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核雕艺术是我国传统微雕艺术中的主流,是民间传统艺术和文化的奇葩,在社会经济不断繁荣的新时期其不断绽放,然而至今仍然有许多人对核雕并不是特别的关注和理解。为了更好地宣传核雕文化和艺术,让其更好地达到现代化发展和创新要求,文章在分析研究核雕艺术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深入总结了核雕艺术的现代化发展及创新要点。
关键词:核雕艺术;形式美;工艺品
核雕作为我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是目前文艺市场上较为常见的微雕技艺,更是方寸之间展现大乾坤的精湛技术。在社会经济不断繁荣的新时期,因外来文化、西方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传统文化遭受到很大的冲击,核雕艺术也不例外,由此进入了稳定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如何让传统艺术在不丢失内涵的同时能够创新发展成为业界关心的重点,本人在从事核雕创作二十余年的基础上,在分析研究核雕艺术历史和现状的同时,深入总结了一些现代化发展及创新策略,以供参考。
一、核雕艺术的历史和现状
核雕作为微雕技艺中最关键的组成之一,其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时期,当时主要是雕刻在龟甲等材料上面的,不仅是微小的文字,也是微小的图案,这种工艺品不仅讲究篆刻艺术技巧,同时要求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可称之为最早的核雕作品。在春秋战国时期,玺印小如累黍,印文却有朱白之分,比如《刻舟》便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在此之后的数千年发展历程中,核雕艺术更是迎来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工艺上表现出“微”、“精”,愈是细微,精巧,愈需要雕功,愈需平和耐性,如此,方能产出精品。核雕工艺品因自身体积小、要求高的特征,在雕刻的时候需要屏息静气,深思熟虑之后一气呵成,因此其在雕刻的时候对于画面和章法的要求也非常高。在近几年,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各种现代化工艺品不断涌现的同时,核雕的原材料也迎来了很大的挑战,好的材料越来越少,此时需要对“材”给予高度重视,要求材料绝对精纯,不能出现丁点瑕疵,要知道任何瑕疵的出现都可能会破坏整体协调以及美观性,最终降低作品的品质。自明代开始,随着经济和工业水平的提高,核雕艺术由最早的去凶辟邪的功能逐渐转为上流人士的玩物,此时核雕逐渐成为文玩市场的主要工艺品,根据各地居民的生活习俗,核雕的风格也不断地优化和转变,逐渐出现了南北两派不同的风格。而在清代开始,核雕在沿海地区非常的盛行,并且题材变得越来越丰富,现如今核雕已经成为人们闲暇之时把玩和收藏保值的主要目标,且随着个人审美的不同对核雕的定制和要求不尽相同,对雕刻师的书法功底、绘画功底和构思功底要求非常的严格。
二、核雕艺术的现代化发展
1、核雕艺术的发展趋势
在“十四五”时期,随着文化产业的大力发展,核雕艺术也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和转折,其在发展中面临着国内外双重挑战,整体发展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比较突出。从整体上来看,目前核雕艺术的发展主要呈现出市场竞争加剧带动艺术的创新和升级,核雕工艺品的品质要求必然会更进一步地提升;特别是在近几年,随着核雕艺术和文化价值的不断提升,核雕专业人数迅速增加,很多地方已经延伸出了独具特色的核雕产业,同时与玉雕、牙雕、木雕、石雕等相关雕刻品逐渐呈现出齐头并进的态势,核雕产业面临的内外竞争越来越突出。在工业化时代背景下,机械雕刻的各类产品不断涌现,以次充好、题材单一、同质化严重等问题也变得越来越明显,此时核雕艺术品要想打破竞争瓶颈,需要进一步地明确自身特色,向着品牌化、高品质化方向迈进。另外,在社会不断发展的新时期,核雕艺术要想保持现代化发展趋势,必须要深入明确专业化、多元化和系统化的发展趋势,落实产业链的同时形成综合性发展模式。
2、积极推进核雕艺术的产业化发展
首先,核雕艺术相关产业在经营管理之中要注重产品市场结构的塑造和优化,力争跻身顶级工艺市场,做大做强尖端市场,缩小与低端市场之间的差距,并且利用市场调研和大数据技术分析和预测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做到与文化产业相辅相成,多元化、体验化发展。其次,要重点了解中老年群体的生活以及文化消费,深入了解70、80后和90后群体的消费与习惯,在深入总结这些群体的工作和生活需求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地进行规模化、精品化定制和加工,减少纯机械加工和少人工作品的生产,在加工的时候做好在轻加工的基础上融入精加工的概念,并且根据这些消费群体的需求推出多元化及性价比相对较高的核雕艺术产品。最后,在加工的过程中融入以5G、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为主的新的技术体系,打破传统核雕艺术加工模式,利用这些现代化技术来总结核雕艺术的精髓。要知道核雕文化本身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产物,加强将现代化技术、专业观念的融合,研发各种新型核雕工具,加快核雕生产效率的同时,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和综合化生产,另外可将3D打印技术与核雕艺术融合在一起,让不同材质、不同品位、不同艺术、不同技艺的核雕产品涌现,为核雕艺术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必要基础。
三、核雕艺术的创新
1、题材创新
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新时期,人们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社会认知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给各产业的发展都带来很大的挑战,在核雕艺术创新方面,也需要结合这种改变模式进行优化,打破原来固有的思维模式,让核雕艺术题材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宗教以及生活文化,也可以将更多的社会观念、人文艺术、生活常识、环境等题材融入其中,创造出更多、更个性的作品。
2、技法创新
核雕的艺术价值主要表现在灵活的技巧之中,如今越来越多的创作技法令人耳目一新,利用各种雕刻方式进行创新,如浮雕、透雕、镂空雕等。我们舟山核雕作为南派核雕的代表之一,在雕刻的时候首先要保持果核的原来形状和尺寸,在吸收其他雕刻技术精华的基础上,通过创新的方式表现出核雕作品的“精、细、奇、妙”,让人充分认识到核雕技艺带来的活力。
3、形式的创新
首先,在核雕形式创新的时候将传统文化和美学认识融入其中,只有创作出审美价值高、趣味性强、艺术素养突出的作品,才能更好地提高核雕作品的意境。其次,在核雕形式创新的时候,将虚实关系融入其中,营造出主次强烈、空间感突出的作品体系。最后,在核雕作品创新兼顾中国传统美学理念,充分利用虚实关系的表现手法来展现不一样的韵律和美感,进而达到崭新的境界,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追求。
四、结束语
总之,通过以上描述,不难发现目前核雕艺术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将新理念、新技法、新观点、新形式融入其中,以传统艺术作为主要的创作灵感,同时掌握科学的核雕技巧,力争创造出更加个性、尖端和高品质的核雕产品,从而让核雕事业迈向发展的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戴祖权.方寸之间的天地——谈核雕艺术的魅力和创作感悟[J].现代装饰:理论,2016(7):2.DOI:CNKI:SUN:XDZS.0.2016-07-180.
[2]王巍.好的北派核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商情,2019.
[3]柏天翔.浅析新时代审美下核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J].神州,2018(23):1.DOI:10.3969/j.issn.1009-5071(s).2018.23.037.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丁佳伟,男,1989年出生于苏州舟山村,自幼受父亲熏陶学习核雕,具有扎实的核雕基本功,2012年创办了自己的核雕工作室——“丁佳伟核雕艺术馆”,时任苏州市核雕艺术家协会副会长。核雕题材广泛,内涵深刻,艺术感强,作品荣获国家、省、市级多类奖项。