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缂丝团扇的设计与实践

[日期:2023-07-05]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摘要:本文以作者原创的一种新型缂丝团扇,结合自身实践经验,阐述缂丝团扇的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体现对于新型缂丝团扇中对于传统技艺的尊重和创新突破,引申出对于缂丝团扇技艺传承与创新的思考。作者想通过自身的实践成果来说明缂丝团扇技艺结合当代的新技术进行的改革与创新是赋予这项传统技艺持续发展的新方向。

  关键词:缂丝;团扇;技艺;设计

  从华夏文明起始到蓬勃发展的当代社会,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和传统技艺在时间的长河中,通过每代人的不断的传承与精进得到很好的沉淀与发展。在现今科技、经济、文化在不断交融发展的当下,传统的技艺在当今社会被世人所了解和关注,需要从业者们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也要思考结合当代审美与发展需求的新创新。作者希望通过分析自己设计的缂丝团扇作品的从设计、选材、制作等过程,表达在作品中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创新思路。浅谈个人对缂丝团扇的传承与创新的启示。

  一、作品《牡丹园》缘起

  1.缂丝团扇的概况

  缂丝团扇是以缂丝技艺与团扇技艺相结合的综合体。这两项技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缂丝技艺是我国传统的挑经显纬的丝织工艺。众多学者认为,缂丝最晚于唐代产生,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缂丝是以本色的生、熟丝做经线,以彩色丝线做纬线,用小梭按其不同色彩和纹饰分别织纬,纬线不通梭织造,采用局部回纬织制,因而在不同色彩或不同纹饰轮廓之间互不相连,似刀镂刻状的技艺特点。

  其二团扇约诞生于汉代。以竹木条作框,多以纱、绢等丝织品为面,装上短柄,多为圆形或鸭蛋形,故称团扇;扇面多用纨纱制作,故又名纨扇;历代宫闱女子喜用,故又称宫扇;其形状团圆如月,暗合“合欢”之意,故又名合欢扇。历来团扇的题材多以书画为主,在宋代时期,文人画家兴起,更是举国刮起了题扇、画扇、藏扇、玩扇之风。到了清代,团扇多为女子所用,团扇的形制、材质也有了更多元的选择和变化。缂丝团扇也是当时留存实物中的一部分。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团扇的实用性价值逐渐减弱,因其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和观赏性价值,而被作为工艺品收藏。这也导致了团扇的技艺发展也一直在做仿古复原,缺乏了一定的改革和创新性。

  2.作品来源

  笔者以往做过很多的仿古复原型的团扇,在长期的制作经验的累积中,笔者思考制作一种既保留了传统技艺的优秀之处和审美,也能在其中体现出工艺上的新突破。

  牡丹园缂丝团扇的设计灵感主要来源于一次游园中观赏到的园中一处风景。隔着庭院花窗看到有青苔假山的盆景中盛开的白牡丹花,便萌生出创作一款新式风格的缂丝团扇作品。并且不拘泥于传统的缂丝团扇的有框设计,而是打破传统制作一种既具有实用性又美观好看的无框团扇。

  二、纹样设计与选材

  1.纹样设计

  团扇中的扇面设计中牡丹花卉、山石得益于游园中的经历。自古牡丹花寓意着富贵吉祥之意。与山石相合,秉承着中国传统的艺术审美,且山石也有着安康长寿之意。选缠枝花草纹样与扇面中的牡丹相呼应,同时用来模仿园林中的花窗。花窗是一种人文情怀的表达,明清时期花窗讲究空间表现力和文化内涵,多雕刻有各式的图案造型,与民间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祝福的美好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扇柄造型则是借鉴了清代团扇的扇柄风格,分别在扇柄的中段和尾段选择了如意造型,也将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呈现在扇柄之上。

  2.材料选择

  在材料的选择上,根据制扇工艺的需求选择了一些,例如:竹子、贝母、螺钿、生漆、牛角等传统自然材料,同时也结合目前的发展形势与需求选择了仿玳瑁纹样的环保树脂材料和硬纸板等现代工艺材料。

  二、制作过程

  整个团扇为长为24cm(不包含扇柄)、宽为22cm的圆角长方形,扇面四周由四片贝母镂空雕刻板以正反两面拼贴而成。在雕刻板中心正圆处装裱直径为16cm的牡丹缂丝图。并竹胎黑色大漆嵌螺钿扇柄,在扇柄与扇面之间的上下两端用仿玳瑁板加以装饰固定。整个扇子分为了扇面、扇柄、组合安装三个部分的制作。

  1.扇面部分

  (1)缂丝制作部分

  缂丝制作工艺流程为:第一步,装造缂丝织机,是以硬木的榫卯结构制成的缂丝机。

  第二步,打翻头、用木条固定好平行距离用呢绒线将缠绕交错于每一根经线。

  第三步,竹筘,再将每一根经线通过扣刀穿过竹扣从扣齿缝隙处穿出。

  第四步,再将经线(生丝)整理齐顺刷平齐顺后,固定用浆糊黏合后扎结于缂丝机的前后经轴上。

  第五步,再将设计好的缂丝图案的白描图画在经面上。

  第六步,选配好所需要各种颜色的绣花线缠绕在小竹管子上装在竹梭中。

  第七步,织造缂丝牡丹图,织造方法主要是以平缂手法先将不同色系按深浅顺序摆放好,按画好的白描图进行平纹挖花工艺方法将装有不同颜色纬线的小梭子穿织与经线开口只用,再用竹制小耙子进行向下打齐,直至整个图案完成。

  第八步,完缂丝后再修剪多余的线头。

  第九步,再用低温蒸汽熨斗熨烫、再做冷缩水处理、再次熨烫平整。



  (2)贝雕部分

  贝雕工艺在我国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贝雕的关键在于因材施艺,所谓的材即为天然提供的材料,会根据材料本身的特点和形态,运用堆、叠、联、粘等方法,制成成品。



  制扇用的缠枝花卉纹路的雕刻板,在雕刻的时候,难度非常大。

  第一步,先选择四块大小相同平整的贝壳,两个一组,粘贴在硬纸板上。

  第二步,先设计图样,在选择好的成片的贝壳上绘画,绘画的图样还需要做好细节的处理。

  第三步,切割雕刻。将贝母裁成条,粘贴在纸板上,然后线割机一点一点地根据图样把它雕刻下来。

  第四步,打磨。把雕刻好的贝雕雕版用细小锉刀把边缘打磨平整。

  (3)黏合

  将织好的缂丝用胶水粘在其中一片雕版上,并剪掉缂丝多余部分,再将另一张雕版用胶水敷在缂丝上,同时还要保证两块雕版的镂空处能相互重叠且没有余胶溢出。等胶水风干后,再用宋锦布条进行包边处理。




  2.扇柄部分

  扇体部分制作主要流程:

  第一步,选用厚度为1.0厘米—1.2厘米以上的竹料(干料)将竹料弧形刨刀刨平、裁成后宽度为1.3厘米、长度约50厘米平行长条。

  第二步,将把设计好的如意形扇柄样式用铅笔画在竹片面上、再用刨刀及锉刀雕刻成形。第三步,随后用砂纸50目、100目、再到300目、最后500目打磨边缘和表面及凹凸的侧面数十次,打磨越精细越好。

  第四步,用劈刀从扇柄最上处横向劈开至扇柄中间如意形处,在其中间用锉刀打磨缝隙,使得其光滑平整。

  第五步,上腻子,干后上大漆,反复三遍后再将准备好的螺钿小花片嵌入,再次上漆数遍,再打磨数次,用清油手推数遍,直到平整光滑细腻。

  3.组合安装

  完成以上所需的两部分后接下来进行组合安装,先把扇柄尺寸距离测量好,锯掉多余部分。再将两片贝母雕刻板合并粘牢在一起,用裁好的1厘米宽长1米的宋锦做包边,反面均匀涂上浆糊,再进行贝母板边缘的包边,最后安装扇柄、用树脂板定位后,打孔用牛角钉固定、扇钉要饱满无齿感。进行反复检查测试后无瑕疵,无使用问题后,一把完整的团扇才制作完成。



  整个制扇的过程,也是在不断地打磨和尝试中一点点地形成,其中会出现很多材料与材料组合后出现的各种问题,例如贝雕板正反面错位、溢胶、平整度不够、稳定性不够等。需要制作者了解各种工艺的制作过程,并思考其中的处理办法。最终有了这把无框团扇的诞生,并为它取名《牡丹园》,申请了国家的外观设计专利和实用新型性专利。

  团扇的品种和形式不仅仅取决于一个制作方式,在制作方式方法。也可以结合当下的一些条件、材料等等去不断地创新和多元化,使得产品作品地丰富。让市场更多人去接受和喜欢。

  当下市场上的团扇品种繁多,在缂丝团扇中还是多以传统竹框团扇为主。缂丝团扇的工艺发展一直停滞不前现状,主要的问题一个传承的问题,目前的缂丝团扇社会的普及度还不够,其较难的制作工艺,让很多想学的年轻人望而却步;二是目前大部分的工匠是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中式美学和美术教育,美术基础相当相对薄弱,制作的作品多以临摹为主,缺乏设计和创新。

  对于未来缂丝团扇的发展,我个人思考,认为要多多地开展互动与交流,以及相关的普及宣传的工作,让更多人和年轻人认识到缂丝团扇的这项传统技艺的魅力,增加年轻人的热爱与兴趣;同时还要提高年轻人一些美学和美术的一种普及。通过多维度,多形式,多平台地发扬传统文化,传承古老技艺。结合当下社会的新思想和新潮流,赋予传统技艺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张正义.清风徐来——沈阳故宫藏清宫扇具[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3):57-66.

  [2]李超德.缂丝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创新的几点体会:以书画缂丝团扇设计与制作为例[J].装饰,2014(5):38-43.

  [3]张磊.一种新型团扇:ZL 2021 2 2380891.6[P].2021-09-29.

  [4]张磊.团扇:ZL 2021 3 0650335.9[P].2021-09-29.

  作者简介:张磊,84年南京人,江苏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擅长中国工笔画,热爱手工艺与传统文化如玉器、雕刻、瓷器、绘画等。2003年进入南京云锦研究所学徒,师从周双喜等大师。2011年成立个人工作室,不断学习与创新,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作品被博物馆及爱好者收藏。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