又常常受到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文化技术、审美观点等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这些都是人们在追求生活“美”的具体体现。手工艺人通过美学理论指导技艺创作,创造人类生活器物,又将器物作为一种物质媒介传递精神力量。艺术家将精神追求寄寓于自己的作品之中,开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天地,从工艺与美的融合中寻找一个能与现代文明生活保持平衡的枢纽,减轻了生活中的负担,增添了美学色彩,提高了生活质量,从而满足了人们不断增长的生活精神需要。
以生活美学为指导,继承和发展传统工艺的创新表现、融入生活氛围、打造属于自己的艺术语境符合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大基调。生活美学赋予传统工艺的不仅有生活智慧的启示,还有更高的格局、广阔的视野,提升审美力、思考力和创造力。因而工艺美术与生活美学的有机结合,对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创新发展,促进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互相融合,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都有着积极作用。二者的融合将引领时代潮流,走进现代生活,见人见物见生活,对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传统工艺和生活美学紧密相连,相互促进,富有生命力,它们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构建美好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蔺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