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刺绣 生活 新体现
一、刺绣在室内装饰上的新体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文化内涵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现在居住环境品味的不断提升,许多人喜欢刺绣的精巧、雅致,也喜欢现代性与创意性,因此,将刺绣与当今室内设计融合,创新出了一种新的刺绣语言表达,用来装饰家中的室内空间,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为家庭空间设计增添光彩。
1.刺绣可以应用于背景墙的设计,尤其是客厅背景墙、床头背景墙、书房背景墙。例如:床头刺绣背景墙(图1-1),本次刺绣与绘画的结合,是一次新的尝试,一次传承与创新,背景墙的占有空间很大,刺绣的材质、所表现出来的样式,以及所使用的材料都需要精心挑选、设计。于是,最终敲定整幅背景墙总体分为三个层次,最前面的花朵做刺绣,中间层的花朵以刺绣借底做虚实绣,最后一层则是利用绘画的虚实手法从而达到三个层次的完美统一。通过彩色丝线与绘画颜料的重叠、交错等变化,使得整幅作品栩栩如生。利用前后关系使整幅作品前实后虚的效果更加强烈,既可以展现刺绣的魅力又可以表现绘画的柔美。
此次背景墙设计使用刺绣要素,在提高墙面视觉效果的同时,刺绣具有精致柔软的特征,融入墙面装饰,使墙面具有立体感和美学意义。将刺绣深处的宁静与绘画的温柔给予一面墙,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可感受到刺绣与绘画结合的美好,在家庭空间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2.刺绣也可应用于室内隔断(图1-2)有着划分不同功能区域的空间分割和空间引导的作用,多应用在玄关、客厅和餐厅之间。主题以花卉植物、鸟鱼、动物等图案为主,一般是框架镂空结构,刺绣采用双面绣,不仅有遮挡作用,装饰效果也很明显。例如,在屏风上刺绣玉兰象征着高洁的品质,有着美好、吉祥如意的意义,给人以视觉和感官上的美好享受。
3.室内装饰刺绣摆件,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审美趣味的提升以及文化消费的不断升级,刺绣装饰摆件也随之需要得越来越多。将传统刺绣的框架外观设计化繁为简,及画面进行重新解读与再创作,将其变得更加时尚、简单、个性富有活力。让其在当今室内装饰设计里更融合。如图1-3,既是整体又可拆分,讲究刺绣自身的空间错落,不同摆放,打破了传统刺绣的摆放风格。图1-4、图1-5,从传统家具中的几案造型中找到的设计灵感,然后再加入直线条、圆形等设计元素,重新提炼而成。每一幅刺绣作品都是精心设计制作而成,刺绣的线条流畅、色彩鲜艳、造型逼真,丰富地情感色彩,富有生命力。刺绣注重细节,凸显细腻性和立体感。它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精神。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刺绣工艺品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过程中,也需不断研发出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新产品。
文创产品可以让生活处处有新意,在生活中,有许多的用品会让我们眼前一亮,杯子、书签、扇子、摆件……吸引你的也许是一个图案,也许是一个造型,就是这一个小创意,让我们的生活有了惊喜、新意。
1.新生儿文创产品,随着物质生活的满足,我们越来越需要仪式感,它使某个日子区别其他日子,使某一刻不同于其他时刻。现在的父母对新生儿的仪式感越来越重视。我觉得这是一种仪式,也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幸福;人们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行为方式,内化了心灵上的许多需求,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向往。爱意的表达有许多种,父母会珍藏孩子每一年穿过的衣服,得过的奖状,孩子的所有照片,每一份礼物都成为父母与孩子之间情感的纪念,记录孩子成长的过程。例(图2-1),新生父母为了给孩子记录每一个成长瞬间,深知留不住时间的脚步,那就留住宝宝的脚印。用刺绣的方式记录,千丝万缕的线正如父母对孩子的爱,为爱穿针,每一针的线脚,都有它的奇妙,都有它的情感。为孩子留下一份珍贵的美好回忆。
2.团扇文创产品,刺绣装饰品越来越受到许多人的选择和喜爱。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传统文化,切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将团扇与刺绣相融合,两个柔美精致的物件结合,一定是精美的、具有风情古韵的魅力结合。例如图2-2、图2-3,由于每个人的审美不同爱好不同,因此,团扇的大小、形状都有巨大的发挥空间,根据不同的扇子造型,设计不同的扇面图案,刺绣针法采用双面刺绣,正反两面图案一模一样,针脚细密,看不出任何线头结绳,两面都有很高的观赏性。图案立体生动、活灵活现。每一把精致的团扇都有吉祥幸福的寓意,既可以消暑纳凉又可以用作装饰。

三、刺绣在服装设计上的新体现
刺绣应用在现代服装中,增加了服装的趣味性与装饰性。现在有部分服饰会在领子边缘、袖子边缘做刺绣图案,也会在身前或背后取一处合适地方做刺绣图案点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增加了衣服的美感和艺术气息,并且显得人更加年轻、有活力。将传统元素图案应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形成新的设计风格。如图3-1,引用龙纹图样作为设计元素,与牛仔布料相结合,并用金色丝线在红色的背景上绣制祥瑞的龙纹图样,使金色龙纹刺绣呈现震撼的视觉效果,使简洁、休闲的牛仔布料上又增加了“中国风”的民族韵味,提高了服饰的艺术价值。
因此,艺术来源于生活,他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传统艺术需要继承更需要创新,只有随着时代的要求和创新,才能使艺术焕发出勃勃生机,让其在当今社会的传承更加有生命力。
作者: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