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环视当下,传统的玉器市场早已不见往年春光,原本人声鼎沸的交易市场现在已是人气凋零,一些玉雕工坊已是门可罗雀。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惨状?原来的需求客户难道已经不在?玉雕市场难道已经没落?带着一些疑问,谈谈互联网冲击下的玉器产业。
关键词:互联网 玉器 产业 跨界
互联网从90年代开始在国内启蒙;2000年后,互联网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各行业中遍地开花;2010年后,国内提出互联网+模式,互联网正式进入我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当中。尤其近10年的互联网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影响着每个人的方方面面。我国的玉器行业,近三十年内也是起起伏伏,动荡前行。但纵观交易数据,这近十年内,中国珠宝玉石首饰产业每年都是呈递增发展。
近十年,最传统、最古老的玉器行业遇上最前沿的互联网科技,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对传统的玉器销售产业带来了一场颠覆性的行业变革。正如互联网跨界其他产业行业一样,新型互联网彻底揭开了玉石圈诸多“不能说的秘密”,重新定义行业圈的“游戏规则”。传统的玉器交易市场,玉器市场信息是不透明、不全面,产品的真实价格一直讳莫如深,是这个行业中默认的不能说的秘密。也正因为如此,产业上下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就了其暴利时代,行业中流传一句俗语: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正是对玉器行业的一个真实写照。对于一些高端品牌的玉器产品,其产品溢价更是高得离谱,一块千元的玉器产品原石,经过雕工大师的雕琢加工,可以被炒到几万甚至上百万的价格。但现在的市场环境下,这些将永远成为传说,暴利产业将一去不再了。
造成现在玉器行业的现状,我认为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玉器产业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产业上下游集群。从人员构成方面来讲,从事玉器产业的人员普遍文化水平不高,一般都是70后,80后的一些初中农村毕业生跟着亲戚朋友拜师学艺,手艺学成后又自带一些学徒进行小规模的加工运营。这种状态在2010年前后最为昌盛,当时苏州相王弄,苏州广福等地区聚集了近万家的小门店,前厅是经营区域,摆设玉器产品,一张茶桌招揽八方来客。内堂是生产区域,一个画师,配上几名雕工,便是一个工坊。老板负责采购原石,一般是四川凉山、新疆和田等地。而光顾的客户一般也都以渠道商为主,他们也都是业内行家里手,一般都是大批量采购,在一些一二线城市进行门店销售。销售流程简单,人际交往简单,唯一不简单的是商品价格。俗话说,一刀穷、一刀富。原石的采购很考验眼力见儿和运气成分,就算是现在的可是手段也做不到对原石的精准检测。所以外行看,一块原石的价格加上工艺手续的成本就是这块玉石的成本,实则不然。您不清楚的是这块精品原石是多少块废石开出来的,这些废石也都是花大价钱买的“教训”。在当时,机雕还不是盛行的时代,手工雕刻尤其考量工艺,尤其是名师作品更是让价格几何倍增长,所以渠道商收到的一手价格已经不菲了。在当时,民间流传“黄金有市,美玉无价”“玉能保命”等各种坊间言论,更是为玉披上了一层神秘面纱,最终消费者买到的玉石往往都是千元打底,万元起步,几十万方能传家,所以玉石作为暴利行业可谓实至名归。
其次,2015年后,互联网冲击的产业终于对准了玉器产业,当时互联网运用的模式也比较简单,大部分流行的都是微信拍卖、互联网建站、玉器线上交易平台,其中微信拍卖是最为热火的销售模式,但这种模式也仅存于玉器工坊主与玉器渠道商之间,工坊主发动朋友圈资源,建立微信群,通过定点拍卖的方式进行渠道销售,但这种方式是自杀式销售,持续时间也就一年时间最后也就偃旗息鼓了。当时线下销售的模式已经开始出现萎靡不振的状态,大量的玉器工坊主为了快速销售手中的囤积货源,开始采用这种微信拍卖的方式,实际也是低价清库存,赔本赚吆喝,以为这样可以积累客户,稳住原有渠道商,实际却是饮鸩止渴,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工坊主之间形成了恶性竞争,循环往复,玉器的销量上去了,但单品价格就直线下降,往日的暴利一去不复返。
再次是2019年之后,进入疫情时代,线下模式几乎为零,国内的疫情防控,几乎是把每个人关在家里,锁在城里,渠道商没有了,工坊主和用户之间没有桥梁了,这时候直播带货兴起了。互联网话语“最终把你打败的永远不是你的竞争对手”,这条标准在玉器行业中也能适用。工坊主们守着自己的门店,每月销售近乎为零,反观互联网商的带货能手却赚得盆满钵满,记得一年的双十一大战,一个网红博主,一晚的直播带货销售上万件,销售额近三亿。虽然后期被退货很多,但不可否认的是,市场还是有的,只是你没找到门路。网络直播就是把握了现下的消费人群心理,如今80、90是消费主力,而这样的消费者更容易习惯多元化的购物方式、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希望刷视频购物,他们对玉器产品的购买诉求也不是传统的心理,玉器更多是一种装饰,对玉器的工艺真伪讲究不大,更看重的是性价比,样式、造型、价格是首选,至于材质、工艺、效用反正也不懂,也就不会计较,这样就导致市面上合成玉、机雕工遍地开花。外行人的眼里,合成玉更加通透,机雕工工艺更加对称精细,样式更加琳琅满目,关键价格更是低得离谱,试问他为何不选呢?但合成玉就是科技加狠活,一些玉石残渣混合化学黏胶砌成标准化玉石模型,将雕刻图片输入雕刻机进行机器雕琢,几分钟就能出成品,试问这样的产品有何益处?这样的成品有何灵魂?
结论
互联网的车轮永不停歇,但它只能作为工具,我们玉器产业如何利用好这个工具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既要正视它对我们的冲击,也要把握好度和方向,不能被它所掌控摆布,虽然现在网络直播对玉器的冲击很大,甚至动摇了很多手艺人的初心,但我们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在变化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通过营销驱动产品,产品驱动工艺。
参考文献
[1]吕品田.《手工劳动与艺术化生活》.中国旅游报,2016(11).
[2]尚洁·中国砖雕: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2008年1月第1版
作者简介
娄爱武出生于1980年,江苏徐州人。自1997年在家乡徐州习作玉石雕刻技艺。在不断学习和临摹传承以来的手法中,逐渐认识到琢玉之路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